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有个朋友叫李子春,是怀县的大富豪。这个家伙平日里依仗权势,经常欺压百姓,是典型的地方恶霸。他的两个孙子更是无恶不作的歹徒,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老百姓恨透了他们,总希望有一杯执法如山的清官,替他们除掉这些祸害。
后来,厉行法制的赵熹做了怀县的县令。他到任后不久,就听说了李子春一家人为非作歹、专横跋扈的劣迹。于是就琢磨着抓个什么把柄惩治他们,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一天,赵熹翻阅县里的案卷,发现李子春的两个孙子无辜杀人的事情。由于李子春的势力大,被害人的家属怕惹麻烦,不敢告状。常言道:“民不举,官不究”,没有人告发,官府自然不能立案。因此,这件人命关天的案子就搁置下了。
赵熹看到这个案子,就以此为由,逮捕了李子春的两个孙子。在公堂上,这两个杀人犯被赵熹的威严神态吓破了胆,在人证、物证面前,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了罪行。赵熹先让他们画了供,然后将他们关押在死囚牢,等候公文批转,再做处理。
李子春得知此事后,一点儿都不着急。他觉得只要托人跟赵熹说一声,准能把他的两个孙子救出来。可惜,李子春的算盘打错了。赵熹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知道两个杀人犯之所以如此蔑视王法,都跟李子春有关。于是,赵熹下令逮捕李子春,经过审讯,也把他判成了死罪。这样一来,惊动了李子春在洛阳做大官的亲戚朋友。他们听到李子春,被捕入狱的消息后,纷纷向赵熹说情。刘秀的叔叔刘良,要求赵熹高抬贵手,从宽处理,饶李子春一条老命。可是,不管刘良如何劝解,赵熹根本不听他那一套,非要处死李子春不可。
不久,刘良得了重病,刘秀去看望他,看到他叔叔那病势沉的样子,鼻子一阵阵发酸,强忍住要流出的泪水,对刘良说:“皇叔病势沉重,如果有什么未了之事,有什么要求,我一定尽力做到。”这时,刘良拉着刘秀的手,气喘吁吁地说:“我没有什么大的要求,只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请陛下为我办到。怀县的李子春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现在犯了罪,县令赵熹要把他处死,我想为他求一条活命,不知行不行?”
刘秀听后,默默不语地沉思良久,然后对刘良说:“赵熹是地方官,他根据法律秉公处置罪犯是没有错的。皇叔,很抱歉,我管不了这件事,请您说说别的要求吧!”刘良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陛下既然无法管这件事,我也就没有别的要求了。”
过了不久,刘良病逝了。刘秀很想念他,为没能满足叔叔临终前的唯一要求而感到过意不去。为了表示对皇叔的敬意,他下令让赵熹放了李子春。李子春被释放以后,再也不敢横行霸道、祸害乡里。通过这一官司,怀县的老百姓都说赵熹是一位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清官;都说刘秀重了情义,轻了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