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废太子的例子层出不穷,其余的兄弟都会视这位太子为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兄弟相残的战争在古代的每一个王朝几乎都会发生。皇位只有一个,但人人都想做皇帝。在古代,除了嫡长子之外,还有许多的庶子,这些庶子也不愿意终身只为臣子,都想取代太子而代之。
庶子若想要取代嫡长子,唯一的方式就只有夺嫡。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庶子才能出众,引得皇帝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另一种就是采用暴力的手段,用军队和战争来取代太子之位,更有甚者直接逼宫,逼迫自己的父王将皇位禅位于自己,一般都是后者的事件居多。
后者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二皇子李世民亲手杀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成为太子,后来继位成为唐太宗,开创了大唐盛世。
其实,在唐高祖李渊的三个皇子中,李世民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唐朝的江山几乎都是他亲自打下来的,他可以说是三个皇子中最具备军事才能的一个人。在计划“玄武门之变”前,他就先让尉迟将军以保护的名义将李渊软禁在宫中。
然后带领兵马埋伏在玄武门,用暴力的手段除去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实,整个兵变到这里算是已经胜利结束,可是李世民又将自己的十个侄子全部处死了。可以说,李世民踏上皇位的道路是十分残酷和残忍的。
在他顺利坐上皇位之后,李世民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弱化李建成的影响,让人都渐渐忘了这位曾经的太子,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是十分模棱两可的。
对于李建成的印象,大多出自于隋唐系列的小说或者是相关的纪录片和电视剧中。在这些作品上,都有默契的将李建成塑造成为了一个手段残暴,无耻无能的形象,这与李世民的重情义,胸怀大略无疑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建成是正如书上写的那样呢?
随着对隋唐历史的深入了解,李建成的人物性格也慢慢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李建成之所以可以立为太子,他确实是有才能和本领在身上的,也不全是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李建成略微逊色于李世民的就是军事本领,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军事素质在身上的。
在早年李渊起兵造反时,李建成就带领兵马立下了诸多功劳。他夺取潼关,占领长安,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更是多次抵御了突厥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平定了山东地区的叛乱。
可以说,李建成还是一个挺有本事的一个人。可能因为李建成是太子,他更多的时间还是必须待在皇帝的身边处理政务,所以他在军事方面才会落后于他的这位二弟。
其实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已经采取过一些手段,这些最后都被李渊给和平解决,这也就才慢慢助长了他的夺嫡野心。
历史上因为皇权而手足相残的事情多了去了,他们两个也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在李世民成功坐上皇帝之后,他就尽力的去抹平李建成的足迹,甚至在西安出土的李建成墓中,对他的墓志铭描述也只有区区的五十五个字,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也没有像史书上写的那样的好。
李建成的墓志铭只有短短的五十五个字,仅仅只是对他的去世时间和安葬时间进行了描述,对他的生平事迹可以说是只字未提。
墓志铭本来就是为了介绍墓主人的身世和事迹,但是李建成的墓志铭却只有几十个字,很显然,这个墓志铭是李世民亲手写的,是他亲自允准的墓志铭内容,这一行为无疑是为了淡化李建成对于后世的影响。
史书的记载,把功劳都归功到了李世民的身上,而忽略了李建成所立下的战功,唯一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继位之后的授意,这也可以看出这位唐太宗真正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