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三家分晋的故事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三家分晋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2/13 2:59:29

晋哀公二年(前455年),持续了数十年的晋国卿大夫的内斗终于迎来决定性的大战晋阳之战。晋国四大卿族智、赵、韩、魏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一仗的结果将会决定他们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家族能够取代晋哀公,成为晋国实际的统治者。

晋国之所以会君权旁落,落到被异姓卿族瓜分的境地,其祸根早在200多年前的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时期就已埋下。

晋献公在上台之后,为了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设计消灭了多支旧公族;后来,他又因为宠爱骊姬和小儿子奚齐,逼死、赶走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即规定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

智伯瑶

因为这一制度,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势力的辅助,力量衰弱;而公族以外的异姓卿大夫由此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权力越来越大。

晋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这样的英主明君掌权时,还有能力节制诸卿,但到了春秋中晚期,十余家卿大夫逐渐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彼此激烈的火拼,弱小的卿族一个个被消灭、吞并,到后来只剩下智、范、中行、赵、韩、魏这六大家族。

晋出公(前474前457年在位)时期,范氏、中行氏被灭,智、赵、韩、魏四家共同瓜分了两者的地盘,六卿变成四卿。晋出公对于专权的四卿忍无可忍,于是做最后的挣扎,出兵讨伐他们。四卿联合一起反攻晋出公,晋出公战败,死于逃亡途中。智氏的家主智伯瑶随即拥立晋哀公上台,晋国国政皆决于智伯瑶,国君彻底沦为傀儡。

瓦解了公室仅存的抵抗力量之后,四卿之间的矛盾很快激化、尖锐起来。四卿之中,以智氏实力最强。因此,智伯瑶野心勃勃,想再逐步蚕食赵、韩、魏三家,成为晋国唯一的大佬。

智伯瑶先是向韩氏和魏氏索要城池。韩、魏两家无力单独对抗智氏,家主韩康子魏桓子迫于无奈只好献地于智伯瑶;但当智伯瑶得陇望蜀,把竹杠敲到赵氏头上时,却遭到赵氏家主赵襄子的断然拒绝。

赵襄子不肯屈服的态度激怒了智伯瑶,他胁迫韩、魏共同出兵,集三家之力攻打赵氏,要一举将其消灭。

赵襄子见敌军势大,率全军退到民心向赵的晋阳城,准备依仗坚固的城池做长期守御。以智氏为首的三家组成的联军追击而至,晋阳之战由此打响。

虽然联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晋阳城池坚固,粮草、战具充足,赵氏又军民一心,抵抗十分顽强。联军强攻半年,又围困晋阳一年有余,始终无法破城。

到了晋哀公四年(前453年),久攻不下的智伯瑶想出了水淹晋阳城的计策。他命令士兵挖开晋水,引河水直灌晋阳城。很快,晋阳城便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城内军民只能爬上大树栖身,把锅悬挂在高处来烧饭。

面临这样的绝境,晋阳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赵襄子无计可施,找来谋士张孟谈,说他打算开城向智伯瑶投降。

“您不要说这样的丧气话。”张孟谈镇定自若地说,“如果不能在危急时刻出谋划策,助您逆转困局,挽狂澜于既倒,主上您花钱养我们这些谋士干什么呢?”

“到这个地步了,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韩、魏两家与智氏早有矛盾,貌合神离。我请求偷偷出城,密会韩康子、魏桓子,说动他们反戈一击,如此便可反败为胜。”

赵襄子大喜,立即命人护送张孟谈潜出晋阳城。张孟谈见到韩康子、魏桓子后,果然以一番“唇亡齿寒”的说辞令他们答应反水,并约好了共击智氏的日期。

这时,智伯瑶的手下也向他进谏,让他提防韩、魏叛变。智伯瑶却不以为意,说:“我和韩、魏两家说好了,灭亡赵氏以后,我们三分其地,现在晋阳城旦夕可破,他们马上就有土地到手,怎么会背叛我呢?”

智伯瑶的大意、疏忽,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恶果。很快,赵、韩、魏约定的日子到了。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三家派出一支精兵,消灭了智伯瑶看守河堤的士卒,挖开堤坝,使晋水倒灌进智伯瑶的军营。

智伯瑶的军队毫无防备,顿时陷入混乱。赵襄子趁势领兵杀出城来,正面进攻智军,韩、魏的军队则从两翼夹攻,智军一败涂地,智伯瑶被擒,晋阳之围遂解。随后,赵、韩、魏三家杀了智伯瑶,灭亡智氏,尽分其地,从此三分晋政,被称为“三晋”。

到了周考王三年(前438年),晋哀公去世,他的儿子晋幽公即位。赵、韩、魏趁机吞并了晋国公室大部分的地盘,只留下绛、曲沃两座城池给晋君居住。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代表周王室承认了他们政权的合法性。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国废除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晋静公,晋国彻底灭亡,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至此告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山国在哪里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一起伐晋,获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将之列入中山国地图。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争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刻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收到新占据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为报复中山国,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

  • 海大鱼有什么寓意 海大鱼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大鱼”故事的主人公靖郭君,本名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之父。从齐威王时起,田婴就出任朝廷要职,屡建功勋,后来更长年担任齐国国相,权倾一时。由于威权太甚,功高震主,齐王慢慢地开始猜忌、打压田婴。田婴自己也看出了点苗头,便打算在自己

  • 晏婴治齐的故事晏婴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景公统治时期,齐国出了个贤臣名叫晏婴,他从齐灵公统治时期就开始为官,凭借自己的节俭廉洁而深受齐国百姓的爱戴,很快就成为齐国的重要大臣。齐庄公是个昏君,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相国崔杼和太宰庆封手中。大夫棠公去世,留下个漂亮妻子,崔杼看上了她,就把她娶了过来。谁知道齐庄公也看上了那个女子,想办法和她勾搭上,

  • 春秋战国有哪些名人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制经济的代表--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小农经济这一封建经济的形态。政治制度和国家组织方式上,分封

  • 孔孟之道是什么意思 孔孟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大名自然无人不知。而两大宗师的思想、学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因而常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屈原是哪个时期的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屈原是楚国贵族,担任了左徒一职。他博学多才,懂得很多知识,又善于和人交流,在朝内能参与国事,在朝外又能和各国搞好关系,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屈原是同事,很妒忌他的才华。楚怀王让屈原起草新法令,屈原打好了草稿,还没有最后定稿。上官大夫想把稿子据为己有,但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对楚怀王说:“是大王让屈

  • 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管仲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他是个贤才。管仲很穷,经常拿鲍叔牙的钱来花,但鲍叔牙对他一直很好,没有怪罪他。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他害怕公子小白提前回国,这样公子纠就不能当上国君了。于是管仲带领手下人半路伏击公子小白

  •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王阖闾虽然最后没有灭掉楚国,但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吴军强大的实力。虽然孙武不久就走了,但国内还有伍子胥和伯喜否书宋一简两位将才,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正好这个时候越王死了,阖闾就趁越国有难而发兵攻击。没想到新继任的勾践更厉害,他找了一批死士,让他们排成3行,一行一行地走到吴军阵前,大呼三声后拔剑自刎。吴国

  • 伍子胥为什么逃奔吴国 伍子胥最终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做了哪些事伍子胥为何自杀?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伍子胥的相关故事:伍子胥简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

  • 宋襄公为什么要称霸宋襄公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桓公时期,齐桓公开始称霸。宋桓公病重的时候,太子认为公子目夷比自己强,于是请求父亲立他为国君。宋桓公认为太子很讲仁义,就没有听他的。宋桓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宋襄公。宋襄公一即位就任命公子目夷为相国,两人齐心协力将宋国治理得很好。齐桓公生前很看重宋襄公,他有很多儿子,几乎每个儿子都有当国君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