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古代权力的象征,但是在历史上有些人的权力竟凌驾于皇帝之上,而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不惜动武造反来夺回权力。于是出现了颠倒乾坤的皇帝造反事件。
秦王子婴:第一个造反的皇帝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二世的侄子,秦王子婴。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知道赵高是想把他骗到太庙去杀掉,所以斋戒完了,他不去太庙。赵高见他不去,就自己来催。结果被早准备好的子婴及其儿子杀死在斋宫里。
东汉桓帝:与太监歃血为盟
东汉桓帝刘志是在当时柄持朝政的大将军梁冀飞扶持下,当上皇帝的。刘志当皇帝的15年中,梁冀的权势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专横跋扈,很多时候皇帝形同摆设。刘志不甘心如此任人摆布,于是招来5个自己信任的太监,和他们密谋一番。他们还互相歃血为盟,誓除梁冀。159年8月的一个晚上,在刘志的亲自指挥下,5个太监带领一千余宫廷侍卫,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夫妻反抗无及,双双自杀。
愤怒青年曹髦的悲壮一击
254年,14岁的曹髦当上了傀儡皇帝,当时的朝政大权掌握在司马氏一家手中。公元260年,司马昭逼曹髦下诏封自己为相国。曹髦知道,司马昭下一步就是要当皇帝了。身怀曹氏血统的曹髦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心拼死一搏。于是他召来几个自己信任的大臣,要他们和自己一起去讨伐司马昭,几个大臣怕连累自己,连忙跑出去报告司马昭。
曹髦见状,气不可耐,就佩起宝剑,聚集起自己的护卫和一些忠于他的侍童佣仆等大约二三百人,高呼打倒司马昭的口号,指挥一群人向皇宫外面冲去。然而,未出宫门,司马昭手下的大批军队已经赶到。一场厮杀,曹髦就这样悲壮地死去了。
孝武帝与丞相大会战
公元532年,元修在丞相高欢的挑选下,当上了北魏的皇帝,史称孝武帝。起初,君臣相处还是不错的。但高欢的地位使他难免有一些擅权的事情,偏偏元修又是一个意欲励精图治的人,不喜欢国家大事都由丞相说了算。于是皇帝和丞相之间渐渐产生了隔膜和猜疑,最后,终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最终在公元534年,皇帝与丞相集结军队,隔着黄河打了起来。谁知元修虽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多大才干,手下的军队及其将领,或是佩服高欢,或是害怕高欢,当高欢的军队过来时,竟然兵无斗志,一哄而散。元修无奈之下,只得西奔长安,投靠另一军阀宇文泰去了。
孝静帝造反
高欢再次打下洛阳后,又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澄即位当上大丞相大将军。有一次,魏静帝在郊外打猎,马稍稍骑得快了一点,监视的人马上就在后面叫道:不要骑得那么快,大将军要生气的。魏静帝受不了类似这种侮辱,就和一批大臣商量,要想办法除掉高澄。这批人想了半天,想出一个绝代佳计:从皇宫中挖条地道一直挖到高澄的床下,然后将睡梦中的高澄杀死。
地道挖到一半,被皇宫的守门人发现,以为土行孙要潜进来杀皇上,于是大惊小怪起来。于是秘密泄露了,高澄马上带兵直闯进宫。但高澄没有杀了静帝,只杀了几个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就了了此事。可怜魏静帝造反不成,从此更成傀儡了。
宇文觉:想凭武功造反
公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自己的堂弟宇文觉,灭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北周的首任皇帝(当时不叫皇帝而叫天王)宇文觉年方16岁,但志向豪迈,性格坚毅,他不满意宇文护的专横跋扈。同时,朝中也有一批大臣看不惯宇文护的作为,常在宇文觉耳边吹风。宇文觉于是他们谋划,招了一批武士,日夜在皇宫后园演习刀法、剑法、擒拿格斗,宇文护自己也一起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