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皇帝廪辛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有哪些政绩

商朝皇帝廪辛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有哪些政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27 更新时间:2023/12/18 7:51:35

商朝皇帝廪辛统治时期有哪些政绩?廪辛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商朝皇帝廪辛简介:

廪辛,《竹书纪年》作冯辛,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第26任国王,前任国王祖甲之子。廪辛以殷为首都,在位6年,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

廪辛生平经历介绍:有哪些政绩?

政治统治

廪辛时期,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音'田'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廪辛时期,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情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内服是商王廪辛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

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

卜辞和金文所见商朝的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

军事统治

商王廪辛继位初,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促使廪辛决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廪辛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打散了蚕丛氏部落,蚕丛氏首领被射杀。

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农业发展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

商王廪辛时,商代使用的农具,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

手工业发展

商王廪辛时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周灭商后,据周公说在殷民中有一部分人是"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就是从事长途贩运贸易活动的商贾。

商王廪辛时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商王廪辛时铸造作坊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成王姬诵简介生平经历成康之治介绍周成王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成王姬诵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姬诵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周成王的陵墓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周成王姬诵简介: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

  • 商朝皇帝武丁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武丁是怎么死的武丁陵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皇帝武丁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死的?陵墓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吧!商朝皇帝武丁简介: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

  • 周康王姬钊简介生平经历介绍姬钊怎么死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康王姬钊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周朝的这位皇帝姬钊吧!周康王姬钊简介:周康王姬钊,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据《夏商周年表》,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但存在广泛争议。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

  • 周昭王姬瑕简介生平经历昭王伐楚介绍周昭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昭王姬瑕伐楚之战是怎么回事?昭王南巡的历史经过是怎样的?姬瑕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周昭王姬瑕的历史资料介绍吧!周昭王姬瑕简介: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77年),姬姓,名瑕,出土青铜器铭文作卲王,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周昭

  • 说说上古时代姓氏,屈原也叫芈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百家姓》大家都知道,是一片关于中国姓氏的文章。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姓氏和《百家姓》差不多“上古八大姓。”那是中国的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妫、姞(一说:姬、姜、姚、嬴、姒、妘、妫、妊)

  • 原始石器时代的杀敌利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25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所有的工具都是铜器铁器磨出来的,包括后面部落之间相互争斗的兵器。箭是弓弩射杀敌人主要借助的利刃。古人称箭为“矢”,箭头叫“镞”。起源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用石片、骨 或贝壳打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于矢杆一端,即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

  • 四方诸侯为何不愿朝见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王室的衰败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这个人百分百灵验的乌鸦嘴也是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周王室的这段历史。他是周王室中有名的预言家,但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因此得了个“乌鸦嘴”的绰号。他的出现,对败落的王室来说按说是福音:诸侯害怕被预言,对王室更加敬畏了。可周王却渐渐对他

  • 上古历史战争:炎黄大战蚩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也称涿鹿之战。如今,每当到了黄帝的忌日,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来到黄帝陵祭祀,不过,估计有很多人不知道,蚩尤在死后,也有一座坟墓,位于今天山东省内的阳谷县内。为

  • 伐桀灭夏,开国立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传夏朝立朝八百载,最后一代君王是暴君夏桀。是商汤解救了暴政统治下的百姓,并建立了商朝。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商朝开国君主。商汤领导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

  • 周朝:迁都一次,国运竟然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绵延了八百载他是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存在最为久远的朝代。西周、东周加一起八百余年国祚,没有超越它的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朝代吧。周朝国祚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