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隋唐不惜倾国之力,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

为什么隋唐不惜倾国之力,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19 21:39:18

在吉林集安,有一座座高耸的“东方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霜,这便是高句丽王陵。高句丽国兴起于西汉末年,历经三国、南北朝,成为北达牡丹江,南至今韩国汉江流域,“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的一个大国。

而就是这个大国,让隋唐两个强盛的中原王朝,多次倾国之力而征伐之。

屡屡征伐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水陆两路30万人,东征高丽,应路途强风暴雨,两军路途伤亡惨重,最终只得退兵作罢。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征集天下士卒,汇聚113万人,左右共12军,号称200万,“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与次年三月,渡过辽河,进攻高句丽。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大破左路隋军宇文述部。右路军来护儿一度攻至平壤城下,但也遇伏大败,被迫回撤。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再征高句丽,大军猛攻辽东城20日,正要攻克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在后方发动兵变,隋炀帝不得不撤军而回。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隋军节节胜利,高句丽无力再战,遣使议和。此时,隋国内形势已经糜烂,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炀帝只得接受议和撤兵,高句丽送还隋朝叛将斛斯政,也算让杨广小儿挽回了点面子。

唐朝建立,中原久经战火,民生凋敝,西北突厥虎视眈眈。唐朝廷为缓和局面,一度和高句丽修好。但是好景不长,大唐历经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东北边境狼烟又起。贞观十八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以高句丽侵略新罗为由,进攻高句丽,次年,李世民亲奔东北指挥作战。唐军一路大胜,但时入深秋,草枯水冻,粮草不济,前方又遇坚城,难以攻克,只得撤军。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发35军,征伐高句丽。唐军大败高句丽军,围攻平壤城,但是遇上天寒大雪,被迫撤退。

666年,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趁机再对高句丽发动总攻。唐军分道合击,各路捷报频传。668年,唐军会师鸭绿江,进军平壤城。668年9月20日,唐军攻克平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烽烟,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北方严寒之地的高句丽,究竟有什么原因值得隋唐两大帝国,连续征伐,非置之死地而不可呢?

大患不得除

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高句丽的延绵不绝的征伐,这样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统治者个人的好大喜功,也不是表面上高句丽使者的有亏臣礼,而是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首先,东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

如后人说所“天下安危系九边,九边之首在辽东。”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就像一个簸箕,华北平原就是簸箕口,正对着渤海,而海对面就是辽东半岛。陆路上朝鲜半岛伸入辽东,通过辽西走廊,又是直通中原沃野。后来的辽金兴起,再后来的满清龙兴,乃至于日本侵华,都是从东北和朝鲜半岛开始。

高句丽和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不同,是个农业国,在东疆建章立制,稳扎稳打,做大做强。在东北要冲,力图谋求地方霸权,南征百济、新罗,开疆拓土,如果不加以扼杀,假以时日,极有可能和大唐大隋逐鹿中原。高句丽还和西北的突厥暗通款曲,如果二者一旦勾结联合,如后来的蒙满联合一样,对中原成包夹之势,则社稷江山就危在旦夕了。这样的一个高句丽,对中原来说,简直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打行吗?

其次,高句丽的存在,破坏着大一统王朝的宗藩制度。

所谓天子守在四夷。宗藩朝贡体系在封建社会的东亚,是维护天下稳定的大秩序。隋统一后,高句丽表面上承认是隋的属国,但是对天子圣谕置若罔闻,毫无臣礼,这是在挑衅天子的权威,破坏帝国的威信。是破坏天下秩序的行为。高句丽进攻唐的藩属新罗,保护藩属是宗主的天然义务。如果小弟被打了,大哥不出头,大哥以后还怎么带人?

另外,高句丽兴起之地,本来是汉代疆土,原先东北辽东、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地都是帝国的郡县。隋唐两代都是天下割据纷争之后建立的王朝,一统天下是隋唐统治者们的追求。他们以恢复汉朝旧土为宗旨,不能容忍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再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唐中枢侍郎温彦博就曾说,“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冤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唐太宗也说:“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冬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雕。”隋唐统治者,把征伐高句丽看成复土行为,是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战争也要计代价

综上,出于国家王朝利益,对高句丽的战争不得不进行,但是进行战争也应当要全局考虑,要综合计算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和人民的承受能力。隋炀帝倾天下之兵,三次东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青壮折损战场,田园荒废。当时流传着数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就是对统治者不计民力东征的控诉。

“莫向辽东去,迢迢去路长。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龙堆忆故乡。

莫向辽东去,从来行路难。长河渡无舟,高山接云端。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日落寒山行不息,荫冰卧雨摧心肝。

莫向辽东去,夷兵似虎豺。长剑碎我身,利镞穿我腮。性命只须臾,节侠谁悲哀。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

“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百姓最终忍无可忍,“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揭竿而起,隋朝终在农民起义的烽烟中土崩瓦解。

唐代统治者就吸取了隋代的教训。在李世民东征撤回后,唐朝改变了对高句丽的战略,认为高句丽还很强大,进行大军围剿,很难将其连根拔除,反而还会使得消耗国力,影响国内稳定。要先长期用小股部队,对其进行骚扰,使其“国人不得耕种”,“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以北,而不战可取矣”正是这种对战略方案的适当调整,让高句丽国力大衰,而唐朝又不于此太耗民力,最终一战把高句丽拿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我们自称汉人,而不是周人、秦人、唐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是一个遥远的时代,他距离我们已经有1800多年了,虽然这个王朝的脚步渐渐远去,但他的印记却愈发明亮,他的过去依然令人怀念,他的名字依然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这个朝代的国号为民族名,我们自称汉人,我们的文字为汉字,我们的文化为汉文化,衣服为汉服,女儿称汉女,男儿

  • 你好,李焕英剧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01年的某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却因母亲突遭严重意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与此同时,也结识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晓玲以为来到了这片“

  • 李焕英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焕英原型是贾玲已故的母亲。影片根据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由贾玲担任编剧,贾玲、沈腾、陈赫、张小斐等主演。片名中的李焕英正是贾玲已故的母亲,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触摸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的故事。贾玲曾经说过,贾玲将母亲

  • 长歌行剧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武德九年,内廷生变,原太子之女李长歌(迪丽热巴饰)侥幸逃出,赴幽州求援。途中,长歌偶遇化名为秦准的草原部落特勤阿史那隼(吴磊饰),两人不打不相识,渐生英雄相惜之感。长歌在幽州粉碎一场阴谋,与此同时身份败露,前往朔州避祸。她藏于朔州太守公孙恒身边,助其共抗草原势力侵袭,却未想到敌方将领隼竟是旧识秦准

  • 项思醒65页ppt是什么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思醒65页ppt是什么梗?网红项思醒真不简单啊,她在与CEO男友同居交往期间,居然偷偷回家跟富二代订了个婚,真不愧是王思聪口中的高端玩家,不过今日,一名网友曝光了一篇65页的长文控诉项思醒出轨多人,瞒着男友与富二代订婚等等瓜,那么关于项思醒65页ppt是什么梗究竟是什么瓜呢?一起来看看吧。关于项思

  • 宋徽宗女儿肛裂而死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谷道破裂而死我们今天说的大宋公主,其实就是北宋时期的茂德帝姬,她是宋徽宗的女儿,非常的漂亮美丽,是宋徽宗几个女儿里面最为漂亮的,也非常的受宋徽宗喜爱。这是这样一位堂堂的公主,最后却沦为了金人的玩物,香消玉损,而且还是以极其惨烈的方式死亡的,就是标题说的,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们接着往下

  • 大宋宫词李婉儿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宋宫词》大结局的时候,李婉儿也被封为宸妃,在赵祯登基不久,李婉儿就死了,死后,赵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并李宸妃立为皇太后,追谥号为章懿皇后。在电视剧《大宋宫词》当中,很多角色都是虚构的,但是刘娥和李婉儿并不是虚构的,刚开始的时候,李婉儿作为刘娥身边的侍女,并不起眼,其实李婉儿也是这部剧的重要人物。

  • 济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济公真的是神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济公,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在民间的传说故事可是很多啊,而且还有关于他的影视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对于济公这个人的印象,大家肯定都是游本昌老师扮演的济公。那么历史上的济公是哪个朝代的呢?他真的是神仙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济公是哪个朝代的人济公是南宋的高僧。(1130年或1148年-12

  • 伯夷叔齐为什么反对周朝 伯夷叔齐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他们俩是商末时期一个贵族世家的两个亲兄弟。不得不说,这两个人可是非常受尊重的。而且关于他们两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可想他们俩的思想,那么他们 兄弟二人为什么反对周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伯夷叔齐典故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

  • 刘邦的出身背景是怎样的 刘邦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汉高祖刘邦,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虽然他的出身是农家,但是他的能力也是非常高的,为人更是豁达开朗。后来刘邦也是起义成功。那么这个刘邦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喝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刘邦的出身背景是怎样的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