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生前穷苦潦倒无人问津,死后数百年却得到宋朝所有人的喜爱

杜甫生前穷苦潦倒无人问津,死后数百年却得到宋朝所有人的喜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978 更新时间:2023/12/17 21:25:56

杜甫生前寂寂无闻,但在后世备受名臣尊崇。他为宋朝文坛注入许多奇闻轶事,也为朝臣熔铸赤子之心,成为砥砺名臣的精神支柱。

南宋 赵葵《杜甫诗意图》

以杜为师 天下风靡

宋朝时,无论在诗坛,还是在朝廷,讨论杜甫的诗一时蔚然成风。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说:“年轻时,我读杜甫的诗,很嫌弃他干瘪无味的字词。可是熟读之后,才发现每一句都是精华。”

宋廷大臣蔡居厚曾到河南一带旅游,跟他同行的友人一路都在讨论杜诗。负责调运皇粮的官员问他们:“你们都很喜欢杜诗?”众人说:“是啊。我们都喜欢读,但有些地方就是不理解。比如这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既然无敌,怎么还能和庾信、鲍照相提并论呢?”众人听后会心而笑。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意思是,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高超的才思远远超越普通人。清新、俊逸的诗风,就像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一样。后人不解杜甫之言,因此争论。

北宋大臣吴居厚也很喜欢杜诗,每看到同僚都要拉过来,和他们讨论一番,不善辩论的同僚苦不堪言。

中书舍人叶涛、致远每天等待上朝之前,常会靠着墙壁闭目养神,鲜少和人交谈。每次听到同僚争论,致远都会起身坐到门外的屋檐下。一天,忽然天降大雨,同僚喊致远进来避雨,但久喊不见人影,只是隔墙飘来一句话:“别吵!我正在读老杜的诗呢!”

北宋丞相梁子美上朝前都会先背几首杜诗,有时也和同僚讨论诗文。由于他出言犀利,同僚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被迫上马离去,连上奏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

宋朝臣子喜爱杜甫,为此还引发了一则趣闻。乾道年间,林谦之和彭仲举喝酒赋诗,二人海阔天空地漫谈。他们谈到要遨游天竺,谈到杜甫诗文的妙处。当时彭仲举已经酣醉,言语之际忽然大叫一声:“杜甫真是该杀!”他的意思是,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有才华的人。

隔壁的邻居是个不懂文墨的粗人,陡然听到这句话,惊吓不小。他慌忙跑出去对众人说:“坏了!林谦之和彭仲举正在商量到天竺杀人。”众人问:“他们要杀谁?”邻人说:“杜甫!不知他是哪儿的人?”众人一听当即笑倒:“杜甫,你都不知道啊?”这则趣闻一时成为坊间笑谈。

宋朝文人对杜甫的尊敬,不是个案,而是整座诗坛的共识。南宋叶适则说:“自从庆历、嘉祐以来,天下士人都以杜甫为师。”

杜诗风雅 元气洒逸

杜甫的诗格既平淡简易,又清丽精确。他的诗风能够如意变化,或深沉威武像是三军统帅;或奋力疾驰犹如千里骏马;或淡泊清雅像是山中隐士;亦或风流倜傥像是贵族公子。所以后人难以模仿其一。

欧阳修敬重杜甫,尊称他为“杜君”。他说,昔时的李白和杜甫才华横溢,誉满天下。这二人就像在世的麒麟和凤凰,令天下人都感到震惊。欧阳修常常想到古代的君子,他称杜君的诗格深沉豪迈,现在没有几人能比得上他。

杜甫像(公有领域)

杜甫的人格、诗格一流,其才华远超尘世,因此欧阳修认为一般人很难学会杜甫的风格,就是学也难以企及他的高度。不过,黄庭坚提出要“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意思是运用杜甫的语言艺术,来提升自身的作品内涵。

王安石考证古代的诗人后,尤其最爱杜甫。他说,杜甫对词汇的运用,深沉清丽且又雄健,使人难以探究到他的来源。他的诗文带着一股先天的元气,能展现出擎天斡地的力量。浩荡的宇宙八极,美丑之间的千万差别,都能够准确地描述,笔力极为雄强。

王安石的好友王令评价杜甫,说他的诗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万物的一切形象,也能照耀出宇宙乾坤的四百年春天。

砥砺气节 代言忠义

杜甫数次经历兵乱,面对盗贼的大刀长矛,都没有消磨自身的气节,所以后世认为杜甫平生忠义,看重气节,在隔代之间产生深刻的共鸣。

当王安石、黄庭坚看到杜甫的画像时,都会被他关怀天下苍生的赤子之心,感动得泣不成声。杜甫俨然成为宋朝臣子的异代知己。

宋朝诗坛学习杜甫的语言艺术,宋朝臣子则以他的气节为范,坚持忠义,成为宋朝名臣汲取的精神力量。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蒙古押解到燕京监狱。元朝劝他投降,文天祥誓死不从。虽然社稷已亡,他终究都是南宋的子民,忠于宗庙社稷,才是身为人臣的气度。文天祥三年的监狱生活,每天都在诵念杜甫的诗句。杜甫的精神成为砥砺文天祥的一股浩然正气。他发现,凡是他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老杜的诗中都已经囊括。因此文天祥感叹道:“我想说的话,子美(杜甫的字)都早已为我代言了。” (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描写杜甫的《东山宴饮图》

杜甫的诗文历经数百年的光阴,跃身宋廷,代言宋朝诗坛、政坛的众人心声,那擎天斡地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

传说中,杜甫是上天陈芳国的一位文星,被尊为“诗圣”。天使派他下凡人间,为大唐成就文章瀚海。他以诗文力振中土,完成使命后,还要返回天国。或许,这段美好的传说可以诠释杜诗力量的来源吧。

本文为百家号无风起念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私自转载。

更多文章

  • 五胡乱华:晋都被破怀帝被捉,刘曜所逼羊后委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女主叫苏妧男主叫刘曜,五胡乱华是被谁平定,刘曜百科

    晋怀帝因司马越已病死,改任大臣,进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藩为司空,进幽州都督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为太尉,凉州刺史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复颁诏四方,促令勤王。可奈神州鼎沸,世乱益滋,两河南北,胡骑充斥,各镇将自顾不遑,怎能入卫

  • 唐高宗李治夜宠日本妙龄公主,黎明惊醒后大怒,两女子被关进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虽然提到李治,许多人想起的都是他和武媚娘的感情事,但是人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帝王,强盛时期的大唐领土,在他手中达到了最大的版图。不但接近了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地,还平定了周边的其他政

  • 杨贵妃自杀后,唐玄宗的日子怎么过?茶饭不思,每天对着香囊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士兵们哗变处死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他们担心杨贵妃会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于是硬逼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迫于无奈,唐玄宗只能赐杨贵妃一条白绫,令她自尽。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精气神彻底没了,他把朝政大事全部交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亨。李亨在得到兵权之后立刻登基,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当时光顾着伤心了,对于

  •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唐高宗李治得知时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学习交流,关注公众号:稀饭资料库。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推出优质视频课程。知识进阶,各类学习课程应有尽有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要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即派人前去接文成公主,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愿意回到大唐。贞观十四年,吐蕃向大唐发

  • 一口气看完五胡十六国之西秦37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今天要讲的西秦就是十六国之一,建立于公元385年,短暂亡于公元400年,后于公元409年复国,公元431年再次灭亡,国祚共37年,传3世4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西秦的历史。公元385年,前秦宣昭帝苻坚被后秦武昭帝姚苌擒杀,鲜卑族乞伏部落首领乞伏国仁趁机扬言天命转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

  • 新见《李范墓志》对契丹与唐朝关系的有何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李范,唐朝墓志反映唐朝现状,岐王李范有哪些儿子

    A. 契丹与唐朝的关系历史概述契丹和唐朝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在唐朝初期,契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在今天的辽宁、内蒙古等地区活动。唐朝在统一北方后,与契丹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契丹族也向唐朝朝贡,并被赐姓“李”。然而,唐朝的衰落与分裂,使得契丹开始逐渐崛起。契丹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先后灭亡

  • 李渊为何不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一细节暴露真相,网友: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唐朝历史上面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引领唐朝迎来了大唐盛世,如果没有李世民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唐盛世了吧!可见李世民对于整个唐朝历史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开始李世民却并不是唐朝的下一任继承人,李渊而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李建成。后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李渊因此被气病

  • 1000年前的唐代宦官,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头戴乌纱帽,身穿黄色菱格纹绮长衫, 系黑腰带。宦官俑脸色苍白, 立一对扇风耳, 挑眉吊眼, 塌鼻梁扁鼻头, 翘红唇大嘴, 相貌丑陋,、面目可憎, 表现出“黄衣使者”欺上媚下的丑陋形态。木俑衣着真实, 宛若真人, 可能是唐代“雕木为戏”的傀儡木偶, 用于当时吐鲁番贵族庭院内表演。或受当时厚葬风俗的影响

  • 凤舞盛世:吐蕃金冠与海外文物所见唐代凤鸟纹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凤鸟纹以其多样的形式、生动传神的造型、强烈的装饰性以及浓郁的文化特色,自古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其纹饰在中国的美术图案中比比皆是。尤其是在隋唐时期,凤鸟纹被广泛地运用在丝织品、金银器、石窟寺壁画以及墓葬壁画中。入围“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

  • 淝水之战:一场决定中华命运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淝水,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流经安徽省寿县东南方。在中国历史上,它却见证了一场震撼天下的战役,一场决定中华命运的战役。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意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自信满满,不把东晋放在眼里。他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