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第一大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晋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第一大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晋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4/2/16 5:48:36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大国,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春秋时期的卿作为重要的官职,在晋国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var1]

与之相应,对于晋国正卿的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春秋时期晋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晋国正卿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晋国正卿产生的原因、任命制度和职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是对于晋献公以后的正卿与君主、卿族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三是对于晋文公时期正卿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对春秋时期晋国正卿进行研究,以求能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晋史提供有益帮助。

晋国正卿的缘起

[var1]

关于晋国正卿的起源,学者们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卿是由晋侯伯姬所立。周成王时,晋国发生内乱,为稳定局面,周成王将同姓贵族们分封到晋国,封其为卿。

周成王死后,周康王将晋国分封给公子重耳,晋献公即位后,晋献公将自己的叔伯封到了曲沃(今山西闻喜县)。后来曲沃逐渐强大起来,晋献公便将自己的弟弟奚齐封到了曲沃(今山西闻喜县)。

此后又有晋国的赵氏、魏氏等家族先后在晋国建立了自己的卿族势力。晋献公死后,由于赵氏家族内乱不已,便将晋献公的庶子公子夷吾送到曲沃代为国君。

[var1]

于是公子夷吾即位后便开始与赵氏家族争夺权力。晋献公死后,赵衰、狐偃等人在国君去世后辅政,执政一段时间后晋惠公即位。

由于当时晋国卿族势力强大,朝中大权尽落赵衰等人之手。随后晋惠公因听信谗言杀了惠公的庶子公子夷吾而继位。但惠公却命狐偃等人杀掉赵衰等人并迎公子夷吾复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赵衰等人便联合公孙枝等人想要迎立晋惠公的庶子公子重耳为国君。

然而由于重耳在当时并不受人重视,所以重耳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与赵衰等人共同辅佐重耳回国称帝。由于晋惠公在位时对于晋国卿的政策过于温和,所以导致当时的卿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后来晋惠公死后,他的儿子晋怀公即位,而晋怀公不久便被韩厥所杀。

这时赵衰、狐偃等人便开始策划将政权从卿族手中夺过来的计划,他们通过分析当时晋国卿与国君间的关系和政治特点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制定了夺权的具体方案。

[var1]

晋国正卿的任命制度

《史记·晋世家》云:“卿大夫以庶事任之,是为任官之制也”。

三人为伍,五人为什,十人为百,百人为十,有能使国中诸吏百工以令达,则公而有长。故曰:‘卿大夫有德于民则治,无德于民则乱。’”

此段话意思是说:卿大夫在政务上必须依靠庶子、士人、工徒等各方面的人才。正卿是晋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其任命制度为三人为一伍,五人为一什,百人为十,十人为百。

[var1]

“三”代表“三老、三师”,“五”代表“五父、五子”,“百”代表“百家”。即:卿大夫的正卿都由国君的亲信担任;卿大夫中的庶子、士人、工徒等一般都由卿大夫的亲信担任。

国君的五位卿父、五位贵族和百位世族等一般都由国君信任并重用的重臣担任。这样的任命制度就形成了卿大夫与君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在当时,国君对于卿大夫的任命有着一定的权力和自由裁量权,这样就导致了晋国在卿族崛起之后形成了卿大夫与君主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例如:《左传》中记载:“晋侯使赵衰、魏武子、狐偃、先轸、赵籍、贾佗、韩虔、魏成等以师事之”;《左传》中记载:“赵衰以客礼事魏武子。

[var1]

魏武子使赵衰祭先轸,先轸辞而不受;魏成拜武子祭贾佗于上党;赵衰祭先轸于下曲沃。”由此可见,卿大夫对于君主来说并不是完全的臣属关系,而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

卿大夫对于君主来说还具有任免权和征赋权。

晋国正卿的主要职能

晋国正卿作为君主的亲信,在其职能方面主要是行使君主所赋予的一些权力。根据《左传》记载,晋国正卿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典掌军政”。晋文公时,由于晋国疆域扩张,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统治四方,晋国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而这些军政事务全部由正卿处理。

[var1]

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了国君权力,国君与卿的权力开始分离。其中国君主要处理一些重大政务;而卿则主要负责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事务。

晋献公时期晋国军队的主将多为卿,如赵氏、韩氏、魏氏、魏氏等;而卿军则是由正卿率领。其中主将大多担任大夫一职;而卿军则由正卿担任主将,如赵无恤和荀息分别担任晋定公和晋文公时期晋国的主将。

可以看出,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实行的是一种卿主军制,在这种制度下君主与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是“掌理诉讼”。根据《左传》记载:“晋献公问于荀息曰:‘有讼乎?’对曰:‘无讼。’”说明晋献公时期晋国实行的是一种“无讼制”,在这种制度下晋国实行“三老”和“乡导”等基层行政组织来处理诉讼案件。

在晋国的司法机构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司法的机构——大司法官,一般由国君任命,其主要职责就是审理诉讼案件。

对于诉讼案件的审理,晋献公时期主要通过“三老”和“乡导”等基层行政组织来进行审理;而对于一些重大案件则通过国君直接进行审理。晋献公时期的司法机构中有三老和乡导等基层行政组织来审理重大案件。

[var1]

晋国正卿与君主、卿族间的关系

自晋献公设立卿制以后,晋国的政治就一直围绕着卿、君、卿之间的关系而进行,这种关系虽然复杂但却能够保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但是进入到晋献公以后,这种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卿制逐渐成为君主统治的工具。

晋国的卿族为了能够对君主进行控制,开始与其他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而卿族也在这股势力中逐渐掌握了国家政权。虽然这股强大的势力在晋文公时期已经被消灭,但卿族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着。

[var1]

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国君与卿族之间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政治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一直延续到晋献公死后。晋献公为了能够保持对卿族的控制,还专门设立了三桓来监视卿族。晋献公死后,晋献公庶子继位,成为了晋献公。

晋献公刚继位时,晋国的政治局面十分混乱,当时晋国卿、君、卿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为了能够使晋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晋献公派自己的弟弟狐射姑去结交各卿、君。而狐射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在晋国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在狐射姑死后,他所管辖的荀氏和范氏两家卿族更是逐渐掌握了国家政权。随后晋献公派自己的弟弟为正卿,并任命了他的儿子中行寅为卿族首领。中行寅作为一名有才干而且有政治野心的人,他首先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晋国军队开始对自己所在卿、君进行压制。

[var1]

由于晋国国君对各卿族之间存在着牵制和控制,所以在晋国国君去世以后这些卿族也就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权力。由于晋国国君已经去世了,所以晋国内部的政治局势也就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晋国正卿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中,晋国先后经历了赵衰、赵盾、狐偃、先轸等几代君主,而这一时期的卿也随之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三卿为主体的政治体制。

通过对这一时期晋国正卿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var1]

首先,正卿作为晋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对于晋国政治体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赵氏和狐氏作为晋国卿族,在历史上为晋国做了很大贡献。赵衰对晋国政局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狐偃辅佐晋文公实现“霸业”。

先轸在执政期间对晋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赵衰去世后由其弟赵武接任执政。另外,晋襄公时期由于自身原因致使晋文公之后政治力量薄弱,因此出现了狐偃执政时期卿大夫专权的局面。

其次,在春秋时期晋国正卿群体中,具有很高威望的是狐偃和先轸两人,他们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均有很高的声望,对于当时晋国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var1]

最后,从历史作用来看,正卿位高权重、地位特殊。在这一时期中晋国正卿位高权重、地位特殊。晋文公即位以后不久即开始实行“三军六卿”制度,其中正卿占了六席。

其次是狐偃执政时期正卿的职权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狐偃通过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等手段加强了自身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二是狐偃通过与其他卿族的合作使其权力得到了扩大和增强。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正卿在晋国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var1]

笔者观点

笔者认为,对于晋国正卿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构成和产生是晋国政治体制发展的结果,其形成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春秋时期晋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情况。

[var1]

其次,春秋时期晋国正卿的构成和产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其中赵氏、狐氏、先轸等家族在历史上都有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对晋国政治体制有着一定影响,同时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var1]

参考文献

1、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中华书局 2007 年。

2、陈恩林:《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 年。

3、陈光林、方朝晖编:《春秋左传人物谱》,齐鲁书社出版 2001 年。

4、曹丽芳:《晋国中行氏兴灭及世系考》,《晋阳学刊》2001 第 6 期。

5、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弑君事件时有发生,比如著名的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等等,虽然这些弑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也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var1]在春秋时期,有一次弑君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次弑君事件是在晋献公死后发生的,由于这次弑君事件发生在晋献公死后,所以也被称为“骊姬之乱”。纵观

  • 安禄山凭啥敢在盛世造反?这几点让他有恃无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安禄山不但造反,而且成功了。安禄山的叛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先打下了洛阳,后来又打下了长安,逼着唐玄宗四处乱窜,狼狈至极。我们学历史书上面写的都是安史之乱对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安禄山怎会如此轻易地取得成功呢?安禄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这几点。虚假的繁荣唐玄宗所统

  • 春秋时期,斗氏在楚王室中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他们是怎样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争霸历史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什么这么厉害,春秋时期争霸的著名霸主

    前言 春秋时期楚国宗姓斗氏在楚王室中地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斗氏没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在楚国历史上,斗氏家族始终未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var1]作为宗姓的斗氏家族,在楚王室中没有政治地位,而且在春秋时期楚国国内斗争激烈的时候,由于宗姓的斗氏家族与楚国王室关系不大,所以对楚国社会影响甚微。然而作为春秋

  • 虎狼之军所到之处,六国闻风丧胆作鸟兽散,这样的阵容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秦军被称之为虎狼之军,史料中记载:“秦军一手提敌人首级,一手挥剑搏杀,六国士兵无不惊恐溃败。”一群民兵,又为何像是亡命之徒一般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当时采用的“军功受爵”,按功行赏,战士们自当为功名为生计抛头颅洒热血。杀人便可以成为人上人,使得那些在农忙时种田,打仗时上战场的民兵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 1995年山西一座村庄,挖掘出层层白骨,被证实是“长平之战”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var1]01对于秦国来说,在统一世界的大业中,有一根“肉中刺”。那就是赵国。因此,这场无与伦比的战斗也被后人称为“长平之战”。如果是在西方传说中,描述惨烈战争的代名词是“众神黄昏”,而在中国则是“长平之战”。面对这场灭国之祸,赵国无能为力,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可以决一死战的战场,却因为赵国君臣之

  • 安史之乱后,唐朝公主为何总是红颜薄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情况,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图简单,假如唐朝没发生安史之乱

    《刺客聂隐娘》中聂隐娘的形象一、尘封往事唐代的公主一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她们直接地参与政治斗争,以个人势力或明或暗地影响政局,甚至她们的婚姻也作为一件颇有分量的筹码,被历任帝王频频用来调整对内或对外的政策。尤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实力急剧衰落,公主的婚姻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统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在走下坡路,都是这个问题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公元780年,大唐王朝又迎来了一位新君,他就是唐德宗李适,人们都对他寄托希望,希望他能够把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盛世重新展现出来。但是事与愿违,唐王朝的权威一步步降低,而这背后的一切便是唐王朝的节度使制度从中影响。当然,唐王朝最早设置的节度使位于海滨或者其他西北边境地区,确实能够帮助唐王朝防范异族的入侵。

  • 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

  •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因内讧被杀,唐朝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被谁平定的,安史之乱杨贵妃与安禄山结局,安禄山和安史之乱的关联

    安禄山叛乱公元755年的时候,安禄山开始在北京起兵,由于当时的唐朝军队太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事,所以安禄山的叛军一路轻松的攻破很多重镇,不少地方的守城士兵甚至不做任何抵抗就宣布投降,很快叛军就占领了洛阳,当时宰相杨国忠主张主动出击进攻安禄山的部队,但是遭到了叛军的强烈抵抗,最终长安也在这种失误的指挥之下

  •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七雄最南的诸侯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的结果,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