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露嫪毐和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之间的秘密!

揭露嫪毐和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之间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78 更新时间:2024/2/3 13:26:03

嫪毐本是吕不韦的舍人,按《史记》的记载,此人武艺超群、枪术精湛,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武士。但此人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在房帏之事上能力超强。赵姬听到传闻,向吕不韦打听是否确实。吕不韦趁机许诺让太后见识真人,实际上就是将嫪毐献给太后做面首。面首,在古代就是男宠的意思,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之家的女性都拥有面首。

进献嫪毐做面首这种事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因此不能大摇大摆地来。于是,吕不韦便令人诬告嫪毐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宫刑。然后私下对太后说,判处嫪毐宫刑但不实际用刑,嫪毐就可以以宦官的身份到宫中为太后服务。太后指示主持施刑的官员,让他们不要真对嫪毐动刑,只对外宣称阉割了嫪毐,然后将嫪毐的胡须拔掉,让他进宫做宦官。

赵姬得到嫪毐后,便整日和嫪毐在后宫朝夕不分,宣泄淫欲。不久,身为太后的赵姬就怀孕了。

秦国风气再开放,出现太后寡居有孕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小的耻辱。赵姬担心东窗事发,就想隐瞒此事。她找人占卜,借卜辞说她要迁居外地以躲避灾难。于是便躲到距咸阳西北二十里处的秦国故都雍城居住,嫪毐自然也随行,此后,赵姬先后生下了两个男孩。

战国时代,后宫淫乱之事时有发生,前文说到的宣太后也曾有过此种行为,但并未对秦国政局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赵姬私藏面首只是为了纵欲,最多也只是影响秦王室的声誉,还不足以影响秦国的政局。但是,赵姬并不满足于此,她凭借自己的权力,对嫪毐大加封赏,让他参与秦国军政大事,《史记》上说:“事皆决于嫪毐”,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却说明嫪毐已经开始分享秦国的权力了。嫪毐的所作所为必将打破原有的政治平衡,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嫪毐未出现之前,秦国的最高权务是由赵姬、嬴政和吕不韦三人共享的,嫪毐出现后,秦国的最高权力就有四个人分享:法定的最高统治者赵姬、名义上的秦王嬴政、仲父兼丞相的吕不韦、太后的面首嫪毐。

四人分享三人的权力,自然三人中有人的权力要被削弱。嬴政是名义上的秦王,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力,太后赵姬和嫪毐是一伙儿的,自然谈不上被削弱,被削弱权力的,就只能是丞相吕不韦了。

吕不韦至少有一种权力被削弱了,那就是他隐形的权力。这种权力源于他和太后的私通,现在太后和嫪毐私通了,这种权力就转移到了嫪毐身上。但嫪毐并不满足于仅有这种权力,正是这种不满足,引发了秦国的一场内乱。

嫪毐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也是吕不韦向太后的推荐才使他有了今天。但秦国是有法家政治传统的国家,法家讲利害关系不讲人情,因此秦人多刻薄寡恩。嫪毐攀上了高枝儿,想要更多的权力和利益,这时候吕不韦不是他的恩人,而成为他的政敌。

嫪毐和赵姬生下儿子后,赵姬对嫪毐几乎是言听计从。于是,嫪毐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试图与吕不韦抗衡。他借助太后赵姬的名义,不断侵夺吕不韦的权力。公元前239年,嫪毐获封长信侯,以山阳郡为食邑,河西、太原等郡都有他的封地。此外,赵姬还授予了嫪毐各种特权,甚至王室的车马服饰也由嫪毐任意享用。嫪毐的权势达到了顶点,门下有家僮数千人,门客也达到了一千多人。

嫪毐借助赵姬肆意弄权,有些类似于宦官专权,但这比宦官专权要危险得多。因为嫪毐和赵姬生下儿子后曾有约定,一旦嬴政早夭,就立嫪毐的儿子为王。这一约定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嬴政的风险。赵姬并不想害自己的儿子,她只是认为,嬴政万一早夭的话,这样可以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但这却刺激了嫪毐的欲望,嫪毐不断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儿子增加登基的可能性。他也明白自己年老体衰时也就会失势了,因此,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只有为儿子谋王位这一条路可走。

在这种形势下,秦国朝中形成了分别以吕不韦和嫪毐为首的两股势力,两股势力水火不相容,必将争个你死我活方能罢休。由于嫪毐有太后支持,因此其权力地位急剧上升,拉拢了不少势力,渐渐显露出压倒吕不韦集团的迹象。

不仅秦国的满朝文武都面临何去何从的生死抉择,列国派来的使者也不知该联络哪一方。此时,吕不韦正部署秦军攻击魏国,魏国了解到秦国的国内形势后就有人献策说:“不如讨好嫪毐,让嫪毐的权势压倒吕不韦,这样秦国其他官员见魏国这样做,也就会投靠嫪毐。嫪毐势力压过吕不韦后,必会将吕不韦除去,魏国于嫪毐有恩,也可交好秦国。”由此可见,秦国国内即将生变的形势已被各国洞悉,并积极设法利用。

秦国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太后左右为难,其余三股势力都与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嫪毐已经是骑虎难下,没有退路。吕不韦是推出嫪毐的人,现在又必须除掉他,但又恐伤及太后落得罪名。嬴政的处境更是为难,他年龄渐大,也参与了不少国事,马上就到登基的年龄了,但他的登基只会增加权力分享的变数,使国内形势更加复杂。而且,他要把嫪毐势力除去,必定也会牵连出母后和仲父。

一时间,秦国的政治态势处于一团乱麻的状态,在处理上若稍有不慎,秦国百年积累的国力就有可能毁于一旦。此时的秦国站在了十字路口,大权在握的人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有谁 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与代表,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其中,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李治李冶(?—公元784年),字

  • 如何评价唐末唐宣宗所创的“大中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在位期间由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而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称为“大中之治”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但是“大中之治”也是晚唐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唐宣宗李忱曾经被视为智障人士,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在武宗在位期间他一直扮演

  • 黄巢起义的历史评价为什么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盛唐的光辉之后,唐朝便无力与世界另一极阿拉伯帝国抗衡,只得放弃西部的势力范围。安史之乱使唐朝外强中干的事实暴露无遗,唐朝的中央政府没有了过去的权威。在唐宣宗时期,中央政府曾出现了一时的中兴,让人感觉似乎唐朝还有希望。不过唐宣宗时期中兴没有错,但是此刻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加之后两位皇帝昏庸无能,最终导

  • 古代人们有假期吗 唐朝假日还是最多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雀东南飞》里,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子刘氏虽然恩爱异常,但由于平时居住在官署,年轻夫妻聚少离多,以致于妻子哭诉:“贱妾留空房,相见日常稀。”这正是汉代公务员工作期间必须留居官府、难以顾及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一个连续工作周期是五天,然后有一天固定休息,名为“休沐”,即休息、沐浴。古代男子蓄发梳髻,高

  • 唐朝怛罗斯战役是什么 怛罗斯战役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前期,在开端处理了吐蕃方面的麻烦以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为了抢夺西域,开端采纳手腕对立愈来愈猖狂的阿拉伯人。原因是一度强大的突厥系突骑施部落败亡以后,失去了敌手的阿拉伯人在中亚树立了霸权,欺压中亚的昭武九国臣服,而这里是传统的唐代隶属国度。为了突破阿拉伯的铁幕统治,名将高仙芝借口说阿拉伯人的盟友

  • 李斯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李斯对秦始皇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秦国的朝堂上,不仅有李斯、韩非这样主内的谋略家,还有一批如姚贾、顿弱一样的外交家。当然,那个时代的外交家大多是纵横家出身,姚贾、顿弱也不例外。姚贾是魏国大梁人,史书上说他出身“世监门子”,就是说他的父亲是看管城门的小兵。可见姚贾的出身不好,社会地位很低。但在那个时代,出身已经不被人们看重,人们更注

  • 请君入瓮的故事 请君入瓮典故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请君入瓮是我们中国的成语,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更加不知道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请君入瓮的故事来源于唐朝女皇武则天、来俊臣和、周兴,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则是指来俊臣请君入瓮惩治周兴,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故事。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来俊臣、周兴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请君入瓮这一词,但很多人跟小编一样

  • 唐僧用的通关文牒到底是什么 通关文牒上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西游记的网友,可能都对这样的场景印象深刻:唐僧面见某国的国王,吩咐沙僧将包袱里的通关文牒拿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呈递给国王。国王看了一下,往往立马就对唐僧肃然起敬,然后就立马盖章放行。可以说,唐僧的这个通关文牒,是整个取经之路上的一个关键道具了。凡是到达一个异邦,往往都会用到它。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

  •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事基础有哪些?有哪些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能一统天下,不仅靠着他杰出的政治集团,还有他称雄天下的军事力量。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一批勇冠三军的战将。战国时代,战争接连不断,也造就了无数军师猛将的传奇。在秦国这个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帝国中,仅见于史书记载的功勋卓著的将领就有王翦、王贲、王龁、桓齮、

  • 泾原兵变简介:泾原兵变造成了哪些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发生的一起兵变事件。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一、泾原兵变的背景1.自安史之乱平定后,黄河下游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后来更世袭相传,唐中央也无法过问。2.唐德宗继位后,决心对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