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句话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十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25 更新时间:2024/3/5 2:45:07

纵观漫长的历史,我们的先祖曾留下无数名言。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值得我们铭记。下面,我们就盘点历史上著名的十句话,讲述一下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体会一下字里行间流动着的炽热的中华民族精神。

10.“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句语出曹操《让县自鸣本志令》,为曹操于公元210年所作。当时曹操于赤壁之战惨败,士人阶层借此嘲讽曹操妄尊自大目空一切。曹操感慨万千,便写下此文。全文描述他如何从官宦弟子一步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文章言辞朴实,感情真挚,其中有一句便是“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思是“假如这天下没有我,那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自称帝王”。这句话体现了曹操一代想枭雄的气魄,曹操也并没被笼罩在赤壁之战失败的阴影中。他随后的很多做法得到了士人阶层的认可,为曹魏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鼎鼎大名,以至于直到今日仍是家喻户晓。陈胜作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他起义时喊出的这句心声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虽然最后陈胜的政权惨遭镇压,但他在推翻秦朝统治的进程中,作用无可估量。

8.“彼可取而代之。”

秦始皇初定天下,南下巡查。众人纷纷低头回避,唯有项羽昂首直视圣驾,叔父怕他出意外,便让他赶快低头,谁知项羽竟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西楚霸王的王霸之气简直就是与生俱来的,当时说类似狠话的人不少,但他的这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他不仅说了,而且做到了。值得一提的是,刘邦看到相同的场景是,说了另一句著名的话“大丈夫生当如此。”

7.“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名将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某日霍去病凯旋,汉武帝欲为他建造房舍。谁知霍去病坚决不接受,并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表达了他抗击外敌的决心,汉武帝由此大受感动。

6.“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建武二十八年,班彪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的语句。此时的汉朝在宣帝统治下,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匈奴被完全征服,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朝天子享受着来自四海的顶礼膜拜,身为汉臣,班彪由衷地发出如此自豪的感慨。

5.“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1420年,朱棣依靠靖难之役夺得皇位,称明成祖,号永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山海关以外仍属化外之地,且关外主要是以满族为主的部落聚居社会,对中原的安定具有威胁。为了巩守中土,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崇祯皇帝之死不忘祖训,拒不迁都。终明一世300余年,无赔款割地,无怯战求和。为了抵抗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明朝统治者拼光了国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不是谁说的,而明朝17位皇帝是这样做的。也许有人说他们大多奇葩无能,但与后世的满清对比,他们以决然的姿态,捍卫了大国尊严。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客观地说,文天祥是一介文人,带兵很烂。但在国家危亡时,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守南宋王朝的每一寸山河。公元1278年,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拒不投降。元军将领都被其气节所折服,然而他早已做好就义的准备,写下名传千古的《过零丁洋》。接下来的一切我们早已熟知,“崖山之后无中国”,历史空留一声幽深的叹息。

3.“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公元316年,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趁着中原权力真空,纷纷建立政权,并对汉人展开残忍屠杀。在短短100余年里,汉人由2000万锐减至不足400万。此时,冉闵站了出来,一部《杀胡令》拯救了中华民族。后来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冉闵做出如上回答。虽沦为阶下囚,但他依旧正气凛然。冉闵死时只有27岁,但他对中华的贡献无可估量。

2.“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踌躇满志地说下这段话。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这位千古一帝的气魄与雄心,可以感受到其壮志已酬的自豪,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比热爱。

1.“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书中。公元36年,陈汤奉命出征西域。此时的他作为副将,却正确地分析了局势,一改之前汉军沿用的“画地为牢”拒不出战的政策,针对匈奴的弱点,这定了详尽妥善的作战方针。在随后爆发的郅支之战中,汉军虽然是攻城方,由于正确的作战计划,汉军伤亡比例比匈奴小得多。陈汤称汉兵可“以一当五”,即一个汉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五个匈奴兵。

郅支之战的胜利,使汉军彻底歼灭了反汉的匈奴郅支部落,一举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然而,此次西征是陈汤假传圣旨,按汉律是死罪。情急之下,陈汤联名甘延寿上书汉元帝,对事情的经过做出辩解。虽然汉元帝并非明君,但也不昏庸。他被陈情书的气势震慑了,不仅赦免陈汤矫诏之罪,还封他为关内侯。

这句话已经成为浩浩中华之魂的代表,区区九字,却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熄灭的大国复兴梦。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南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由于历史比较悠远,历史脉络庞大繁杂,故而我国多个城市都曾做过政权的中心或副中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南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都为复都制体系下“位于南方的都城”的意思。首先,在东汉这一历史阶段,南阳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南阳有“南都&rdq

  • 盘点:富贵的六大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中华姓氏大全"姓"是由"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 一统天下,为何曹操比刘邦李渊多花了5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李渊一统天下用了7年时间,曹操统一北方却花了35年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时间差距那么大?就像刘邦杀项羽之后,其实不过占天下15郡,一半天下都没有,只是诸侯王尊刘邦为皇帝,换个名词不过就是形势统一,从刘邦为皇帝开始,南征北讨异姓诸侯王直到刘邦身死,还足足讨了7年。从地利上讲,刘邦出巴蜀席卷关中,

  • 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非秦皇汉武,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或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这不是决定性的。首先隋炀帝在历史上虽然留下的是骂名,但他的功勋非常大,从一首诗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

  • 历史上有多少姐妹花共侍皇帝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们自然可享齐人之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有多少姐妹花共侍皇帝一人?一、娥皇女英共侍帝舜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女英两姐妹,也称“皇英”,是上古部落酋长尧帝的两个女儿,尧见小伙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把两个女儿娥皇

  • 她竟然趁丈夫外出打仗偷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他以迁都、禁胡服胡语、全盘汉化、推广教育,推进了民族融合而彪炳史册。他一门心思地爱上一个女孩,叫冯润,是太师冯熙的女儿,冯太后的侄女。他们的婚姻是一桩纯粹的政治婚姻,是冯太后

  • 揭秘:清朝皇帝的一天作息时间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2.上午7:009:30早膳;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 为何出身奇特的人却能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出过上百个皇帝,有些皇帝从出身到坐上皇位,这个过程却是有些奇葩。我们来盘点喜爱历史上那些出身奇特却坐上了皇帝的人物。一、从无赖到皇帝刘邦。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却是一个流氓无赖,例如喜欢吹牛伴有钱,喜欢拿儒生的帽子撒尿,喜欢乱搞女人。刘邦即使是“大领导”,也是一边让女

  • 武将身边的亲兵部队——作战力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战争中,常常会有这么一支部队,时刻不离自己所保护的将领左右,平时担负警戒、传讯等任务,战时随将领冲锋陷阵。古代打仗军规中一般都会有,“主将死,亲卫无故而存者皆斩”的铁律。这就是亲兵。我们都知道,古代武将身边基本上都是会配有亲兵的,他们的最大作用就是保护主将。这些亲兵,

  • 古代各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读京都,留都,陪都,行都,中都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京都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