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仁宗朱高炽做了9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明仁宗朱高炽做了9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4/2/19 7:07:00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应该是肥胖多病且操劳过度所致,并无阴谋论在其中。

朱高炽不容易啊,虽然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69年),就被立为世子,但朱棣却并不喜欢他,原因就是因为他肥胖足跛,行走不便,没有朱高煦那种“类英武”的堂堂相貌。再加上其性格温文儒雅,不像朱棣与朱高煦那种杀伐果决,鉴于此朱棣觉得朱高炽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原因早逝,于是才会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出了“世子多疾,勉之”的话,让朱高煦有了夺嫡之心。

没想到朱高煦虽然肥胖不堪(据说有将近三百斤的体重),但奈何有一个好老婆的调理,再加上他自己清心寡欲,虽然跛足、肥胖还是常态,但一直熬到了永乐帝驾崩也并无致命的大病出现,朱棣更是没有理由废了他的储君位,所以在两位弟弟不断的阴谋之中朱高炽还是顺利登上了皇位。

但即位之后的朱高炽才发现,治理国家远远要比监国更要费心伤神的多。据记载,仁宗刚即位不到一个月,便收到2300余份各类文书报告,全部处理完,需要不眠不休二十多天。这种工作量让身强力壮的年青人也会感到畏惧,更别提是体弱肥胖的朱高炽了,于是在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崩于钦安殿”,去世前三天,还在日理万机的批阅奏章,仅过了两天就驾崩,史称其“无疾而骤崩”,可见他是暴卒的,又因为正史中对他驾崩原因没作出解释,因而后来就成为了悬案,流言滚滚。

流言一、谋杀说。

谋杀之说分为两种,分别是亲子谋杀和汉王谋杀。

亲子谋杀说:正是因为史书中对仁宗皇帝死因不提,所以产生了继任者“篡位夺权”的嫌疑,宣宗朱瞻基就成了被怀疑对象。朱瞻基4月14日受命离京去拜祭孝陵,而5月13日仁宗死后,南京城却传出了“仁宗殡天”的传言,而此时朱瞻基就在南京,这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是不可能办到的,因而就有了朱瞻基布局杀仁宗之言。再加上他回到北京后对众大臣说:“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这一切表明,这样的状况在朱瞻基的掌控之中。

然而光靠这些不能认定朱瞻基就是谋害仁宗的凶手,因为即便他不谋杀仁宗,这江山迟早是他的。而且他父亲肥胖无比,明显是夭寿之相,根本没必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图谋皇位。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所以这种说法完全可以推翻。

汉王谋杀说。如果说谁最想见到朱高炽死,那必然是造反不成反被贬的朱高煦无疑。他在永乐年间就接二连三地对朱高炽下黑手,幸而朱高炽应对得当,避免了储君被废,还是笑到了最后登上皇位。

然而即便朱高煦如何想让朱高炽死,但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此时的他在实力上已经远远威胁不到朱高炽,人心向背,实力差距都不能与之相抗衡。如果朱高炽要是被他所害,他为何不带兵入京,而且半路截杀朱瞻基呢?这不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多此一举吗?显然这种说法更不靠谱。

流言二、误服毒酒而亡。

仁宗贪恋美色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后宫宫斗不断,据说贵妃郭氏曾在宴席上敬皇后酒,然而皇后久而未用,仁宗皇帝为了化解郭氏与皇后张氏的矛盾,就抢过杯中酒一饮而尽,不久便中毒身亡。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来源于生了三个孩子的贵妃郭氏,被殉葬仁宗推断出来的,有明一朝,明确规定生子之妃不用殉葬,然而郭氏生育三子却被殉葬,中间传递着某些我们不得知内容。但是这种说法更不靠谱,姑且不说这毒药的来源,就说皇家宴席中的酒水都有女官要试用后,才会呈给贵人们,如果有毒,岂不是早被发现?至于殉葬的原因大概的确与皇后张氏有关,宫斗内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纵欲过度而死。

这种说法也是被广为认同的,仁宗皇帝虽然肥胖,但其爱美色也是出了名的。他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便有十一的有名有姓的妃嫔,在登基后短短八个月里,两次选秀女入宫,就可以看出他的好色。

但好色是所有男人的通病,且好色又不等于需要纵欲,仁宗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当太子期间虽然也爱美色,但从不贪恋美色,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清心寡欲。不然以他那将近三百斤的体重,如果真的纵欲,怕是活不到三十岁,然而他活到了四十七岁,这在明朝来说,虽然不能称高寿,但绝对属于正常寿命了,可见纵欲过度之说恐怕是子虚乌有。

所以在我看来,应该是劳累过度致死。当然这个劳累不光是处理政务上的劳累,也可能包括贪恋美色的劳累,像前文所言,即位不到一月便收到2300多奏章,不眠不休每小时也要看五六千字,还要做出决定,作出批示,这对于一个身体条件不佳的肥胖人士来说,简直是要命的。再加上后宫美女众多,又得做到雨露均沾,长期下来,可不就是“劳累过度致死”吗?

结语

从疾病学的角度来看,猝死一般属于心脑疾病,而心脑疾病的诱因一是身体原因,二是操劳过度。那么结合起来,朱高炽暴卒就相当符合这个原因了,所以个人推断,朱高炽之死,应是操劳过度暴亡无疑,不作他想。

更多文章

  • 明仁宗冥府述职:我是胖死的;朱元璋:你没杀弟弟,险误了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朱元璋的爱孙。他活了47年,朱元璋死时他20岁,当了10个月的皇帝,一生颇为传奇精妙。这300多斤的胖皇帝一步一挪地过了奈何桥,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我是胖死的,不要冤枉我的儿子朱高炽想要拜跪行礼,朱元璋连忙喊停,打趣的说道:“皇孙呀,我走的时候,你没这‘身材’呀,咋现在胖成这样了

  • 宋真宗爱装神弄鬼,却消除了长达百年的饥荒,大臣:国君如病狂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然而到了。德宗时期,白居易初到长安,呈上诗作拜谒当时的诗坛大佬顾况。对方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笑了,戏称京城米珠薪桂,想要定“居”可不容“易”。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连当时的仕宦阶层一谈及粮价都难言轻松,由此可见粮食供应状况的不容乐观。到了百年之后的宋朝,性格庸懦、笃信天命鬼神的“神棍皇帝”宋真宗当政时期却开

  • 对于唐婉,赵士程远比陆游更用情至深,他的深情更应被后人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唐婉字惠仙,她的祖父是当时有名的鸿胪少卿唐栩,出生官宦世家的唐婉除了家教严格之外,她自己也很聪慧好学,自幼便饱读诗书,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她的一生应当是十分顺遂的,等待长大,然后等自己的长辈为自己定一门亲事,年龄到了便入门相夫教子。但是凡事总有意外,唐婉的父母在她还小的时候就病逝了,她只能无奈到了

  • 宋仁宗突然要废皇后,大臣们苦劝不住,皇帝眼圈一红:她打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仁宗小说,宋仁宗为什么要废皇后,宋仁宗私访13集播放

    一代明君最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出自元杂剧,后来又被陆续作为素材写进了明代小说《包公案》以及清代的小说《三侠五义》。而现代更是被翻拍成了很多的影视作品,如《包青天》中的一个单元,就讲述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皇后刘娥没有子嗣,为了能稳固皇位,便设计让自己的太监郭槐在李宸妃生产的当晚,将一只狸猫调换成皇子

  • 宋朝时期,杭州有什么优势,为何南宋要迁都到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和杭州的关系,小说讲南宋迁都,南宋临安府迁都建水

    提及杭州,人们往往会联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壮美山川,抑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景。的确,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迁客骚人无不汇聚于此,吟诗作画,流传了一篇又一篇的唯美诗篇,因而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是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在文人墨客眼中的“人间天堂”——杭州,而是在两宋之交,这个战

  • 宋仁宗一共有三位皇后,最后合葬只有曹皇后,他这一生最爱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仁宗跟哪位皇后合葬,宋仁宗小说,曹徽柔宋仁宗吻戏

    通过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宋仁宗这位千古仁君终于被大家所熟识,他的一生曾立过三任皇后,但是前两任皇后都并非是他真心喜欢的,只有最后一位温成皇后是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为张贵妃追封的,在宋仁宗去世后他和曹皇后合葬,虽然两人一生相敬如宾,但是最后还是彼此陪在了对方身边。宋仁宗对第一任皇后郭氏内心所有的感情

  • 宋江戴宗李逵一顿饭——牛肉,羊肉,鲜鱼,却代表了三个阶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

    而说到宋朝的饮食,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水浒》中的好汉们了,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谈阔论,快活无比”。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宋江在发配到江州的时候,曾经请刚结交的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下了一顿馆子,中间吃了牛肉,肥羊肉和鲜鱼这三种菜肴。这背后其实非常有深意,因为这三种食物,分别代表了当时

  • 清平乐:茂则心思被镣子拆穿,离京前送上3大箱子,赵祯打开一看后悔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平乐张茂则私藏皇后的小木偶,清平乐大结局茂则,清平乐赵祯简历

    爱看剧的洋货世界又来啦,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一讲《清平乐》,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新政因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牵头的几个人都接二连三遭到弹劾构陷,欧阳修因为一首词深陷盗甥风波,张妼晗打击报复落井下石,最终欧阳修被贬出京,保守派趁机发动攻势!茂则听闻杨怀敏要去矾楼抓造反的学士,立马意识到不对劲,但这件事已经超出

  • 奚人对金朝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金朝战事,探析奚族的演变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库莫奚和奚族,金朝恢复人口方法,奚族与奚姓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民族的兴起与灭亡时时刻刻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它代表着一个民族至关重要的生存观念,也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历程。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代表它没有影响力,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民族的更代交替,才给了历史更好的发展经验。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金代与奚族的种种交集,看看奚人是如何凭借自己

  • 南宋王朝的最后一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宋最后一个宰相,南宋王朝免费阅读,向南望南宋王朝诗句

    他们向谢太后(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的皇后)报告了伯颜拒绝和议的消息。南宋原本准备向元廷称“侄”求和,如果被拒绝还可以改称“侄孙”,但伯颜丝毫不为所动。一、太皇太后执意称臣消息很快传遍了临安,引起朝野巨大的恐慌。太皇太后谢道清决心再让一步,向元帝称臣。陈宜中等人不同意。当年秦桧与金人谈判,同意南宋向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