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没有吴三桂,清军还能入关吗?

如果没有吴三桂,清军还能入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716 更新时间:2024/2/11 20:07:13

如果没有吴三桂,在较为公平的态势下,自成是否有机会阻止清军入关,他又是否有能力跟清军一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把时间拨回1643年。

01

1643年,对于大明帝国来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明朝的衰亡已经急剧加速,李自成和女真人这两大反明势力的实力却同时迈了顶峰。

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642年,李自成攻陷襄城,之后接连打败明军,士气正高昂。而清军方面,皇太极发动的松锦之战也落下帷幕,明军不敌清军,松山陷落。1642年年底,三四万清军第五次入塞,这也是清军正式入关前的最后一次入塞。

此时的明军已无与清军进行决战的条件,要想阻挡清军的脚步,需要依靠的更多是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力量。

第五次入塞的清军势如破竹,向关内大举进犯,到1643年,其兵锋已到达山东、河南、苏北等地。在一帆风顺的南下过程中,清军只在一支农民军的手里吃了一次大亏,那就是袁时中率领的小袁营,他们把清军杀得躲在海州城不敢出来,还解救了早先被清军俘获的难民。

袁时中的小袁营兴起于1640年的河南大旱。当时袁时中聚集数万饥民起义,成为众多农民军中的一支。这支部队士卒“健壮彪悍”,作战非常勇敢,军纪也特别严明。在其他几支农民军被明军剿杀之后,小袁营与李自成会合,纵横于中原。但在1642年,由于袁时中、李自成不和,两人分道扬镳。1643年正月,在淮北一带活动的小袁营正好与第五次入塞的清军相遇,最终小胜一局。

可见,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中原部队是有一战之力的。

02

但是,要讨论中原部队和清军的战斗力,只用袁时中的例子不是特别恰当。

根据明朝方面战后的汇报,袁时中在海州对战的清军并不是最精锐的满洲八旗,而是蒙古部队。蒙古部队在纪律性和组织程度上来说较八旗军更差。所以,通过这一轮交战,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清军中蒙古部队的战斗力要弱于农民军中小袁营的战斗力。

那么,小袁营的战斗力和李自成的直属军队比又如呢?

对于袁时中和他的小袁营,李自成的态度是一直想将其收为己用。在1643年清军出关两个月之后,李自成就派人招降袁时中,结果袁时中直接将人绑了送给明朝御史。以这件事为标志,双方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于是,李自成派部将领千骑兵和两万余步兵攻击小袁营,小袁营失利,袁时中被俘杀,其部众万余人归降。可见,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是胜过袁时中的。这就意味着,李自成军在战斗力上至少强于清军中的蒙古部队。

那么,如果在1643年清军入关时,正值巅峰的李自成军队与清军精锐相遇,又会是谁胜谁负?

03

先来分析一下清军方面的战斗力。

在兵种配备上,清军作战时常以披坚甲、持长矛大刀等长兵器的士卒为前锋,让披轻甲、善射的士卒在后面掩护。在进攻时,精兵会留在马上接应,重兵发起冲击。

与同时代的军队相比,清军还以严明的纪律著称。作战时军法严厉,死兵披两层铠甲,配备两匹战马冲在最前面,前面战死后面继续冲锋,不许停止观望,弓箭手都被要求在抵近敌人二三十步的距离才能齐射。

在武器装备上,清军也已经实现了对明军的全面超越,松锦之战时,光在锦州就存有西洋炮100门。而且他们还强调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技术,这让清军在17世纪能拉起一支“精兵四万,人马披坚甲,马首两旁皆夹长枪对阵冲突”的具装骑兵。

1643年的清军几乎点满了所有的技术点,是一支非常强悍的部队。

04

相比起来,李自成的农民军也不逊色。

李自成军队的核心是边民和投降的边军,这些人生长在边地,善骑射,机动能力极强,与当时的清军相差仿佛。

纪律性上呢?李自成在野战时喜欢用“三堵墙”战术,施展这种战术需要前军后军的完美配合,因此李自成部队在战场同样是以纪律严明而著称的。

当然,农民军在武器的精良程度上不如清军。但农民军也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五覆明师的战绩,频繁的战斗使其迅速成长,冷兵器的装备相较清军并不存在太大的落差。

而在火器方面,有记载称农民军在攻城战时“多以铁骑外围,步兵强弓、鸟枪连发,守者不敢外瞰”。在朱仙镇大战中,也有李自成使用火炮攻击左良玉军的记录,可见李自成的农民军不是火器使用的门外汉,只不过他们在重炮数量和火器存量上明显不能与清军相提并论。

05

从以上对比看来,李自成和清军的战斗力相差不算太大。但如果我们要假设第五次入寇的清军与李自成的农民军相遇,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兵力。

1643年前后,李自成对军队进行过整编,在中原战场能集结不下十万的精锐战兵,这十万战兵在理论战斗力上强于清军中的外藩蒙古,可能弱于八旗精锐。

但是,历史上的清军在攻陷蓟州之后便兵分两路,兵力被削弱。再加上李自成身处河南,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能快速集结主力进行会战,而清军是深入中原腹地,红衣大炮不能长距离随军深入,一路上与各地反清武装的交手也将造成兵力损耗。所以,如果历史上李自成真的与第五次入寇的清军相遇,清军失利的可能性极高。

即便是在真实历史上,此次清军入寇也并没有表面那么光彩。1643年,入寇大军突然失去了音讯,皇太极急得团团转,派出一拨又一拨的哨探打探消息。

虽然之后清朝官方宣称“敌人惊怖,我军所向,彼莫能支,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而作为第三方的朝鲜人却在《沈馆录》中记载:“大概今番之役,得不补失。城门内外,哭声连屋。以此推之,则死亡甚多之说,似非虚语。……(清)军兵久在饥困之时,或得食物水饮,则食必生疾,饮或即死,以此殒命甚多。”

清军若是这个时候与李自成主力进行的会战,只怕损失会远大于此。

李自成在柿园之战胜利后,和罗汝才准备攻击左良玉,但为了确保南下无后顾之忧,李自成挥师北上,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击败了保定总督杨岳。而此时清军刚刚进入山东境内。如果李自成在此时暂缓南下进攻左良玉,很有可能就在河南与清军相遇,真的展开一场大战。

但历史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李自成南下击败左良玉,在襄阳建立政权。接下来在一年之内专注陕西三边,最后在1644年东进,灭了明朝。

清军与李自成到底是没有在1643年相遇,当一年之后两军再相遇时,形势已经全然不同了。

06

历史不能改变,但通过这样的假设分析和对史料的研究,我们能对过往事件的了解会更加深刻。

像这样的工作,“冷兵器研究所”做了不少。

这是一个花费8年时间专注研究军事史的团队,他们整理众多文献史料、考古发现,以军事作为回看历史的切入点,用战略、战术、军制、兵种、装备等军事因素为纽带,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探查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经济、政治、地理、气候、科技、文化、民生状态,在其他历史叙事中少见的种种细节里发现历史的发展脉络、社会的变革方向。

他们把8年的研究文章集结成书,就有了“透过军事看历史”系列图书。

这个系列分为三本:《军事里的中国史》和《军事里的中国史2》从君臣、名将、谋略、制度、衣食等方面讲述中国历史上有关军事的内容,展现君臣佳话、名将风采、沙场险恶,也展现不同时代的军事制度、地理形胜、社会民生。《军事里的世界史》则把视野打开,从军事角度讲述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几千年来的变化,它按时间顺序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书中,能看到人类文明在几千年间的发展变化,看到战争是怎么塑造了人类历史。

除了对战争细节的还原、对有争议问题的思考,“冷兵器研究所”在这套书里,还对中外不少战争的对战双方进行了军事技术、军事实力等方面的对比、假设、分析,像之前讲的李自成与清军实力的对比就是其中一例。正是有了这些内容,我在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不同以往的读史视角,看到与众不同的历史内容。

由于“透过军事看历史”系列是“冷兵器研究所”过往文章的集合,以单篇的研究文章为主,所以在有些时候会显得话题散乱,不成体系。但作为一套能帮助你打开历史视野、让你产生新思考的书,它还是值得一读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哲哲受宠不及海兰珠,为何成为大清国首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位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子,分别是哲哲和海兰珠。二人皆因其美貌而备受宠爱,然而哲哲却成为了大清国首位皇后,这是为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皇后的选定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皇后的选定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包括举荐、选秀、世袭等等。而在清朝,皇后的选定方式是由皇帝亲自挑选

  • 浅析清朝服饰与政治演变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一、清朝服饰的起源与发展清朝的服饰起源于满洲族传统服饰和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在清初,清朝的服饰与明朝时期相似,但在康熙时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康熙皇帝倡导汉文化,同时也积极推广满族传统文化,其服饰也受到了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清朝服饰风格。到了乾隆时期,清朝服饰更加华丽,花色纹饰更加繁复,成为了中国历

  • 老话“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是有理有据,还和商鞅有不少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为啥说民富则国弱,商鞅不腰痛,商鞅治民之道

    [var1]但是你知道吗?这句话最初是一个跪坐着的人说出来的。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来历!其实这句俗语与商鞅有着很深的联系。[var1]商鞅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秦朝正因为有了他的存在才慢慢变成了第一强国,而“商鞅变法”更是历史上秦朝发展的重要进程。不过后期他推崇严苛酷刑让百

  • 乾隆八年热死10000多人,看看他下的圣旨,真不愧是“最热夏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死前留下一道秘旨,乾隆去世四十年后发生了什么,乾隆真实的怪事

    整个华北在热气腾腾的热浪中,七月,温度达到顶峰。许多记载都描述了这场不堪忍受的灾难。北京的《续东华录》:“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城卫书。”河北高邑在《高邑县志》中是这样描述的:“(从5月28日(7月19日)到6月6日(7月26日),酷热难耐,墙壁厚重,云雾缭绕,火烧似火。铅和日中卖锡,渴死多人。山

  • 《还珠格格》香妃究竟有什么身世?和乾隆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乾隆帝是一个很忙的君主,常年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陪他的后宫。可是,和香妃娘娘在一起时,却总能挤出时间陪着香妃娘娘。他爱听她的故事,爱与她赏花赏月,这段友情令香妃感到温暖与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香妃是怎么说的。电视剧香妃清朝乾隆年间,清朝和回疆之间曾经关系紧张过。回疆酋长毛伊思哈之女香妃进宫为

  • 鳌拜明知康熙对付他,为何手里握有40万雄兵,却不敢马踏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皇帝年幼、朝中无人的情形之下,势必会有大臣大权独揽,一人独大。其中大臣索尼上了年纪,遏必隆没什么主见,而其余的两位顾命大臣鳌拜和苏克萨哈对权势和利益可是虎视眈眈。然而鳌拜是个十成十的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之人,他一番筹谋后设计让康熙亲自下令杀掉了苏克萨哈。然而此举之后的鳌拜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吴国肯定不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阳吴国统,吴国被灭为什么没有复国,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

    不过,当‮到聊‬谁能统一时,尽‮历管‬史已经‮有了‬定论,但大‮还家‬是会假设,如‮谁果‬谁‮不谁‬犯错,如‮谁果‬谁谁抓‮了住‬机会,可是,在‮一统‬三国‮假的‬设中,东‮往吴‬往都是‮排被‬除在‮的外‬那个,不‮假予‬设。[var1]东吴‮三在‬国中的实‮能力‬排‮中在‬间,孙家三‮代‬经营江东

  • 《无间》清朝遗老,和板垣次仁是亲兄弟,闪官的结局果然出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任道远设局,诬陷闪官是青衣,随后闪官被日本人投进了大牢。一同被捕的,还有花向雨。日本人严格调查了闪官的背景,发现他之前的履历是空白的。闪官的身上,藏着连日本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直到花向雨要被施以绞刑,闪官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和花向雨的关系。 18年的布局 当年的火凤凰计划,闪官就是那个叛徒。

  • 罗布泊出现大量干尸,专家探测出惊人线索,难道山海经记载属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var1]直到2005年,一支探险队在罗布泊发现了大量的干尸,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当地的老年人称,原本这里有多达上千具的干尸,经过上千年里历史的掩埋,如今只剩下了几百具。这其中不仅有中国人的面孔,还有很多西方人的面孔。[var1]对于这些干尸,有关部门安排了专家进行考察和测量,想从这些干尸中找

  • 户部造的光绪元宝目前市场上多少钱一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最稀少的户部光绪铜币,大清铜币光绪年十文户部值多少钱,光绪户部十二钱价格表

    光绪元宝是我们清代时期的一种主要流通货币,它的材质分为银和铜这两种,基本我们清代时期的每个省份都有铸造属于自己的光绪元宝,我们区分它们也是能够比较明显的区分出来,就是直接看上面的省份就可以,它们钱币正面上方会有什么省份铸造比如“湖南省造、吉林省造、湖北省造、福建官局造”等等这部分光绪元宝来说,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