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的官职考试内容及奖罚制度

南北朝的官职考试内容及奖罚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4/3/13 16:35:11

历史 封建统治者深深地懂得,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安危。因此,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可能来对全国官吏实行全面监控。除了建立单线垂直形的监察体系之外,还推行一套自上而下的严格的考课和奖惩制度。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考核。战国以来,这种考课制度已经初具规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则逐渐形成有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整的考课体系。

1、考课期限

秦汉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殿最一次。年考从秋天开始进行,至年底各级官府将考课簿册集中到中央,于次年的正月初一群臣朝会时举行考课大典,然后按分工分别进行考课。魏晋基本因循此制,但是由于战乱频繁,往往不能正常实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课百司。东晋南朝,考课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的制度,并与官吏任用相结合。按年月久暂定任用先后,年资成为考课的重要依据之一。

2、考课内容和标准

考课的内容和标准是根据官吏不同的职务和不同的职事分别制定的。 县一级的主要考课内容是“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严课农桑,罔令游堕,揆景肆力,必穷地利,固修堤防”,以此作为衡量县级官吏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

郡一级的主要考课内容是查其是否有侵渔百姓、接受贿赂、杀赏聚敛无度等现象。郡国向中央上计,主要汇报辖内户口、垦田、赋税的数目,米价的高低,治安情况,监狱在押人犯和死刑数目等等。以此评定治绩,并参照德行作为衡量郡级官吏是否称职的标准。 州一级的主要考课内容是“班宣旧条,务尽敦课”,“督察奸枉,分别黑白”。以州所辖各郡的治绩作为衡量州级官吏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

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考课内容是依其所掌的事务而制定的,并且以品行和能力作为衡量官吏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对于辅政官员的考课主要在于政绩的好坏,如果出现“阴阳不和,四时不节,星辰失度,灾变非常”,以及地震、河决、草木不生、君臣不正、民有怨声、兵乱流亡等天灾 和社会动乱,辅政官员要承担责任,这也是考课辅政官员的主要内容。 对于军官的考课,主要是在于武艺和统领指挥部队的能力。

“功令第卌五:士吏、候长、烽燧长以令秋试射以六,为程过六,赐劳矢十五日”。即一次发弯12支,中6射者为合格。对带兵的将领要考课其行营部伍、伤病逃亡和军功战绩。除按职务分工制定考课内容和标准以外,对所有的官吏还有统一的标准,就是所谓清正、治行、勤谨、廉能等,这些被认为是对官员们的基本要求。

3、考课行政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不亲政事,考核由尚书负责,交皇帝核准。东汉光武帝和明帝“躬奸吏事,亦以课覆三公”。此外,尚书考核列卿,御史中丞考核刺史,丞相、三公、刺史考核郡国守相,郡国守相考核县令长、丞、尉,县令长考核乡三老、啬夫,实行层层考核。对于各级官府的官吏,由本部门的功曹负责考核。除此之外,中央政府部门还按职能向全国实行单项考核,诸如民事、军事、农事、工程漕运、司法断狱、学校礼仪等方面均另制定有考课制度。推行这种纵横有序、层层考核的制度,其统治意图是使“抱功修职之吏无蔽伤之忧,比周邪伪之徒不得即工,小人日销,俊艾日隆”,以期振颓起衰,发挥积极的作用的而,考核的权力分散,执行又多流于形式,使考课仅及长官而不及吏,于是“郡国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

每个考课单位都是一个群体,分别对本长官负责,主持人多不愿秉公执法,破除情面,正如东汉王符在《潜夫论》里所说的那样:“尚书不以责三公,三公不以责州郡,州郡不以讨县邑,是以凶恶狡猾易相冤也”,考课制度的陋弊几乎是与该制度本身同步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集中考课权,由尚书和侍中统一负责考课,五品以上官由皇帝和公卿评议。但对地方官的考课仍以上计和层层考核为主。由于战事频繁,士族们阀把持大权,考课之法时遭破坏,虽然帝王不断三令五申,并且增加考课课目,仅南朝梁的考课课目就有58种,然而“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摧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细过,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可见,当时的考课制度已经与其本意背道而驰了。

4、奖惩制度

在考课中,成绩特别优异的被称为“最”。对于那些被评定为“最”的,要给予重奖,其余再按优劣排列名次。对成绩优良者的奖励大体是按口头褒奖、行文褒奖、增加俸禄、赏赐黄金、提升职务、赐爵封侯的顺序由低到高进行的,有时也数奖并行。例如,西汉召信臣为南阳太守,“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被认为各项考课成绩皆优,因此赐黄金40斤,提升为河南太守,并诏行全国。

又如,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优异,越级提拔为京辅都尉。在南朝时,还“著令:小县有能,迁为大县,大县有能,迁为二千石”。对官吏的提升称为“迁”,一般积功久任的为“平迁”,有特殊功绩和蒙受恩宠的拔擢,称“超迁”或“擢”。考课为“最”者,一般都“超迁”一等,因无官缺不能升迁的则以增秩、赐金、封爵作为补充。对于治行特别突出的,在死后还要受到奉祀悼念。如西汉的召信臣和文翁,经皇帝批准,在家乡立祠,在原治郡,“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在他们的遗冢前举行祭奠之礼。#p#分页标题#e#

这些措施无非是为提高官员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忠职守。奖励是君主用来笼络官僚,平衡各种政治势力,巩固并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考核中,成绩较差的被称为“殿”。对那些被评定为“殿”者要追究其责任,“吏有罪”为汉代“七科谪”之首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对不称职守或违反朝章法纪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分。处分是按申诫、鞭杖、罚金、降秩、降职、罢官、判刑、抄家、处死、诛连家族等顺序由轻到重地进行,有时也数罚并行。

对考课不称职和被监察人员指控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先要由三公或尚书派遣掾史或郎吏进行核实,情况属实者,奏请皇帝加以黜免或交廷尉问罪;如情况不实,指控者也要受到处分。如东汉光武帝时,大司空宋弘“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明帝时,太尉赵熹“坐考中山相薛修不实免”。二千石以下官吏由专管考课的掾史进行了解和责问,并可以进行一些调查,如认为确有犯法嫌疑,经核实后,报主管长官来绳之以法。主管长官对辟用的吏属有直接处死权。如南宋时,历阳太守刘湛,对“奸吏犯脏百钱以上,皆杀之”。但对朝廷任命或经朝廷核准任职的官,主管长官则不能擅自施刑,要上奏朝廷获准后再行处置。对下属的惩处,往往在一年一度的课吏大会时与奖励同时进行。西汉东海太守尹翁归,“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这样借课吏大会以行奖惩,是为了促进吏治。“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

封建统治阶级深知,兼用刑罚旌赏手段是管理和约束官吏,强迫他们接受驱使和遵守朝章的有效办法。然而,在当时,任何制度都是围绕着君主专制而制定的,由于立法和执法中的偏差,以及君主和各级官吏的个人爱憎,奖惩往往又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和陷害他人的手段。例如,汉代的霍光“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东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这是由于霍氏已经执掌重权,皇帝对他又恨又惧,“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所以给予逾格的重赏,一方面是为了安抚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帝位。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迁就,是对实际专权威胁无可奈何的妥协手段。一旦皇帝恢复自己的权位,曾蒙受重赏的霍光便“身死而宗族竟诛”。又如,韩延寿在郡多次被考课为最,因案校御史大夫萧望之散放官钱事,反被萧望之案具以前旧事而坐弃市,虽然“百姓莫不流涕”,但最终仍难免于死。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史册中屡见不鲜。“阿旨曲从,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的现象,是伴随着赏罚不明、奖惩无信而出现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从湘南起义中走出的26位开国将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的战略目标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把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的出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其中涌现出很多开国将帅。湘南起义是起义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时间之长,在党史上没有第二次。

  • 古代六大最美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美丽的皇后,她们或品行高尚,或狐媚妖娆,或能力出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六位皇后。六、张嫣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河南祥符县人,父亲张国纪,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天启元年,时年十五岁的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

  • 中国大地上的两个种族斗争了近千年,至今上有一族存有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后,对中原进行的“满蒙共治”,“满蒙联姻”,听起来好像对蒙古人民很友好,把自己到手的蛋糕分给好朋友,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个样子吗?女真族和蒙古族两个种族真的是和睦相处、共存共荣吗?要知道两个种族的关系,我们要把目光回到1000年

  • 经典回顾:新中国15次国庆大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是我国建国67周年纪念日,风风雨雨一个多甲子的风雨兼程,往昔风雨飘摇,如今不说呼风唤雨但是我们却找回了本应属于我们的话语权,找回了民族的自信心能够笑对一切。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经典,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的15次雄伟国庆大阅兵。根据政协的决定在1949时,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阅兵应该

  • 古代皇帝“短命”真相几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清乾隆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人称他“十全老人”,但也有非常短命的皇帝,如金朝完颜承麟。那为什么有的皇帝长寿而有的皇帝早死呢?先来看历朝皇帝平均寿命历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46.2岁。其中最小的年龄为14岁(西汉孝平帝刘衎,被王莽毒死);最大的年龄为89岁(清

  • 上半年这个区的财政竟然不降反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带你认识一个城市特别的地区。今年上半年,朝阳市龙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9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亿元,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出口

  • 皇帝身边的发小被杀的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皇帝小时候身边一般会有很多发小,他们会追随皇帝读书,游玩等。就像是皇帝小时候的朋友一样。而从一些电视剧里看出,皇帝坐政后,身边的发小结果都不是那么好,有的甚至被杀。例如:文种、吴起、商鞅、徐达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刀下鬼…那为什么他们会被皇帝所杀呢?很多人都以为,是因为这些人太有才华

  • 是华佗自己害死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佗,神医。这个概念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医术高超,在医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而且还能全身麻醉做开腹手术,在当时世界医学界都是很牛掰的。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年轻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

  •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背后竟是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得民心者就是得民心,不得天下 成功者在成功前说的话与在成功后说的话就像一个人喝醉前和喝醉后说的话一般,往往是不同的。但成功不像一坛酒,人喝酒喝醉后往往会酒后吐真言,而人成功后说的往往是谎言。真假话背后的原因是喝酒喝醉后,你会没有顾忌,因此吐真言;而成功后得到你所欲求的事物,你便会有所顾忌,所以说谎言

  • 排名:中国历史上活得最长的五个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不多。因为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政治变动宫廷斗争等诸多因素,能活到八十岁以上的皇帝,寥寥无几,下面就盘点一下这五位生命力极为强悍的古代帝王。TOP5 元世祖 忽必烈 80岁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第五位皇帝,是托雷的第四个儿子,蒙哥的弟弟。他是蒙古的最后一位可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