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移宫案真相到底如何?

移宫案真相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2/17 5:29:29

移宫案,被后人称为是明末三大案之一,也被称为是晚明三大疑案之一,与另外两起事件的梃击案和红丸案并称。移宫案是一次宫廷争斗,发生在明朝时期,而且在移宫案发生之前,明光宗就死于红丸案,后来移宫案更是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至今依旧有很多的疑团。那么,移宫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1.移宫案简介

移宫案,为明末三大案之一。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

不到一个月后,光宗死于红丸案,立熹宗为帝。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此案议论颇多,后来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

其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并称“晚明三大疑案”。

2.主要经过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即明光宗泰昌帝。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以本月六日(1620年九月初六)举行登基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基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1621年为天启元年),史称天启帝。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3.为何魏忠贤能够取胜

要说“移宫案”得先从“红丸案”说起,明光宗朱常洛在登基了十天之后就一病不起,满朝御医束手无策,于是朱常洛听闻鸿胪寺丞李可灼有仙丹,就让他献丹服用,还别说,吃了一颗后,马上精神抖擞,隔了几天再来一颗,暴毙而亡,此事迷雾重重,这就是“红丸案”。

终万历一朝,东林党人大部分时间都没能掌握朝政,直到“移宫案”之后,凭借着“从龙之功”,东林党人这才开始受到重用。叶向高成为了内阁首辅,赵南星则以左都御史身份参与主持京察,并迅速将齐党亓诗教、楚党官应震等人排挤罢黜,从而迅速控制朝政。

或许是由于年龄过小,或许是即位之初执政经验不足,天启三年以前的朱由校基本选择了“和光同尘”,朝政大权基本由东林党掌握,然而这种现象却在天启三年(1623年)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天启帝竟然迅速抛弃了拥立自己的东林党,转而开始重用魏忠贤,并对东林党进行严厉打击,这又是为什么呢?

财政问题

东林党把持朝政之后,迅速迫使天启帝废除了各项工商杂税,然而当时天启朝可谓内忧外患,辽东战事越来越吃紧,小冰河期带来的天灾也是频繁爆发,导致国库越来越空虚。为了满足朝廷开支,东林党人便提出对北方各省加征辽税,幸好朱由校比朱由检要理智一些,他最终拒绝了这个提议,否则明朝等不到崇祯朝恐怕就要灭亡了。

作风问题

东林党人虽然整天说的好听,但嘴皮子厉害的他们党争的确是一把好手,可在具体做事方面,却实在不敢恭维。就在天启朝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东林党人却依然在党争不断,每天上朝除了吵架还是吵架,这自然令皇帝恼怒不已,《明熹宗实录》中便对此多有记载,例如天启二年(1622年),当时辽东正在打仗,可东林党却依旧为了一些小事吵作一团,天启帝曾怒斥道,“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部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乱言,溷淆是非的,决不姑息”。

然而即使面对指责,东林党大臣完全不在意,继续吵作一团,结果几个月过去什么事也没做成,气的天启帝骂道,“新进后辈,遽司耳目,全无秉公,专行报复。逞意妄言,淆乱国政,本当杖褫。姑从轻薄惩,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

或许正是由于天启帝对东林党的失望,导致他最终开始重用虽然心狠手辣,但却办事效率极高的魏忠贤。魏忠贤上台之后倒也的确不失所望,不仅迅速发展势力对东林党进行打压,并立即恢复了对南方工商阶层的税收,使得财政压力大减。与此同时,东林党受到压制之后,朝政的运转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移宫案”中东林党短暂获胜,但却由于自己“不务正业”的行事作风,最终导致天启帝转而开始信任宦官,反而使得魏忠贤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妇好墓里的雅利安人是怎么回事?原来雅利安人入侵过中国并且还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妇好墓其实大家也知道真的是惊天的大发现了,研究过的也有很多了,最近不少人也发现了,其实在妇好的墓穴里面竟然出现了雅利安人的尸骨,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意思了,那么这些个雅利安人的尸骨是盗墓贼吗?还是说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其实这背后还是有故事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中国古代史

  • 为何说武丁利用妇好?其实真正的妇好很强势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妇好和五丁的故事其实我们听到的都是那种十分十分美好的,历史上也真的没有那一对夫妻可以和五丁和妇好比的,简直就是厉害了,被誉为真正的模范夫妻,但是最近也有人说了,其实真的情况并不是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的,因为有的人说五丁是在利用妇好了,那么这是真的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 息妫和楚文王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息妫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生于陈国,是陈庄公的女儿。可能很多朋友知道息妫是楚文王的妻子,不过息妫第一次出嫁是嫁到息国,因此被称为息夫人。后来楚文王从别人那里得知息妫的美貌,便想占为己有。当时息国国力不敌楚国,息妫为了避免息国与楚国交战,甘愿嫁给楚文王,展现出了深明大义的一面。那息妫和楚王关系究竟如

  • 为何赵国花了12年才将中山国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中山国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虽然没有列入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不过最终被赵国灭国。中山国原本就被魏国灭国一次,但是后来被中山桓公复国,复国之后的中山国国力非常强盛,以至于后来赵国灭中山国的时候,花费了12年的时间。究竟中山国国力能够强盛到什么程度,赵国竟然如此费力才将中山国打

  • 孟观看天象把自己害死?司马伦战败孟观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晋惠帝时期,杨骏独揽大权,但他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威望,后来贾南风发动政变,杨骏被诛灭三族。再此期间,孟观抨击杨骏有功,后来升为黄门侍郎,后来齐万年发动叛乱,孟观受命讨伐齐万年,结果孟观勇不可挡将齐万年给擒获。四年后,司马伦篡位,一时间天下大乱,司马颖等人决定联手讨伐司马伦。孟观却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

  • 朱棣为什么钟情于道教?他是如何扶持武当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初年嗜佛成风,朱棣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并且扶持武当道教。朱棣利用科举和修书来拉拢全国的知识分子,然后整顿和限制佛教,当然古代帝王对于佛教基本都没什么好感,朱棣的一番操作也被后朝所沿用,其做法影响深远。此后各地大修武当山宫观,武当道教慢慢成了一股潮流,这在道教史上也算一起重要事件

  • 武丁的二个妻子的故事,妇好、妇妌竟然有这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丁可能有一些人不认识,但是说到妇好应该还是有很多人认识的,但是真实的武丁也不简单的,话说武丁是有好几位妻子的,但是这其中有妇好和妇妌这两个人是比较出名的,所有很多人也都想知道这个武丁和妇好、妇妌两位妻子的故事了,其实故事也比较简单,下面一起来阅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1、武丁的二个妻子-妇妌的故事

  • 晋楚争霸晋国是如何占据上风的?并非靠硬实力而是拼软实力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晋楚争霸总共持续了一百多年时间,期间主要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其中晋国胜了两次,后来晋国在湛阪之战中再次战胜楚国,至此天下局势大致为晋楚平分霸权,而晋国总体占据一些优势。不过两国在百年间的较量中,并非一直比拼硬实力,因为还有很多其他诸侯国也会参与其中,所以软实力同样重

  •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当中,往往那些非常短暂的王朝是不被重视的,基本上都是以偏概全了,要么就是简单的一笔带过。秦朝与隋朝在很多人印象中很短暂,但是这两个王朝还算是好的了,算是记录了下来,毕竟是在大一统进程中的短命王朝。秦、隋之后所兴起的汉朝与唐朝算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最稳定强盛的两个朝代了。我国历史上的

  • 凌烟阁24功臣排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45岁的时候,在古代45岁这个年龄算的上是高龄老人了。这人一上了年龄就喜欢回忆过去,尤其是在李世民45岁的最近几年,当年与自己一起打江山的朝臣与心腹都纷纷的离世,就连魏征也因年老多病而离开了人间。年老加上故朋相继离世,李世民也因此想了很多。赞扬部下就是肯定自己,也能激励部下们的热情,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