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长平之战的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66 更新时间:2024/1/8 14:13:26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想必都知道,他小时候熟读兵书,说得头头是道,但他的父亲赵奢却说,他将来是不能领兵打仗的,否则必会败军辱国。果不其然,他一上任,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换将领,改变军中的制度,把赵军搞得上下离心,斗志消沉。最要命的是,他改变了廉颇的固守防御方针,妄图筹划大规模进攻,为赵国夺回上党。

秦国听说赵王中计,就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不再防守,而是准备进攻。秦军向长平大量增兵,并将当时的“战神”武安君白起任命为上将军,取代了王龁

只会读兵书的赵括对久经沙场的战神,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秦军倾斜。

为了麻痹赵军,避免赵国再次起用廉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到任后,首先了解了赵括的动向。在得知赵括没有经验、求胜心切等弱点后,白起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秘密对秦军做了重新部署。

白起的具体作战部署分三步。

诱敌深入。白起部署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赵括率赵军出击后,稍作抵抗就撤向预设埋伏圈。

切断退路。等赵军进入包围圈后,秦军利用地形,布置口袋阵,以主力坚守营垒,阻止赵军前进,并趁此时机派遣一支敢死队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同时派遣一支奇兵预先埋伏待赵军进入口袋后,绕到赵军的后方切断其退路,从而实现对赵军的全面包围。

分割歼灭。包围完成后,秦军派遣五千精锐骑兵,快速渗入赵军营垒,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剩余赵军。待秦军增派军队到达后,将赵军全部歼灭。

果然,赵括就像是白起的木偶一样,完全按照白起牵着走。

公元前260年8月,无能的赵括率领赵军主力扑向秦军阵地,秦军的诱敌部队佯败后撤。赵括追击,钻进了秦军的口袋阵中。在口袋中,赵军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受挫,陷于苦战。赵括想要退兵时,埋伏好的秦军骑兵已跑到赵军侧后,抢占了西壁垒高地,截断了赵军与大营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对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精骑也迅速进入赵军的营垒,在牵制营垒中的赵军的同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

在秦军实现对赵军的包围后,白起让秦军接连不断地攻击被围的赵军。与此同时,当昭王听到白起将赵军包围的消息后,亲赴河内,下令征集当地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加入秦军,迅速增援长平。这支部队很快到达了长平以北的高地,进一步切断赵国的后援和补给。

到9月时,赵军断粮四十多天,内部出现了杀人食肉的残酷现象。在被围了如此之久后,赵括终于想起了突围。他组织部队轮番出击,但始终未能打开缺口。绝望的赵括孤注一掷,率精锐部队再次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赵军失去了主将,斗志全无,40余万军队全部投降。

赵军投降后,白起以赵军摇摆不定为理由(实际上是秦国当时根本无力养活这支大军),将40余万赵军将士全部活埋,只放走了二百多个孩子。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残酷的长平之战的胜利。

古人在说到春秋战国时候的战争时常说:“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这句话就是来形容这次战争的惨烈程度的。长平大战的最终结果,赵军全军覆没。但秦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单从昭王征调十五岁以上男丁出战一事也可见这场战争的残酷。最终,秦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通过这场战争,秦国彻底打垮了六国中最为强大的赵国,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曾经最有实力与秦一争高下的赵国遭到毁灭性打击,秦国从此无敌于天下,极大地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实为战国时代甚至整个中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的战争。但这场战争也宣告了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行将结束,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就要诞生了。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这场战争,有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指挥参与,包含了这些千古名将运筹帏幄的用兵智慧,凝聚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科学成果,值得后人研究借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氏春秋》讲的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诛杀了嫪毐之后,秦王嬴政对丞相吕不韦也开始存有戒心了。虽然丞相吕不韦为了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大业日夜操劳,功绩显赫,但是他的势力和声望却膨胀得让秦王嬴政有些不安。他认为,要想让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秦王嬴政开始认真地翻阅研读吕不韦和门下宾客一同编著的《吕氏春秋》,

  • 少年秦始皇:返回咸阳 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政回到秦国都城咸阳以后,改回了秦王族的本姓——嬴,叫嬴政。不久,他的曾祖父昭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安国君继位,称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秦孝文王先服丧一年,然后才正式即位,在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王,也就是秦庄襄王。华阳夫人被尊为太后,庄襄王的生母夏姬

  • 长平之战赵国与秦国的差距在哪儿?赵国为什么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大战并不是发生在嬴政统治时期的一场战争,但却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场战争,也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争,更是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争夺统一权的战争。谁胜了,谁就更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因此,两国对这场战争的准备、投入和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

  • 郡县制度是怎么来的?郡县制度是谁提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朝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但是,只有中央政府机构而无地方行政机构,仍然无法建立强大而稳固的统治。因此,秦国必须建立起与三公九卿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地方行政体制的建立上,对设立什么样的地方行政模式,秦统治集团内部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公元前221年,秦刚刚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以丞相王绾为首

  • 少年秦始皇第一次拜见华阳太后是什么样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政自从回到秦国后,母亲赵姬和老师吕不韦就多次向他提起华阳太后。但是因为刚回到秦国,要学习礼仪等很多课程,所以他还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见华阳太后。但是他已经在睡梦中多次梦到过拜见华阳太后的场面了:华阳太后居住的宫殿又高又大,里面的装饰金碧辉煌。华阳太后十分美丽、威严。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们在大殿上往来忙

  • 秦国在统一六国时采用了哪些连横合纵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这并不意味着统一战争是件容易的事情。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因此,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谁都不能不慎重。为了进行统一战争,秦王君臣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策略与战术。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嬴政时期完成的,但统一的战略方针早在昭王时就

  • 茅焦是谁 为什么能让秦始皇接回赵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的叛乱、逼死了仲父吕不韦之后,母亲赵太后被他迁出咸阳,在雍城幽禁了三年。三年里经常有大臣向他提起应该接回太后,但秦王嬴政充耳不闻,他不想再提这件事。尽管天下人对他的行为议论纷纷,说他不孝,但他痛恨那些让他蒙辱的人。这一天上朝时,老臣蒙武又提起这件事:“请大王下旨接回太后,母子三年没见

  • 甘罗是谁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被秦始皇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在七国中,燕国最弱小,为了避免被强国吞并,燕国与赵国结成盟国。眼看着秦国日渐强大起来,燕国又想与秦国结盟。燕王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向秦国表示友好,并且请秦国派一名大臣到燕国做丞相。秦国丞相吕不韦认为这是个削弱赵国、化解燕赵联盟的好机会,他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当丞相,但是张唐却推辞不去。因为要想去燕

  • 秦始皇为什么能灭掉六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间,秦国以一国之力,连年征战,顺利灭掉了东方六国。而且,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军所到之处基本上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虽然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总的来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顺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结束了二百多年国家分裂的局面

  • 秦朝的土地制度内容有哪些?土地制度是谁提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历史上关于秦朝的土地制度的记载很少,只有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的一道命令:“使黔首自实田。”这一句话能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以至于史学界至今还在争论秦朝到底实行的是何种土地制度。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表明秦朝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