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有多高?弃儒学兵成为兵家代表

吴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有多高?弃儒学兵成为兵家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2/4 0:23:42

吴起出生于富足家庭,但他为了谋得官职四处花钱,最后反倒弄得倾家荡产。吴起原本拜师学习儒术,但他并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说法回家奔丧守孝,因此他的老师和他从此断绝师生关系,这也让吴起决定弃儒学兵。吴起的确是位人才,他在兵法上的成就是一般人难以超越的,可以说一生没有打过败仗。那吴起在军事上的成就到底有多高呢?后人又是如何评价吴起的?

吴起,卫国人,擅长于用兵。李悝曾经评价他:“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就是称赞吴起乃是军事奇才,只可惜品德不佳。

吴起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有两处:第一,他不惜用杀妻来换取鲁国国君的信任,以此谋得将领的职位;第二,吴起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也不回家奔丧,不孝至极。李悝指责吴起“贪而好色”,也就是着眼于这两点。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

吴起的性格刚烈,容不得别人对他的取笑,曾因为受到嘲笑杀死了三十余人,并且与母亲诀别——若无功成名就,绝不返回家乡。结果母亲去世,吴起自认为尚未取得成就,因此信守诺言不奔母丧,这样的行为让“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为母亲服丧在儒家看来,是子女应尽的孝道,吴起做不到这一点,他的老师曾子与之断绝关系,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曾子属于儒家,所以吴起被认为是由儒家转化为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其实,吴起的授业或许是在儒家环境之中养成的,但是从他的功绩以及行为表现来看,吴起的确是偏向于法家的。他待亲人“刻薄寡恩”,可是他在公职上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吴起在魏国时,任西河郡守则“西河之外宁”;由魏入楚之后,主持变法,则“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得“诸侯患楚之强”。

回首看楚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楚国大败。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后,能够救赵伐魏,并且攻至大河,这全是吴起之功。

可见吴起所投身注力的是在国家方面,而不是在儿女私情方面,他甚至为了改革不惜得罪名望高、势力大的世家大族,最终惨烈牺牲生命。

吴起的很多思想皆保留在《吴子》一书之中,基本上它反映了吴起的军事思想。吴起重兵,不仅是指他重视士兵,也重视战事。他不仅会带兵、会打仗,而且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家。

吴起对待士兵更甚于亲人,不仅与他们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行军睡觉也不愿显示自己特别的身份,不乘车、不铺席,与士兵们分担劳苦。甚至士兵身上长疽,他还跪着帮忙吸吮浓汁。

吴起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士兵的心,以致每个人都愿意为他卖命。难怪那位生疽士兵的母亲会哭泣,并认为自己即将要失去儿子,其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因为当初她的丈夫就是因为感恩于吴起,尽忠沙场至死不渝而不再归来,现在她的儿子又会因此而赴汤蹈火,她怎能不害怕、不哭泣呢?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吴起带兵以带心为重。魏文侯知道吴起善用兵,能得到士兵的信任,于是放心委以重任。那么,吴起带出来的士兵有多勇猛呢?

魏氏武卒的威力在《荀子·议兵》有一段记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由此可见,吴起的兵团力大无穷、训练有素、骁勇善战之威名与秦昭王时期之“锐士”并列,也使吴起与孙武孙膑、商鞅等军事家齐名。

吴起对于人才的运用方面十分看重,他认为君主在整顿军队时要量才器使,严选优异之士加以训练,才能拥有如此一批精锐部队。他主张身为国君者,必须先要审时度势、分析判断,对自己的人民要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将不同特性的人聚在一起,他认为以下五种人可以算是军队中最精锐的一群:

特别胆大勇猛者、为国效忠奋不顾身者、身手敏锐矫健者、失去官职而想要建功者、曾因战败而欲洗刷屈辱者。

吴起将之各聚成一组,并且分组训练。那么,可以预料到,这些人在内可以突破重围,对外可以歼灭敌人。可以说,这是一支精锐部队中的精锐。

吴起提出前人的主张,国君如果想要国家富强,必须先教导百姓且爱护人民,务必使全国上下一心,军队一致对外,如果有四种“不和”——不和于国,不和于军,不和于陈,不和于战——的状况产生,绝对不能贸然作战,否则军队各行其是,因为意见不合,不能团结合作,势必无法取得胜利。

综上所述,贤明的君主必定先拥有人和的基础才向外发展军事,而且不能肆意妄为;如果君主爱惜士兵的生命,士兵一定会感恩在心,国家有难时自然会奋不顾身地奋勇杀敌,以赴死为荣,以退却偷生为耻。由此亦可见吴起军事谋略与用人之精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帝时期清朝为何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为初期由于乾隆禅位担任太上皇,因此嘉庆还并无实权。等乾隆帝死后,嘉庆才开始独揽大权,实际上嘉庆生平最讨厌的就是贪污,所以他一上来就大理惩治贪官,并且第一时间将和珅治罪。嘉庆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贪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还比以前更加猖狂。此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问题越来越多

  • 隆庆皇帝在位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隆庆皇帝在整个明朝皇帝中并不算出众,他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只有短短6年时间。但就在这六年中,隆庆发挥了自己用人不疑的特点,使得社会能够稳定发展,海内大治,这段时期也被称为是隆庆新政。不过很多人评价隆庆,觉得他的一生颇为悲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可能隆庆皇帝背后还有很多故事是不被人熟知的,那对于隆

  • 辛丑条约李鸿章签的什么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辛丑条约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条约是真的太尴尬了,真的是悲惨到哭,完全就是丧权辱国,话说当时李鸿章在条约上签字的时候并没有签自己的名字,那么有的人问了,那到底签了什么名字呢?那这个字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签这个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李鸿章晚清之风云人物,是清末时期慈禧太后最仰仗的一个

  • 刘邦为什么不废了吕雉?他不是非常宠爱戚夫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的确是非常宠爱戚夫人的,不仅如此还非常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一度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让刘如意做太子,后来还是吕雉求张良帮忙,才终于保住了刘盈。只是,既然刘邦想要立刘如意,却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要从吕雉的皇后之位上下手,废掉吕雉改立戚夫人呢?俗话常说母凭子贵,为何戚夫人就没有当皇后的命呢?刘邦

  • 在夺嫡之战中,曹植为何会输给曹丕?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那些故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曹植与曹丕的那段世子之争了,这一直以来都是三国爱好者们所讨论的重点。相比于曹丕,曹植确实要更有才一些,更加受到曹操的青睐。可是为什么最后继承曹操衣钵的却是曹丕呢?下面我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点评。首先其实能继承曹操衣钵的并不是只有这两个人,比如曹冲、曹昂、

  • 历史上真的有窦尔敦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窦尔敦其实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其实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那个歌曲里面唱的,就是大家熟悉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窦尔敦在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还有这个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相信很多人是因为一句歌词认识的窦尔敦。《说唱

  • 德国历史上最传奇元帅是谁?经历了五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德国历史上有哪些非常著名,具有传奇色彩的元帅,估计很多小伙伴们就会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等等了。然而今天小编要说到的传奇元帅并不是这几位,而是一位经历了德国五个时代的德军元帅,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德国的军事史,所具有的传奇色彩可比那些德军二战名将要强大数倍。这位具有传

  • 巴顿将军最害怕的人是谁?真相让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二战期间美国的巴顿将军,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对于他的印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暴脾气,倔脾气,性格强硬,行为举止很粗鲁,有着暴力倾向。没错,对于巴顿的军事生涯,用这些词来形容他实在是太适合不过了。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巴顿将军最怕谁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一名血性军人,巴

  • 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为何失败了?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元首,从一个浪迹街头的乞丐混成了国家的元首,不得不说希特勒确实有些本事。然而也正式有着这样的经历,德国当年的一员猛将施陶芬贝格似乎一直都瞧不起希特勒,曾几次扬言说要干死希特勒,然而最终还是付出了行动。希特勒的一生曾遭遇过很多次的暗杀,最著名的就是施陶芬贝格主

  • 骊山老母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骊山老母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如果是《西游记》忠实粉丝的话那还是知道一些的,话说这个骊山老母是观音的母亲,当然是尊称了,那么这个骊山老母到底有什么样的来历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这么回事吧!一、骊山老母最初是商周时期秦地一代的杰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