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到殷 迁到殷有什么好处?

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到殷 迁到殷有什么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2/13 14:01:13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长达五百多年。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子,商朝的第十九个王。商朝曾经屡次迁都,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要求定居下来。

商汤灭夏之前,把统治中心迁到了亳(今河南濮阳县)。亳位于商族活动区的南部边界地带,再向南,就是夏人的势力范围了。汤灭夏之后,为了便于统治夏国的遗民,又在位于夏的中心地区的今河南省偃师县修筑都城,定都于此。这是商王朝建立后修筑的第一座城池,它仍以“亳”命名,史称“西亳”,以与原来的亳城相区别。

从汤到大戊九位商王都以此为都。从仲丁继位为王开始,商朝的都城频繁迁徙,仲丁时迁都于(今河南荥阳县),河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内黄县),祖乙继位后迁到庇(今山东鱼台县),南庚又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从仲丁到盘庚只有十王,却迁了五次都,平均两王一迁,频率是很高的。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

盘庚即位前,商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在商王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生活都很腐化。他们迷信鬼神,又特别喜欢喝酒。他们是十足的寄生虫,自己不劳动,一切事情都驻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在王室贵族当中,争夺王位越演越剧烈,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

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维持不下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商朝的第十八个王阳甲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善于观察形势,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缓和这些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都城迁到殷,开垦荒地,长期定居下来。

盘庚考虑迁都的原因主要是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比较少些轻些,在这里建设都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其次盘庚认为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奴隶主贵族不能过分享受,这样社会矛盾就可以缓和。而且迁都可以避开危险的反叛势力,都城一旦安全,统治就可以稳定。

可是迁都的决定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旧享乐。盘庚是个办事十分坚决的人,他决不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主意。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诰。

第一篇训诰是劝说,告诉大家搬家到殷的好处。他说:“以前上天降下大灾难时,先王们都为了臣民的利益而迁徙。现在我也和先王一样,希望你们都能得到安乐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你们有罪而惩罚你们。我要遵照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不与我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责罚你们,降下不祥来了。”第二篇训诰是威胁,用强硬的口气,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进行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首都迁到了殷。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生活不习惯,吵嚷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起哄,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诰,用强硬的语气制止住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对。

他说:“先王谨遵上天之命,开国以来已经迁都五次了。现在如果不听从上天之命迁都的话,谈什么继承先王的事业呢?”他知道臣民口出怨言是由于当权的大臣在煽动,他严厉警告说:“我看得很清楚,你们在浮言煽动,只是我没有表示出来罢了,你们就放肆起来。你们在自己祸害自己。我不论关系亲疏,谁做好事就受赏赐,谁犯罪就要受惩罚。国家能治理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国家治理不好,由我一人承担责任。今后你们别乱讲话,否则到惩罚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没日没夜地劳动,把殷建设成了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从此,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殷城,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有更大的发展。那时候,铜的冶炼技术大大提高,青铜器的制作范围更加扩大。

殷城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青铜器作坊,有上千个奴隶在作坊里劳动。奴隶们用铜、锡、铅三种金属做原料,冶炼铸造了成千上万件斧、钺、戈、矛、刀、镞等武器,鼎、爵、觚、壶、盘、盂等饮食器皿以及斧、锛、凿、钻、铲等生产工具。许多青铜器造型优美,花纹图案十分精巧,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形成了后来著称于世的青铜器文化。有一个很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被考古学家从殷墟遗址中发掘出来,完整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这是世界上到现在为止发掘到的最大青铜器。从商代的青铜器也可以看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以奴隶为主体的劳动群众创造出来的。

在殷墟遗址中,还发掘到大批乌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着许多文字。这种文字和现在的不同,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古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一共有四千多个单字,大多已经被考古学家辨认出来。当时殷朝的王室贵族很迷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采用龟甲和牛骨进行占卜。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大都是占卜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后来是否应验等等的话,这些卜辞记载着殷朝的许多大事,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盘庚迁都,又一度复兴了商朝,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放出了灿烂夺目的光彩,成了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史学家通常以盘庚迁殷为界,把商代历史分为前后两期。盘庚迁殷后,发扬商汤的政治传统,使商王朝再度兴盛,出现了百姓安宁、诸侯归依的局面,长期以来威胁着商北部、西部边界的那些部族,也在商王朝的打击下退缩、收敛,有的重向商朝表示臣服。

盘庚开创的中兴局面,到了武丁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武丁对西方、北方的少数部族发动了一系列的征伐战争,消除了北方、西方的威胁,商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武丁以后,革除了易于引起内乱的兄终弟及制,实行单一的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避免了兄弟阋于墙的变乱,遂使商王朝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盘庚以后的二百多年间,不仅未再有迁都之举,而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墟文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王伐纣发生在哪个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因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所以在此之前的世系年代一直没有一个定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结,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分期才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关于这个工程结果的质疑声却也一直没有间断。也因此,关于有确切纪年以前的那段历史,许多问题的焦点依然模糊,

  • 太康简介生平故事介绍太康怎么死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王朝太康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太康的故事有哪些?太康最后是怎么死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君主太康吧!太康简介: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详,启长子,启病死后继位。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

  • 周武王分封天下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逝世后,其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周武王以弟弟周公旦为辅佐,以姜太公吕尚为军师,召公、毕公等贤臣为主要助手,文修武备,国力日益强盛,积极准备灭商。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武王在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达到八百家。大家都认为可以伐纣了,周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这还不够。&

  • 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晋国,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它的来历十分有趣。话说周武王一天晚上梦到了天帝。天帝告诉他:“我将会让你生子,名叫‘虞,我会把唐这个地方送给他。”果然,他的一位妻子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产下了周武王的第二个儿子。这个男孩儿一生下来手上就写着“虞

  • 甲骨文在殷墟被发现证明殷墟是商朝都城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时间上推到1899年,那时还是清朝末年,当时的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患病而吃药。他随便翻看一包刚买来的中药,以检验药的成色,发现一块“龙骨”上有些奇异的刻画符号。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个发现,而是立刻去药店查探,得到更多的有字龙骨,综合这些材料他得出这些符号肯定是商代的文字。此后他就不断以高价收购这些

  • 仲康简介生平经历介绍仲康日食是怎么回事仲康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第四任君王仲康统治期间政绩怎么样?仲康的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仲康日食是怎么回事?仲康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历史详情介绍吧!仲康简介:中康,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废黜太康之后,立仲康为王。中康继位后,将都城从斟鄩(今河南偃师市东北)迁到帝丘(今河南濮阳

  • 姜太公治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太公在西周,担当国师的角色,为西周的强大出谋划策。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里,正是姜太公献计,搜罗来美女奇物,献于纣王,这才赎回了周文王。周文王得救后,终于认定商已经无药可救了,开始筹划兴周灭商。周要强大起来,自然离不开富国强兵之策,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姜太公的功劳。等到武王率大军讨伐商朝,称王天下,这行

  • 周昭王南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的第四代君主是周昭王。他生于太平盛世,不知道创业艰难,所以贪图享乐,特别喜欢外出狩猎,为了狩猎可以连朝政都不管。本来,各诸侯国年年都要向周王室进贡贡品,可是,随着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又看到周昭王无心政事,就开始懈怠了,该献的贡品没有送。周王朝对这样的行为当然不能容忍。一天,一个大臣对昭王说:&ld

  • 夏相简介生平事迹介绍夏相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王朝君主相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夏相最后是怎么死的?一起来看看吧!夏相简介:姒相(生卒年不详),夏朝君主,姒仲康之子。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先后迁都于商丘、斟寻、帝丘。后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都城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夏相生平事迹介绍:姒相在姒中康病死后继位,相继位时,年龄还

  • 武王伐纣真的是因为纣王昏庸无道吗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武王伐纣时,指出商纣王的罪责有:第一,什么都听女人的,“惟妇言是用”;第二,排挤贵戚旧臣,“昏其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第三,祭祀不恭敬,“昏弃厥肆祀,弗答”。后世对这些罪责进一步演绎,杜撰了商纣王宠爱祸国殃民的妲己,以炮烙、挖心之刑残害忠良等事,并说他过着“酒池肉林”的腐朽生活,逐渐确立了商纣王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