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要区分文官武将 文官武将的区分是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什么要区分文官武将 文官武将的区分是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4/1/3 1:24:02

文武分离是国家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政治、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文官武将分开,是指有了专职军将,文官不再率兵作战,这在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文官武将究竟何时分开?人们尚存不同见解。

《史记》、《淮南子》称:黄帝时已设立“司马”等军事首领官职。《今文通典·典》、《古文通典·舜典》称:夏王朝设立了“司徒、司马、司空”等文武官职。《尚书·洪范》称:商王朝有“司徒、司空、司寇”和“马、亚、射、戎、卫”等文武官员。

《舀壶》、《舀鼎》称:西周中央政府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文武百官。从《史记》等古籍看,西周继承了夏商体制,虽分别设立了各种文官、武职,但卿、大夫既执掌政务,又受王命率兵出征,司马只主管平时军事行政,战时统帅由天子临时任命,征战结束即解除统兵之权。《周礼》还详细记载了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公旦多次率兵平定武庚管蔡及东夷叛乱,周宣王派秦仲统兵伐西戎,君吉甫统兵伐狁,方叔统兵伐荆蛮,穆公统兵伐淮夷,亲自统兵伐徐夷的情况。

这些史实说明,西周以前文官武将并没有分开。

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王权下移,各诸侯均建立了常备军,据《史记》、《国语》记载,国君是军队最高统帅,天子常亲自率兵作战,文官武将率兵征伐的也不少。周桓王二年,北制之战,郑庄公派大夫祭足、原繁、泄驾、公子伯和子元率兵抗击燕军(《左传·隐公五年》)。周裹王十四年,桑楚泓水之战,宋军由襄公统帅,太宰子鱼和大司马公孙固辅助;楚成王派成得臣、斗勃等军将统帅楚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昭王元年,吴军包围潜城,楚王派王麇(宫廷主管)、王尹寿(营造、手工业主管),统帅救兵增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周襄公十八年,城濮之战中,楚成王令尹子玉率楚军攻宋,晋文公亲自出征,派先轸、狐毛、栾枝、狐偃等军将和大夫领兵作战(《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春秋末期,吴楚柏举之战,吴王率文臣武将伍员、伯、孙武,击败了楚将尹子常、沈尹戎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皇率领的楚军(《中国历代军事史》)。以上大量史实证明,这时的文官武将也并没有分开。

战国时期,各国新兴地主阶级执政后,见于以往国家上层官员文武不分,卿、大夫等奴隶主贵族平时管理政务,战时统兵作战,军政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国君丧失大权的弊端,于是采取文武分职,以相、将为百官之长,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机构。

《尉缭子·王霸篇》、《吕氏春秋·举难篇》也有类似的叙述。所以,《中国军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等都认为,战国才出现了专职军将和独立的军事系统。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军队指挥成为一种艺术。帅军队的指挥官必须掌握专门的军事知识,富有管理,训练和指挥作战的经验。《韩非子·显学》称:“明君之吏,宰相必起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史记》、《吕氏春秋·异宝》,还有战国取消分封制,按军功授爵,从军中选将帅的记叙。吴起、孙膑、乐毅、白起、廉颇等名将,正是遵循这个原则选拔起来的。

这时,文官只在朝中执掌政务,不再率领军队出征。例如,著名的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统帅魏军的是庞涓,统帅齐军的是田忌(孙膑为军师),统帅泰军的是王(后为白起),统帅赵军的是廉颇(后为赵括)这些专职军将。

基于上述情况,史学界普遍认为,文官武将分开始于战国,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但是,也有人认为它始于春秋,因《国语》、《左传》称:春秋末期世袭制度多已废除,军将已开始按军功选拔,多数诸侯大国中的军帅,通常都兼三军统帅,平时主管军事行政事务,战时负责指挥军队作战,文官率兵出征者日益减少。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玄奘取经回来后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奘大师历经磨难取得真经,前后共用了17年。他不顾禁令,偷偷出国,回来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回国后又做了些什么工作呢?玄奘645年回到祖国,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欢迎,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

  • 盔甲进化史:我国最早的盔甲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参观过秦皇陵兵马涌的人,都会对一个个盔甲整齐,威武雄壮的兵马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穿在这些武士身上的盔甲,究竟何时产生的?看来还是一个不易解开的谜。盔甲是一种古代将士防护身体的装备。盔在古代叫做胄、兜鍪、头鍪,形状像帽,用以防护头部;甲又叫介、函、铠,形状类似衣服,用以防护身体。据古代传说,盔甲是

  •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含义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

  • 辛亥革命的疑惑: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正式爆发。历史上称这场革命为辛亥革命。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无论是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上,还是其他历史文献上,都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可其实在1911年的10月10日,孙中山还流亡海外,他又是如何领导的呢?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

  • 中国速度简介中国速度表面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这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速度究竟是什么?中国速度究竟有多快?中国速度包括了哪些方面?中国速度为什么能这么快?这些关于“中国速度”的问题小编一一来解答。中国速度指什么中国速度,指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速度,通常指中国建设高铁、航母、跨海大桥、超级大桥等大型工程所特有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工程建设速度。中国经济的

  • “辛亥革命”的命名:辛亥革命是由谁起的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不断演变。而辛亥革命纪念之中该词的运用最为密集,各方对其表达尤为充分,遂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来探讨其词义的流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

  •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也没有明确的定论,当然辛亥革命本身是一场复杂的社会变革,因此很难定论它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因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很难有统一的定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 米仓古道历史简介米仓古道在哪里难走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米仓古道是什么地方?米仓古道在哪里?米仓古道难不难走有哪些山脉?本文来介绍下米仓古道。米仓古道简介米仓古道,始创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 距今约3500年。米仓古道最东面的一线又叫做汉中古道。所谓汉中古道,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达州),下重庆。

  • 面对辛亥革命,为什么清朝最终选择自行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1年武昌事起,清廷忙令陆军部大臣荫昌节制北洋各军,督师南下。然而荫昌虽然得到朝廷信任,却指挥不动北洋新军的将领,因为新军各镇将领都遥受罢官闲居的袁世凯节制。因而作战不利,告急文书不断送到北京。袁世凯在宣统登基以后,即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罢官,但北洋新军是袁一手创建的,在军队中的裙带关系更是盘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宋太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在历史的记载中只有寥寥数语,关于宋太祖的真正死因依然是个谜,史学家对于赵匡胤之死有多种猜测,具体情况是什么早已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