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历史上的“金太谷”

探秘;历史上的“金太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44 更新时间:2024/2/8 11:54:40

早在上个世纪以前,在晋中、吕梁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这是对晋中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赞誉。

听老人们说起历史上的太谷县,也无不啧啧赞叹!但是,“金太谷”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则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许多宣传资料说:明清时期太谷的第一富商是北汪“三多堂”的曹氏,但太谷的民间普遍认为城内的孙家才是真正的太谷第一富户。昔日,青堂瓦舍遍布太谷城乡,如今,十之八九已经夷为平地。不过,好在目前太谷城内尚有8000余间老宅子,古城旧貌依稀可见,特别是150余处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价值有待开发。

但令人沮丧的是一些很有气派的豪宅深院,竟然无人知其何人所建,曾经的主人是谁?距太谷县城仅15公里的西庄村有一处名曰“延寿庄”的避暑山寨,地势险峻,旧貌尚存,但不知何故,上世纪80年代由陈尔鹤老先生编著的《太谷园林志》中,居然一笔未及。

《山西晚报》28版刊登出大清光绪年间晋商财富的一个排行榜,榜上共录14家,其中太谷有曹、刘、武、孟、杨五家,论实力太谷最强,但关起门来细考证,曹、武、孟家尚知一二,而位居榆次常家之后,总排名第六的刘家就是太谷史志办的人员也如堕云里雾中,刘家主人是谁?居住何处?这些都成了悬疑。

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山西日报》3版燕治国先生写的《惊天大盛魁》一结尾处写道:“人们都不知道大盛魁的始祖姓甚名谁,当晋商研究成了门热学之后,有人考证出大盛魁是山西太谷武家堡人相卿在雍正初年创立的,不知根据是什么。”说起大盛魁,其规模与显赫远胜于乔致庸的复盛公。然而,“大盛魁”在上世纪40年代歇业,至今也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而了解“大盛魁”历史的后人又有几何?为了弘扬晋商精神,让后人不忘那段辉煌的历程,我开始寻访“金太谷”的踪迹。

山西第一个商区

当明朝时候,外国人和中国通商,山西省距澳门很远,没有人敢放洋前往,独太谷人具有远大眼光,首先去澳门行商。至于在中国的境内,300年前,就有太谷客商的足迹,那更不用说了。所有参茸庄、绸缎庄、绵茧庄、洋布庄,这些较大的商铺,都是从太谷创办的。其它钱行、布行、铁器行、竹器行、南京杂货行、亦莫不占有先进的地位。

太谷有许多大商铺,所卖的货物,又是别处没有,因此全省的商务,就自然集中于太谷一县。正如商业课本中所言,太谷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宋金时代就已经有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但在金、元两代的残酷统治下,社会经济处在落后的阶段,商业活动发展缓慢。明代前期,太谷地区风调雨顺,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国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量移民太谷,农业经济得到复苏,太谷的商业活动也由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直到明代中叶,太谷商业才有了较大发展,参与人数大增,商贸活动形式多样,并且规模较前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

顺治18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盛世的发展,太谷商业空前活跃起来。这期间,太谷出外谋生的一大批富商大贾衣锦还乡后,盖起一座又一座富丽堂皇的豪宅:如北汪曹家、上庄王家、白燕张家、南席武家、东里乔家、阳邑杜家、任村贾家、里美庄郭家、要家,还有城内的赵、孟、武、孙、党、康家等等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富商大户。他们以家乡为根据地,建立总商号。乾隆年间,太谷就有170余个商号,分号不知其数,太谷商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说太谷的商业,还有三点不得不说。一是“太谷标”;二是“太谷周行镜宝”;三是太谷设立的“山西省总商会”。

商人办货,用现金交易,当时钱货两清的实在很少。大多都是先行交易,然后定期付款,这付款的时期,每年中按四季分为春标、夏标、秋标、冬标。每季付款一次,叫做标期,标期结算是一种信用度很高的合同经营。赊销商品,既是商行的买卖,也是票号的放贷。商品卖者与买者的关系,也成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山西各商家适用标期,最普通的是太谷标和太汾标两种。太谷标即太谷一县之标,太汾标即太原府所属的祁县、榆次与汾阳府所属的平遥、介休之标。在地域上讲,太谷也不是独偏于东而另划一区,实系太谷在当时经济上显赫的地位与优势之所在,其一县之势力,可与榆次、祁县、平遥、介休等数县相抗衡,故独为一标。”太谷标每年又分春二月、夏五月、秋八月、冬十一月四个标期,每期三天。因为众多的票号、商号总部都设在太谷,每到标期,外地分庄的贷款、货款、利润等现银都要运回总部进行结算,每逢标期,各票号的库房银山银海,外地转运标款银两的驮骡、车辆络绎不绝。同时外地商贾云集太谷,向各大商号办理订货、进货合同,清理旧债务,开始发生新的业务关系。太谷各大商号在外地商业大埠设有坐庄,派出专人采办货物,如苏杭的绸缎、川广的药材、四川的夏布、山东的曲绸、内蒙古的皮、两湖的茶叶、京津沪的洋货等,大量运回太谷,然后再批发给外地商户,省城太原的各大商行也均由太谷进货。标期之日,各商业大户还要搭台唱戏,公演三天,古老的太谷县城,自然是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战场武将对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战场武将对打一个“回合”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职业的民间说书家,以及把三国故事写成“演义”的人,不曾读过《孙子兵法》,更不曾读过“典范令”(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等等)。他们心目中的打仗方式,很像

  • 山东竟然出了十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东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虽然没有皇帝,但是有不少“皇后”,比较著名的主要有一下几位:一、妺喜妺喜,又作末(音mò)喜,山东临沂人,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夏桀的王妃。她的名声不太好,被人称为“千古第一狐狸精”、“第一个亡国的王后&rd

  • 中国黑社会与世界各国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游走在律法之外。以前被称之为江湖中人、绿林好汉,现在被称为黑社会、古惑仔。那么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的黑社会都有什么区别呢?A,中国古代:大型黑社会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黑社会当属梁山好汉了,梁山第一任老大是白衣秀士王伦,曾经想考公务员没考上,带着几个小伙伴来到梁山,打家

  • 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国对于中国的历史非常好奇,尤其是历史风俗,名人,他们都会说是韩国的。这不,其历史专家论证,中国古代先贤孔子是韩国人,并提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殷商是东夷人在韩国1987年出版的大型历史著作〈国家历史五千年〉这本书中,对孔子是韩国人进行了论证。首先,他们认为,当时的大商朝那是由东夷人建立的,不是华夏

  • 为什么妃子过了50岁就不能侍寝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常用“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皇帝在宫中的嫔妃美女如云。据《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就是说皇帝有名有分的嫔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宫女,随时可供皇帝“临幸&rd

  • 盘点:古代最强十大神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都说才子配佳人,在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俗话说:百兵之君是剑,百兵之帅是刀,百兵之首是棍,百兵之霸是戟,百兵之王是枪;何为王?所以在古代的大将军中有许多是善用枪者,一人之力便可在战争中称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之势,所谓枪为诸艺之王,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那些名震天下的名抢。NO.1

  • 他被吓死却获得了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崔杼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在齐灵公时代曾率军征伐郑、秦、鲁、莒等国,于齐国有大功。齐灵公病危时,崔杼杀太傅高厚,迎立故太子吕光,是为齐庄公。在齐庄公时代,崔杼的权势就更大了。崔杼有一个家臣,名叫东郭偃。东郭偃的姐姐东郭姜是一个大美女,嫁齐国棠公为妻。棠公死的时候,东郭偃为崔杼驾车前往吊唁。在这场白事中,

  • 论食盐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中,盐是烹饪佐料里必不可少的,我们每天的饮食都必须要摄入盐分来保持体力。春秋战国作为中国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走向早熟,随着盐的普及,盐的来源日益广泛,以崤山(潼关)为界,东面以海盐为主,西面以岩盐和池盐为主,南方则多为土盐。四川自贡以井盐而闻名,江南甚至以盐城命名。到了春秋

  • 中国古代给皇帝戴绿帽的妖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或许你认为皇帝想要什么样的女人都会有,并且女人都对他们是百依百顺的。的确,是有一部分的妃子皇后对皇帝是非常的忠心,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全部。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下中国历史上给皇帝带女帽的妖妃:赵姬赵姬(?―前228年),赵国邯郸人,秦庄襄王王后,秦始皇生母,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西安。赵姬原为吕不韦的姬妾,后成

  • 中国第三大姓为什么几乎不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1370536875)人,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当时,张姓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7.07%,约84800000人,仅次于李姓和王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张挥作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