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八大番将都是谁 他们结局怎么样?

唐朝八大番将都是谁 他们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1/22 2:37:12

唐朝是一个雍容华贵、包罗四海的朝代,唐帝国时代的中华,真正的是八方仰慕、万邦来朝。唐朝皇室李家拥有鲜卑血统,所以唐朝的华夷之防没有那么严重。

番邦士人在大唐为官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番将番兵也成了大唐的帝国利刃,抛去那些军阀和后来反唐的安禄山、仆固怀恩、李克用等人,九幽子筛选出了八位忠心耿耿的大唐番将(按时间先后排名)。

唐朝八大番将之一:窦国公史大奈

史大奈,阿史那氏,西突厥特勒(地位比较高的官员),随处罗可汗入隋,在隋炀帝征高丽时有功。李氏父子晋阳起兵后,史大奈率部投李氏集团,在对隋将屈突通的作战中,表现骁勇,击退桑显和的几千骁果军,被李渊赐姓史,至此,才真正的叫史大奈。

后来追随李世民在消灭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役中,均有战功,特别是在虎牢关之战,史大奈是李世民冲阵时身边的几员大将之一。

贞观年间,官拜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封窦国公,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可以说史大奈是唐朝高级将领中的第一位番将。

唐朝八大番将之二:毕国公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突厥王子,阿史那家族之余突厥就好比孛儿只斤之余蒙古。投唐后、任左骁卫大将军、拜驸马都尉,在征高句丽、灭薛延陀的战役中立有大功,率部十万大败龟兹、迫降于阗国,震慑西域。

后加封镇军大将军,太宗驾崩,曾欲自杀殉葬,永徽年间去世,追赠辅国大将军,陪葬昭陵。

唐朝八大番将之三: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突厥贵族,颉利败后,部众离散,唯思摩跟随颉利,归唐后,唐太宗将其立为突厥可汗,赐名李思摩,为大唐北部蕃屏,替唐军抵挡薛延陀的进攻,后入朝任右武卫将军,征高句丽负伤,太宗亲为其吮血,病逝后,追赠兵部尚书,陪葬昭陵。

唐朝八大番将之四:郕国公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铁勒人,原为铁勒可汗。归降唐朝后任左领军将军,可以说契苾何力在有生之年几乎参加了唐帝国所有的对外作战,随李大亮征吐谷浑,随侯君集灭高昌,征高句丽负重伤,随阿史那社尔灭龟兹,高宗朝又安抚九姓突厥,参与灭西突厥、灭高句丽之战。

契苾何力最著名的就是割耳表忠,唐太宗驾崩后,还想自杀殉葬,由此,足见对大唐之忠心。病逝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烈。

唐朝八大番将之五:安国公执失思力

执失思力,原是东突厥执失部酋长,颉利可汗手下大将。归降唐朝后,任左领军将军,官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后随李道宗远征吐谷浑,同侯君集、牛进达一道大败吐蕃,镇守金山道剿灭薛延陀,可以说,执失思力在贞观朝绝对是排的上号的大将。晚年因房遗爱案被贬,复起不就即病逝。

唐朝八大番将之六:燕国公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百济人,骁勇有谋略,为唐将苏定方击败后,归降大唐。后屡败突破、数破突厥,纵横青藏,所向披靡,威震天下,受封燕南道大总管,进位燕国公。

后武则天当权,黑齿常之忠于李唐,被武氏害死,同时被害的大将还有程务挺、王方翼。

唐朝八大番将之七:西平郡王哥舒翰

哥舒翰,突骑施人,玄宗朝著名战将,曾誓死进谏,力保老上司王忠嗣,玄宗甚为欣赏,率军数次大破吐蕃、在河西为大唐开疆拓土,将大唐边界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史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由是进位西平郡王,与安禄山并为帝国两大军头。

只是后来因上层决策失误,平叛作战失败,被安禄山俘虏,乞降保命,失了气节,旋即被杀。死后,唐王朝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哥舒翰的故事,有诗为证“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朝八大番将之八:密云郡公高仙芝

高仙芝,高句丽人,玄宗朝名将,高仙芝可以说是对大唐开疆拓土功劳最大的将军,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率几万唐军震慑西域几百个国家,还远征过大食,与封常清合称为帝国西域双壁。

曾灭小勃律、败大勃律,俘虏小勃律国王、吐蕃公主回朝,尽显帝国之威。安史之乱后,率军平叛,因唐廷长期外强中干,故高仙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退守潼关,玄宗听信谗言,杀了高仙芝与封常清,可谓自毁长城,客观上助长了安史兵祸。

胡秋原先生评价道:“中国这一位勇敢的将军,行军所经,惊险困难,比起欧洲名将,从汉尼拔,到拿破仑,到苏沃洛夫,他们之越阿尔卑斯山,真不知超过若干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朝诗人是谁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绝圣手是谁,七绝圣手乃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这一称谓不是白白得来的,他特拿手七言绝句,从景下手,诗句通常使人联想起战役的严酷,诗句慷慨激昂,意境开阔,实乃珍品,被后人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因而,王昌龄也被世人称作七绝圣手。相传,因为王昌龄诗名早著,与其时一众名师我们往来密切,如其时名诗人

  • 朱温生平简介 朱温是怎样灭唐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生于公元852年卒于公元912年。仅做了5年皇帝,就被儿子朱友珪所杀。朱温出身寒苦,其父朱诚为乡村私垫教书先生,然而却壮年病亡。其母王氏,迫于生计,带着他们兄弟三人投奔萧县同乡刘崇,刘崇怜悯母子四人,收留了他们然而,刘崇对性格暴虐,游手好闲经常打架的朱温很反感,乡里人也深恶之。公元

  • 异人子楚在赵国当人质都经历了什么?质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异人被立为太子的继承人,并未能改变他在赵国所面临的险境。因为,他是太子的继承人,而不是秦王的继承人,也就是说,秦昭王当时还在世,秦昭王死了,他的父亲安国君才能继位,到那时他才可能当上秦国太子,赵国才能放他回国。而眼下,他就只能在赵国过着当人质的日子。战国时代,各国之间阴晴不定,变化多端,今天还是盟友

  • 秦穆公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襄公去世后,秦人很长时间都处于默默发展的状态,连续七任国君继承襄公的国策,不断同戎人作战,东征西讨,不断扩张秦国的领土。秦文公在位期间,秦人将领土扩张到岐山地区,为了表示对周王室的效忠之心,秦文公将岐山以东的领土献给了周王室。秦宁公在位期间,秦国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将领土扩张到了渭水地区。秦德公

  • 《吕氏春秋》是谁编纂的?《吕氏春秋》的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被称为《吕览》。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吕不韦编写这部著作是为了与战国四公子比赛养士,也是为了像荀子一样“著书布天下”。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这部著作,实际上有更深刻的原因。首先,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日渐加强,秦

  • 秦始皇嬴政登基时有多大?嬴政和吕不韦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老太子安国君继位,华阳夫人被封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闻讯,不敢开罪秦国,于是便护送子楚的夫人赵姬和儿子嬴政回到了秦国。嬴政回到秦国后,已经八岁了。在孩提时代,嬴政的生活就经历了一番起伏。子楚未被立为继承人时,在赵国就是一个落魄公子,十分不得志。吕不韦出现后

  • 商鞅变法改革了秦国的哪些政策和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穆公于公元前621年去世,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秦国没有出现什么有作为的君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秦献公即位。但此时历史已经进入战国时代,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各国都掀起了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运动。由于秦献公的宝座是通过宫廷政变夺得的,因此秦国国内发生了不小的动乱,魏国趁机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秦

  • 神策军: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没有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一下子从盛唐走到中晚唐,从开元盛世变为军阀混战的局面。内有藩镇不听号令、频频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屡犯边境。中晚唐时期战火纷飞,可谓是实打实的内忧外患。在这一时期,发生过泾原兵变、吐蕃侵袭,甚至连长安城都被攻陷,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那么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大唐为

  • 科举制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何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根据史学家研究,目前已经找到了正确答案。那就是唐朝发展了科举制,拉拢了大批底层的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为唐朝服务。说到科举制,还得追溯到隋文帝和隋炀帝。隋文帝开创了考试先拨人才的制度,而隋炀帝更是十分了得,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隋朝灭亡以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

  • 唐诗是什么 唐诗有什么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