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历史的变迁往往被关键人物的才能和寿命决定着,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历史故事而忽略了真实的事件,其实历史的存在就是让我们有所借鉴,至于真实与否就很少有人会去考证,真也好假也罢,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读史都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就像一本书,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彩故事,秦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会被我们记住,好也罢坏也罢都不能被我们忽视,但是也有很多小人物的存在丰富了战国的历史,甘茂就是其中的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存在,你会说他权力肯定不大,这就是真的错了!
[var1]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学百家之说,战国时期秦国秦武王任命的左丞相兼上将军,帮助左庶长魏章平定汉中地,攻取韩国宜阳,秦武王暴毙而亡之后,被秦国三朝元老樗里疾和宣太后排挤而离秦去齐,在齐国任职上卿,最后郁郁而终,甘茂在历史上真的只有短短这些事迹吗,其实不然,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甘茂是张仪和樗里疾推荐给秦惠文王的,秦惠文王觉得甘茂此人知识很广博,就让甘茂做了太子嬴荡的老师,可能你会说当个老师多大的官啊,我只能说是看给谁当老师的,嬴荡身为太子,对自己的老师总是很信任,也总是在秦惠文王面前给甘茂邀功,这时候秦惠文王已经感觉到势头不对。
[var1]
但是没有办法,秦惠文王却得了一种暮疯症,虽然他想把王位传给嬴疾,但是嬴稷当时还在赵国做着人质呢,再加上甘茂此人十分精明,一直在为嬴荡即位积极谋划着,嬴荡在一次觐见秦惠文王的过程中,秦惠文王就突然死了,没有留下任何口谕,紧接着嬴荡就继位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秦武王。
秦武王继王位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师甘茂,接连给甘茂升职加薪,秦武王也向来不喜欢丞相张仪,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张仪辞去秦国丞相一职,逃奔魏国去了。张仪一走,秦武王就让甘茂做了左丞相,就这样甘茂从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成功转型为谋国谋政谋天下的丞相了,你以为当了丞相的甘茂官职到头了?其实不然。
[var1]
秦武王继位之后,上将军司马错也辞职了,当时的秦武王尚武,觉得不需要用司马错这样的大将领兵,自己就可以了,什么连横,什么合纵,全都不考虑,统一天下还得靠武力,就这样秦武王又失去了司马错这位上将军,但是上将军的职位不能空缺,有谁顶替呢,没错,这等好事秦武王也给自己的老师甘茂,自此甘茂成为了秦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出将入相的权臣。
我们都说乐极就会生悲,对于甘茂来说也是如此,正当甘茂率军夺取韩国宜阳把秦武王送到大周天子脚下时,秦武王在洛阳因为举鼎而暴毙了,甘茂觉得心灰意冷,但是秦武王对于甘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秦武王临终前想要把自己的王位传给弟弟赢稷,甘茂觉得责无旁贷,必须完成秦武王的心愿。
[var1]
就这样,秦武王暴毙之后,一直到心君继位,这中间甘茂的功劳可谓功不可没,不仅粉碎了想要夺取秦王宝座嬴壮集团,还顺利把赢稷送上了秦王宝座,史称秦昭王,当甘茂等着秦昭王把封君封侯砸向自己的时候,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回事。
甘茂并没有等来封君封侯,等来的是自己的权利被架空,首先自己丞相的权利被魏冉分走了,其次自己上将军的权力虽然还有所保留,但是那时候的秦国,上将军不是靠自己的嘴皮子而是要靠过人的本领要率领军队打胜仗,士兵才会信服,商鞅如此,司马错也是如此,后来的白起更是如此,甘茂深知自己的兵家才能有限,知晓上将军被罢免也是早晚的事。
[var1]
甘茂的晋升其实都是靠着秦武王的关系得来的,真正的才能估计也是官场上的权谋了,但是秦昭王继位后,秦国就又走上了正规,这种权谋之术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又加上秦国老臣的排挤,识时务的甘茂借着齐国要灭宋国之际,说服秦昭王毫不迟疑的就离开了秦国,秦昭王也是因为甘茂对其继位有功,有意要放甘茂一马,不然一个秦国的丞相兼上将军又怎能轻易离开呢。
当甘茂离开咸阳回望国都的那一刻,他一定在心里骄傲的说:我不仅是秦国丞相,还是上将军,你们说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还有谁,还有谁达到我这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