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65 更新时间:2024/2/16 5:48:2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弑君事件时有发生,比如著名的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等等,虽然这些弑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也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

[var1]

在春秋时期,有一次弑君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次弑君事件是在晋献公死后发生的,由于这次弑君事件发生在晋献公死后,所以也被称为“骊姬之乱”。

纵观春秋时期的历史,弑君事件频频发生,也有很多著名的弑君事件。比如晋景公和晋厉公、晋灵公三人之间的弑君事件等等。

那么,为何在晋国会发生这么多弑君事件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晋公室内乱导致国君被弑

晋国在春秋时期,共有十三位国君,其中,前六位国君均为姬姓,故称为“晋公室”。自晋武公开始,晋国逐渐开始由公室独揽大权,直至晋哀公时期,晋国内乱终于爆发。

[var1]

晋哀公时期的内乱从公元前598年开始,此时距晋灵公继位已经有近一百年时间。而在此之前,晋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多次内乱。

首先是晋献公之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的出逃,《史记》记载:“重耳自出奔于秦、晋之间,与秦穆公为友。”后来重耳返回晋国后即位为晋文公,并在公元前636年率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var1]

关于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没有考证,但其时间应与《史记》记载的大致相同。重耳自是在楚国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公元前638年,重耳又一次离开楚国,这一次他前往秦国并受到秦穆公的盛情款待。随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回到了晋国并正式继位为晋怀公。

公元前633年,晋怀公病死于晋国国都曲沃(今山西闻喜西北)之时,由其子晋穆公继位为晋文公。在此之后晋文公继续带领晋国在诸侯间周旋,先后与齐、宋、鲁、郑等国结盟并结为友好关系。

[var1]

晋文公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派人到秦国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如何与其他诸侯国相处,为以后晋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在晋文公执政期间还曾于公元前631年攻打楚国首都郢都。然而后来晋文公病死后由其子晋灵公继位,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政治改革但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晋无公族导致国君被弑

[var1]

据《左传》记载:“晋无公族,卿族亦不能任卿,于是而有弑君之事。”

晋献公时期,晋国虽有公室,但是也没有公族,所以当时的国君并非是世袭的。例如晋献公之子奚齐为齐国所杀,此时的晋国实际上是没有公族的。

据《史记》记载:“晋献公有子十五人,皆嫡出。”晋国在晋文公之后的晋襄公时期又有一次晋灵公之乱,此时晋国又分为三个部分:晋献公有公子重耳、公子夷皋。

到了晋出公时,晋国也没有公族了。据《左传》记载:“晋出公时,其弟夷吾在郑。”这时晋国又出现了两位国君,此时的晋国有两位国君:重耳与夷吾。

[var1]

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又进行了一次晋国大夫的封赏,这次封赏中有一个人也被封赏了,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伯”之一——赵盾

《史记·卷四·晋世家》中记载:“晋侯生卒如周制,以十一月一日生。六月一日卒。”

这是《史记》中记载的第一次晋侯出生日期。

除了这两次出生日期之外,《史记》中还记载了另一件事:“五伯”之一赵盾在其兄长赵盾去世之后便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三桓”家族的国君——赵氏。

[var1]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晋献公时期的晋国其实是有公族存在的,而且这些公族中的人还是世袭制的。然而随着晋国公室的衰微,这种世袭制也逐渐被取代了。

然而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过,例如在公元前601年,晋悼公去世后便出现了赵盾弑君的事情。

晋卿大夫专权导致国君被弑

晋国的卿族专权一直持续到了晋灵公时期,赵盾掌权时期的晋国在朝中已经没有了卿大夫的存在,当时晋国的朝政由三桓把持。

[var1]

赵盾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废去了晋灵公的太子之位,立庄公之子重耳为晋君,史称晋襄公。此时的赵盾也被称为“赵盾之父”。

在晋襄公政时,晋国发生了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这个事件对晋国政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晋国卿大夫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专权。

曲沃代翼事件后,晋国又发生了“栾氏之乱”和“成得臣之乱”两次较大规模的叛乱。

晋平公时期,晋国内部卿族势力再次兴起,先是晋景公伐郑时将平王迎回国内即位为君,之后晋景公又将平王接到曲沃。

在这一时期晋平公与卿族之间冲突不断:

一是平王回到曲沃之后没有立即即位而是在曲沃会见了晋景公,但是双方并未达成协议,即晋景公只是将平王当做一枚棋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君。

[var1]

二是平王在曲沃会见晋景公时遭到卿族大臣们的反对,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三是晋景公在曲沃会见晋平王时被卿大夫们控制住了,晋国国内叛乱四起。

在这一时期晋国的权力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晋国国内的卿族势力开始崛起,并且卿大夫们也成为了晋国执政的核心力量。

晋景公即位后曾经派大夫赵穿、成得臣去曲沃向晋平王传达要迎回晋平王的消息,但是被晋平王拒绝。

[var1]

晋平王因此对赵穿、成得臣怀恨在心,准备将二人除掉。

后来晋平王生病,召见赵穿、成得臣前来询问病情,但是晋平王没有对二人的身份做出明确说明,因此二人不敢贸然动手。后来晋平王去世,晋景公在得知此事后便将赵穿、成得臣赐死。

晋宗法制度破坏导致国君被弑

宗法制度是指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度要求,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权力关系。

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君被弑事件增多。

[var1]

周初,建立了宗法制,将同姓的人立为诸侯王,分封在各诸侯国之中,分封诸侯时给予各诸侯国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同时各诸侯国也要向周天子交纳一定的贡赋。

西周时期,宗法制可以保证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但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到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已经难以保证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由于宗法制度存在弊端,宗子与诸侯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冲突。

宗子与诸侯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冲突、因家族内部争权而发生内乱、因地位不平等而产生反叛等情况都会导致国君被弑。

[var1]

据《左传》记载:“晋侯世之乱也”。晋景公即位后就开始改革礼乐制度。在其执政期间改革礼乐制度,加强宗法统治,增强了君权的稳定性。

晋侯任用祁奚、荀偃为卿士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由于宗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激化了,晋景公决心将这些宗子全部除掉。

在晋景公将祁奚、荀偃杀害后,晋国发生了内乱,这些被杀的宗子不是被自己家族杀掉的而是被同族杀死的,也就是所谓“晋国公族皆乱”的情形。

[var1]

导致晋君被弑的其他原因

除了国君被弑,在晋君被弑的诸多原因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即贵族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由于晋君权力弱,卿大夫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战争,如晋悼公时期的“曲沃代翼”事件、赵盾之子赵朔弑君、中行偃之子士会弑君、范宣子之子范献子弑君、韩康子之子韩厥弑君等。

这一时期的诸侯之间关系也不甚友好,如晋楚争霸期间,楚庄王率领军队围郑,晋军不敢出战,而楚国也不断派兵攻打晋国,直到公元前516年楚才解除对郑的包围。

[var1]

这种情况下,晋国国君如果还想在国际上有个好名声,就只能依靠诸侯的支持。于是晋景公把自己的弟弟公子重耳送到齐国做人质,重耳到齐国后就开始和齐桓公结盟。公元前576年,齐桓公为联合楚国对抗晋国,在晋国边境陈兵待命。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齐、晋两国的军队在黄河岸边展开大战。结果晋军大败齐军。次年齐桓公被刺身亡。由此可以看出齐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且是两个敌对国家之间的战争。

另外,由于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诸侯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周天子的权力,所以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僭越”现象。“僭越”是指诸侯通过战争等手段来争夺政治权力。

[var1]

在春秋时期有这样一种现象: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频繁发生,例如晋楚争霸期间两国就经常相互攻击、干涉对方的内政和外交等。

在晋楚争霸期间,两国多次发生战争,由于双方实力相当且都想称王称霸、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笔者观点

笔者认为,导致晋国国君被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晋君的权力太弱,无法控制卿大夫,导致卿大夫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攻击、干涉对方内政和外交。

[var1]

二是晋国卿大夫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导致卿大夫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攻击和外交。另外,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弱,诸侯国之间也越来越不友好。

同时笔者也认为,春秋时期的晋国之所以会发生弑君事件,除了君主被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僭越”现象,即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力而互相攻伐、干涉对方内政和外交。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

[var1]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本,左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 10 月。

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 11 月。

3、刘向撰,向宗鲁校正.说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7。

4、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年 12 月。

5、刘熙.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标签:

更多文章

  • 安禄山凭啥敢在盛世造反?这几点让他有恃无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安禄山不但造反,而且成功了。安禄山的叛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先打下了洛阳,后来又打下了长安,逼着唐玄宗四处乱窜,狼狈至极。我们学历史书上面写的都是安史之乱对老百姓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安禄山怎会如此轻易地取得成功呢?安禄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这几点。虚假的繁荣唐玄宗所统

  • 春秋时期,斗氏在楚王室中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他们是怎样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争霸历史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为什么这么厉害,春秋时期争霸的著名霸主

    前言 春秋时期楚国宗姓斗氏在楚王室中地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斗氏没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在楚国历史上,斗氏家族始终未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var1]作为宗姓的斗氏家族,在楚王室中没有政治地位,而且在春秋时期楚国国内斗争激烈的时候,由于宗姓的斗氏家族与楚国王室关系不大,所以对楚国社会影响甚微。然而作为春秋

  • 虎狼之军所到之处,六国闻风丧胆作鸟兽散,这样的阵容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

    秦军被称之为虎狼之军,史料中记载:“秦军一手提敌人首级,一手挥剑搏杀,六国士兵无不惊恐溃败。”一群民兵,又为何像是亡命之徒一般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当时采用的“军功受爵”,按功行赏,战士们自当为功名为生计抛头颅洒热血。杀人便可以成为人上人,使得那些在农忙时种田,打仗时上战场的民兵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 1995年山西一座村庄,挖掘出层层白骨,被证实是“长平之战”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var1]01对于秦国来说,在统一世界的大业中,有一根“肉中刺”。那就是赵国。因此,这场无与伦比的战斗也被后人称为“长平之战”。如果是在西方传说中,描述惨烈战争的代名词是“众神黄昏”,而在中国则是“长平之战”。面对这场灭国之祸,赵国无能为力,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可以决一死战的战场,却因为赵国君臣之

  • 安史之乱后,唐朝公主为何总是红颜薄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情况,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图简单,假如唐朝没发生安史之乱

    《刺客聂隐娘》中聂隐娘的形象一、尘封往事唐代的公主一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力量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她们直接地参与政治斗争,以个人势力或明或暗地影响政局,甚至她们的婚姻也作为一件颇有分量的筹码,被历任帝王频频用来调整对内或对外的政策。尤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实力急剧衰落,公主的婚姻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统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在走下坡路,都是这个问题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公元780年,大唐王朝又迎来了一位新君,他就是唐德宗李适,人们都对他寄托希望,希望他能够把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盛世重新展现出来。但是事与愿违,唐王朝的权威一步步降低,而这背后的一切便是唐王朝的节度使制度从中影响。当然,唐王朝最早设置的节度使位于海滨或者其他西北边境地区,确实能够帮助唐王朝防范异族的入侵。

  • 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

  •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因内讧被杀,唐朝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被谁平定的,安史之乱杨贵妃与安禄山结局,安禄山和安史之乱的关联

    安禄山叛乱公元755年的时候,安禄山开始在北京起兵,由于当时的唐朝军队太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事,所以安禄山的叛军一路轻松的攻破很多重镇,不少地方的守城士兵甚至不做任何抵抗就宣布投降,很快叛军就占领了洛阳,当时宰相杨国忠主张主动出击进攻安禄山的部队,但是遭到了叛军的强烈抵抗,最终长安也在这种失误的指挥之下

  •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七雄最南的诸侯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的结果,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

  •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陷入经济危机,差点万劫不复,是这个人补好了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史之乱有多吓人图解,安史之乱45集免费观看,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怎么样了

    比起局部的战乱和动荡,经过安史之乱的唐朝迎来了自身最大的危机,也就是经济危机。失去经济支撑的大唐机器就如失去了维持运转的动能,王朝的统治随时会面临崩盘。这种经济引发的危机比战争恐怖百倍,它通常在人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之下,就悄悄地改变了个人以及王朝的命运。危机四伏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就如一把超级武器,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