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何偏爱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何偏爱竹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27 更新时间:2023/12/24 6:17:47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的句子,意思是宁愿没有肉吃,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实际上古代很多文人都十分偏爱竹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竹子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都是文人喜爱的对象。竹自古以来就有彰显气节、正直的含义,因为竹子本身就长的十分挺拔、笔直,而且不惧怕酷暑严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竹子的寓意还有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竹,禾草类植物,木质茎,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暧温带地区,广泛生长于东亚、东南亚、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种类繁多。竹有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点,位列"梅兰竹菊",又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

竹,人取其幼芽笋为食。笋的英文名"bamboo shoot",其中"shoot"一词颇为形象,笋的生发极快,不经意间便超拔而上。

笋是竹的幼芽,深具嫩肥、短壮特点。作为传统佳肴的一种,笋味香质脆,中国人对笋的食用和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里便有所谓"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词句描写,老祖宗们大约三千年前便开始四下里挖笋了。

现代的对竹笋的培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包括选取园地、栽植时间及优良品种等,栽植后的松土除草、合理施肥、护笋养竹,防病虫害等,乃至于各种风味的加工方法等,关于竹"应用"于吃的方面就到这。

竹的历史底蕴

竹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内,出土了竹子的实物。也就是说,七千年前,竹子就已经开始为人所用。据记载,大约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可清晰辨认的"竹"的符号,说明那个时代人们对它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因而人们专门创造出一个文字符号来对其进行指代。

竹的底蕴,在于它的应用。据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们就已经把竹了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简,它间接地导致了"学富五车"这个词的出现。

人们用竹片写字,再以绳索将其串联,便成了"册"。竹简与木简的出现,尤其是竹简,可以说是在文化上的一个突破。它较帛书之流成本更低,降低了读书的成本,而竹简较木简要更为易制——大量珍贵文献,包括《尚书》、《礼记》、《论语》等在竹简上保存了下来。殷商时代,人们将竹简书称"竹书",以竹简信为"竹报",甚至还发明了竹笔——这些可都是研究人员从士里面扒出来的发现。

竹文化景观

竹有一项伟大的历史应用,造纸,这是在竹简之上的另一层突破。九世纪的中国,人们开始用竹造纸,早于欧洲一千年,明代《天工开物》对竹纸制造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它还配了插图。可以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竹的一份功劳。

在生产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又制作了灌溉的"高转筒车";在军事方面,从原始的竹弓到抛石机再到火药箭、竹管火枪等。

生活方面,人类被竹大举"攻陷",衣食住行,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就不说了,先说衣。竹作为衣,在秦汉时期,市面上就出现了竹制布,并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人们还经常取竹制冠;以竹作防雨用品,包括竹鞋、斗笠、竹伴、竹伞等。

"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竹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汉代有甘泉宫竹宫,宋代有黄冈竹楼为代表,人类从巢居、穴居演进到房居地面的进程,竹在其中很是加了一把力。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车、筏、船,乃至于桥梁等。

竹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竹器已经达到二百五十多种,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筐、篮、笥、箱、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筹、算盘、竹尺、竹筒……等等,不可尽数。

竹与"文画"人的交流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它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说文。竹的生长特性及其广泛应用,让它与文人士子交流甚深,早在《诗经》上,便已经有了几十首提到竹的诗,诸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个时候人们或许对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提到它却是可以确定的。

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其人对竹的忠情,当然了,这也还是老头儿借题发挥——文人的常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有言:"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虽然说法比较夸张,还是让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竹的诗文传承下来,难以尽数,略过不提,咱们再来来看看画。

中唐时期,竹就已经成为了专门的绘画题材,此后每代都有大家出世。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都是竹画的杰出人物。

郑板桥在其《题画竹六十九则》中赞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苏东坡亦爱竹,言及此君,"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劳动人民漫长的生产实践及文化活动中,其特征形态已经与人的精神风貌结合在一起,与人的品格、禀赋及精神象征产生深刻的联系,产生丰厚的文化内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祁镇归来孙皇后为何不让朱祁钰还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土木堡之变后,京城告急,瓦刺还打算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要好处。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后来孙太后答应让朱祁钰即位,算是解救了明朝危机。谁知朱祁镇几年后竟平安归来,这下就比较尴尬了,朱祁钰到底要不要还位给自己的哥哥呢?虽然朱祁镇是孙皇后的亲儿子,但孙皇后并没有让朱祁钰主动还位,这又是为什么?下面就来讲讲这

  • 朱祁镇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明英宗朱祁镇其实也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他又叫明英宗然后好像他差点把明朝搞得快灭亡了,然后又两次登上皇位,这看起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得问了,这个朱祁镇到底有历史功绩,让后人经常性提起他,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算好皇帝还是算昏君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大明

  • 魏延的南郑侯地位有多高?在蜀国处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人可能都小看了魏延在蜀国的实际地位。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期间,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后来曹魏派出三路大军进攻汉中,魏延临危受命领兵攻击凉州,期间遇到了费瑶,郭淮大军,并且将其击败。立下大功的魏延再次升官,成为前将军,并且封南郑侯。那魏延的南郑侯爵位在蜀国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这其中的奥秘恐

  • 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下场如何?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被认为是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他们策划了朱祁镇复位一事。朱祁镇平安回归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后来朱祁钰身体抱恙,石亨为了立功暗中联系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希望能让朱祁镇复位。计划成功后,这三人也是受到了朱祁镇赐予的奖励,但他们只是风光一时,最后的下场只有一人勉强善终。一起

  • 明宣宗弑父为何还被赞颂他是一位好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大明风华》这部剧又带动了一次大家对于明朝历史的一定了解。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天资英畅,敬礼大臣,谨慎用人,勤恤民隐,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由于他出色的治国方针,竟治理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好皇帝了。朱瞻

  • 朱见深是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在看电视剧《大明风华》很多网友特别的有意思,总是拿电视剧里面的事情来说说这个真正历史上的事情,话说这个朱见深啊有的人竟然说是蒙古人的孩子,这个就有点瞎扯了啊,其实朱见深就是朱祁镇的孩子啊,是朱祁镇和孝肃周皇后生的,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下面接着看看吧!朱见深是:朱祁镇和孝肃周皇后孩子。朱见深简介明

  • 前赵和后赵的关系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被称为“前赵”和“后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前赵和后赵的关系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一些历史资料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前赵和后赵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前赵和后赵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前赵是由石勒建立的,其首都设在邺城(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而后赵则

  • 阿德里安堡战役罗马真的派出35000人吗?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阿德里安堡战役是欧洲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6世纪初的德国。这场战役中,双方兵力对比悬殊,但最终以瑞典军队的胜利而告终。在152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派遣了一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率领的军队前往德国,以夺回其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利益。然而,当瑞典军队到达阿德里安堡时,他们发现这座城市已

  • 薛仁贵方天画戟为什么天下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方天画戟为什么天下无敌?薛仁贵,唐代著名的将领,以其勇猛无比的战斗力和方天画戟的绝技而闻名于世。他曾多次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成为了一代名将。那么,薛仁贵的方天画戟为什么能够天下无敌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方天画戟这种武器。方天画戟是一种兼备刀、枪、棍等多种武器特点的兵器,它既可以钩、啄、

  •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吗?明成祖朱棣是中国明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政治和文化措施,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派遣郑和下西洋的行动。然而,对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历史学界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