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秦始皇与法家的关系如何?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秦始皇与法家的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3/12/14 12:23:02

“以法为教”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五蠹》篇:“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意思是说,人们学习知识可以,但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和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文字就只能是朝廷的法律和政令,政府要求人们做什么人们就做什么,从而达到“政令一统”的目的。

这是秦代施行的愚民政策之一,也是秦王朝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手段。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它的产生和实行必定有其原因。秦朝实行的“以法为教”的政策也是如此,它在秦国能够产生和施行,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秦统一之前,虽然经历了商鞅变法,在政治和经济上优于东方六国。但秦国地处西陲,文化一直较为落后。秦国的历代国君,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开疆拓土上。秦孝公之前,穆公、献公与戎狄相争,使秦国在关中地区稳稳扎根。秦孝公任用商鞅,商鞅的变法措施注重富国强兵,在耕战上花了不少力气,但在文教方面却相对薄弱,后人常用“孔子西行不到秦”来说明秦国文教的落后。战国时代,当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各国纷纷出现时,秦国显得十分冷清,基本上只能看到法家、纵横家和墨家的影响。

前文多次指出,法家对秦国的影响极大。《史记》记载了秦孝公见商鞅时的情形。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从这段话的记述可以看出,秦孝公一心渴求富国强兵之法,对其他学说都不放在心上。法家学说正好迎合了秦孝公的这一心理,于是秦孝公和商鞅一拍即合,迅速组成一对“黄金搭档”,开始对秦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前所述,改革进行得十分成功,秦国迅速跃居战国首强。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给秦国朝野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秦人渐渐接受了商鞅“以法为教”的主张。从此,法家学说就在秦国站稳了脚跟,即使反对商鞅变法的保守派在商鞅死后也拥护法家的政策,法家在秦国的影响力也就可见一斑了。

除法家外,墨家和纵横家在秦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四大主张中,“非攻”这一主张在秦国必然是行不通的,秦人靠耕战立国,商鞅之后一直施行军功爵制,因此秦人绝不可能遵从墨家的“非攻”理论。墨家思想之所以在秦国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墨家思想中有和法家相同的地方。“尚同”理论认为:“上之所是,下必视之,上之所非,下必非之。”这一理论和法家加强君权、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的主张是高度一致的。此外,墨家本身有极其严密的组织,内部的纪律严明,这也符合秦人的法治观念。

巨子动漫形象

一次,墨家巨子(墨家称其最高领袖为巨子)在秦国活动时,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按照秦律,杀人抵命。但秦惠王找到巨子说他就一个儿子,可以下诏赦免,希望巨子能够同意。但墨家巨子却说墨家有自己的规矩,“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何况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之大义也”,即使大王能够赦免,按照墨家的规矩他也必死。最终,巨子没有答应秦王的要求,他的儿子就死在了秦国。

这种严格得近乎宗教般的对律法的尊崇,正是秦国所尊崇的法治精神,因此墨家才得以在秦国立足。但秦统一后,墨家势微,很可能是墨家法家化,都融入到秦国法治官僚的队伍里去了。

纵横家在秦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的纵横家是一批令各国君臣既爱又恨的人物。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能抵得上百万雄兵,尤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他们甚至能够凭一张嘴做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但实际上,他们并算不上一个思想流派,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政治思想。如果说他们有一种思想一直流传至今的话,那就是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思想。

虽然纵横家的思想单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秦国的几代当权者,都亲眼目睹了纵横家对秦国的强大作出的贡献。尤其是张仪在秦统一六国中帮助秦国削弱了东方各国,这是几十万秦军也不一定能顺利做到的。因此,秦国的历代统治者一直对纵横家恩宠有加。纵横家实用主义的作风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也深深影响了秦统治者的思想和作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杨玄感造反是怎么回事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玄感是隋朝的将领,父亲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臣杨素,从小受到父亲和家族的影响,拥有远大的志向。杨玄感凭借着父亲的功劳也得以在朝为官,从上国柱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期间使地方的吏治逐渐好起来了,被当地人认为是公正有才干的人。当父亲杨素死后,杨玄感的家族岌岌可危,最后发动了兵变。那么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呢?一

  • 长孙皇后是谁 她与唐太宗感情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女性。她与李世民虽无浪漫的爱情故事,但两人伉俪情深,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长孙皇后的家族在北魏和隋朝都是贵族阶层。长孙皇后年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阅读历史上的人物事迹,自觉遵守礼法规范,这为她日后成为后宫嫔妃的表率奠定了德行基础。长孙皇后十三岁时,由

  • 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秦国统一事业的顺利进行,秦国对法家思想也越来越推崇,历代统治者无不认为是法家成就了秦国,创造了秦军的荣耀。但到了庄襄王时期,却有一个人看到了法家思想的缺陷并试图纠正,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组织大量门客编修《吕氏春秋》,希望能将此书献给嬴政,作为嬴政执政后的指导思想,让他带领秦国走出极端的状态,

  • 平阳公主是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妹妹。她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曾为李渊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平阳公主年轻时,李渊把她嫁给了武将柴绍。柴绍是一名武艺出众、擅于军事谋略的将领,日后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李渊也起兵进军长安。当时平阳公主和丈夫居住在长安,他

  • 民间传说隋唐武力排行最高的十八位英雄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而隋唐期间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对比动乱的年代,并且经过大隋以后,我国逐步的走向了愈加文明的年代,当然最为主要的即是,在隋唐期间呈现了很多的英雄,而在小说《说唐》中就将那些英雄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经过影视作品的介绍,咱们关于隋唐豪杰的认识愈加形象,而作为以武力决胜

  • 秦始皇继承王位后的第一次战争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47年,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突然病死了,年仅13岁的嬴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继承了王位。嬴政继位后,他的母亲赵姬被尊为太后。吕不韦仍然是丞相,另外再加尊号为“仲父”。由于嬴政年纪还小,国家大事主要由赵太后和吕不韦掌握着。就在嬴政继位成为秦王之后不久,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韩、魏、燕、楚五国认为

  • 隋朝书法家虞世基是如何成为一代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古代中国的诗人方阵,唐宋当然是满天星斗、星光灿烂,但说到有些短命的隋朝,却有点难觅诗人芳踪,以至于连杨素这样的开国大臣,和同样是重臣之一的虞世基,都算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两人还互有唱和。关于虞世基,知道他是奸臣的可能很多,而知道他是诗人的也许比较少,他的诗文不算太多,据史料显示虞世基“纂有隋朝《区

  • 隋唐国都长安城的兴衰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市内,保存有大片的唐代长安城遗址。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城市,面积有八十多平方千米,市区人口在最多的时候达到一百万。长安城始建于隋朝,最初称为大兴城。唐朝在此定都后,将它更名为长安。长安城的修建遵循古代对称布局的原则,有一种整齐规范的美

  • 秦统一六国:齐国为何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灭掉楚国后,秦王嬴政派王贲带着几万兵马开赴辽东,很轻松地就把燕国的残余势力解决掉了,燕王喜被俘,燕国彻底宣告灭亡了。王贲接着又进攻代郡,代王嘉兵败自杀,赵国的残余也最终被消灭尽了。王贲回到秦国,秦王嬴政立刻召见他:“我们已经消灭了五国,现在只剩下一个齐国还在苟延残喘,我们很快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了。这

  • 隋炀帝死后,宠妃吴绛仙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被叛军处死之后,他的皇后萧氏被叛军首领宇文化及霸占。萧皇后为了让宇文化及立杨氏后代为皇帝,没有反抗,不但自己屈身于宇文化及,还把后宫的妃子们都叫来一同服侍这个叛军首领。宇文化及被萧皇后伺候的很是高兴,就下令让秦王杨浩当上了皇帝。于是杨浩就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之下登基了,可登基仪式刚结束,杨浩就被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