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为什么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其中有什么划时代意义?

三家分晋为什么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其中有什么划时代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3/12/13 17:14:10

许多人将秦朝之前的那段大分裂时代称为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也不能算完全正确。因为严格来说,春秋和战国是两个时代,其中作为划分这两个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事件那么多,为什么三家分晋具有划时代意义呢?其实给出这个定义的人就是历史大咖司马光,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var1]

司马光在他的鸿篇巨著《资治通鉴》开篇就谈到了尊崇礼制的重要性,他认为天子之所以可以统领万民,根本原因在于礼制维系着整个国家的纪律纲常。只有当大家达成共识认为:天子统辖三公,三公督率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治理士庶人。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各守本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司马光提出了天子最重要工作就是维持礼制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当然,光空谈理论,不举例子的书不是好书。因此《资治通鉴》开篇在简短讲述了礼制的重要性后,马上进入主题写出了导致礼制被彻底破坏的“三家分晋”事件。

[var1]

晋国原是春秋最强大的诸侯国,到了晋出公在位时期,晋国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世袭正卿的智氏家族的手中。公元前453年,身为卿大夫的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联合灭掉了智氏家族。此后韩、赵、魏三家掌控了晋国的大小事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任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其地位与晋国国君平起平坐,晋国自此名存实亡,直到公元前376年被韩、赵、魏三家彻底瓜分。这便是“三家分晋”的大致经过。

[var1]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谈到,晋文公当年对周朝王室立有大功,于是他请求周襄王在他百年之后赐予王者的葬礼,周襄王当即拒绝并说道:“这是国家的典章礼制,没有改朝换代而有两个天子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叔父(晋文公)所厌恶的啊。如果不然的话,叔父自己也有封地,尽管行王者的葬礼好了,又何必请我赏赐呢?”晋文公听完这番话后心生畏惧,不敢再提此事。当时周天子的实力已非常弱小了,与晋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像晋文公这么强势的国君却也不敢僭越礼制。

同理,诸侯国中那些强势的卿大夫完全有实力驱逐他们的国君,但始终没人敢这么做,不是因为力量不够,更不是于心不忍,而是他们害怕僭越之举会引发天下人的众怒。

[var1]

然而,“三家分晋”事件发生后,周天子不申斥,却反而将韩、赵、魏三家从卿大夫提升至诸侯的地位,周王室的礼制是被周天子自己给破坏完了。既然君臣之间的礼制被破坏,天下人便以实力争高下,过去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因此,司马光将“三家分晋”之前,礼制尚可维系的时代定义为春秋时期;将“三家分晋”之后,礼制彻底破坏的时代定义为战国时期。这便是春秋战国分界线的由来。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标签:

更多文章

  •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

  • 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ID:zxbdjw)作者:刘汉俊[var1]又逢端午,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

  • 【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鲁国传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 颜进度条03:0600:00/03:06↑↑↑点击图片收听音频颜——鲁国传芳、清臣风节许多史料说明,颜氏系黄帝的后裔。黄帝第八代孙曰晏安,封国于“邾”,历唐虞夏商至周。周武王克商,因其晏安后裔“挟”有功,受封为邾子。“挟”之八代孙夷甫(字伯颜),称武公。颜武公又有功于周,周威公命为小邾子,别封其

  • 夜读 | 苏城记(十四):进击的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苏州发布夜读·特辑《苏城记》带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在苏州的故事为报阖闾被杀之仇吴王夫差奋发图强在夫椒一举击溃越国军队为吴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却也因听信谗言放过勾践埋下了日后的祸根[var1]而此次大战的地点夫椒相传就位于苏州西山岛的水映长滩生态湿地一带[var1]水映长滩生态湿地位置

  • 浸润千年的情怀:揭秘端午节的历史、习俗与屈原的永恒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逐渐融合了多种民俗活动和习俗,且透过各个时代,人们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有所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端午节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于忠诚与正义的赞美和追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仪式】在庆祝端午节时,中国各地区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和仪式,其中最著名的有包括赛龙舟、挂香

  • 楚辞—结集情况之辑录2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var1]

  • 长平之战后,被打废了的赵国,为何还能打的燕国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如何解开长平死局,皓镧传赵国长平,赵国长平指的是哪儿

    原因一是双方作战意识不同长平之战后,燕国以为赵国根本就是一块轻松可以吃下去的肥肉,所以就趁机攻打燕国了,赵国心里根本就没有把燕国放在心上,就出征了。而赵国怎么说,人家只是暂时失败,可是人家赵国还有大将廉颇还在,他们都是从连年战争中滚爬出来的,那么会怕燕国,从邯郸一战就可以充分说明赵国军力的强势,还关

  • 长平之战时赵国除了廉颇还有李牧田单乐毅等名将,为何偏用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括廉颇谁厉害,长平之战赵括和赵军,乐毅攻齐赵括献策

    [var1]其一就是忠诚度,我们知道轮名声,轮实战经验,田单,乐毅这两位名将在战国的地位是肯定要高于赵括,但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然君主不会完全放心,而且又是一场这样的国运之战,最为重要的是这两位虽然有本事,但却是客卿,不是赵国人,忠诚度大打折扣,即便再厉害,但是很少会有君主有这么大的魄力敢去

  • 长平之战前后,秦赵两国对比,谁的实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var1]《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长平之战,秦军约60万远离本土约500千米,而赵军是在本土作战,秦赵双方的相持状态事实上对秦军是一种消耗。秦军似乎马上就要输掉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战争了。但是,远离本土作战的秦军最终取得了胜利。[var1]秦赵双方动员近百万军队,并且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以当时的条件

  • 端午忆屈原,廉洁话清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端午节】[var1]五月初五佳节守清廉。往来明底线,粽香伴安康。端午意团圆,[var1]公元前296年,44岁的屈原被顷襄王驱逐京城,放逐江南。他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江南的名山大川和风光名胜作为自己的流放之地,但屈原偏偏舍近求远,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湘西溆浦作为自己流放的栖身之地,在溆浦一住就是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