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经过简介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经过简介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2/10 5:08:09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是怎样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24年(明天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

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感于清朝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思明(厦门)孤岛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始思考取得另外的根据地以为整补。

1660年3月(永历十四年春,清顺治十七年),前荷兰通事何斌(客家人),因与荷兰人发生债务纠纷而逃到思明,向郑成功鼓吹攻取台湾。

他说:“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国抗衡也。”

同时献上台湾地图,讲解原住民形势,以及水路变化。何斌强调台湾的粮食与军用物资充足,贸易位置理想,又有海峡天险,每一项都是郑军迫切的需求,使郑成功非常心动。但当时郑军正准备抵御清将达素的进攻,因此攻台之议被暂时搁置。

同年6月(五月),达素领兵数万进攻厦门,郑成功引诱对方在海上决战,并加以击退,重振军威。

1661年2月(永历十五年正月,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并召集将领讨论攻台事宜。然而将领们对此计划并不认同,虽不敢直言反对,但多面有难色。

只有曾经到过台湾的将领吴豪发言道:“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又说“港浅大船难进”。前提督黄廷也附和吴豪的看法,但二人的意见被郑成功驳斥。

大将马信试图打圆场,提议先派一支部队前往探望,如果可取则大军立即跟进,若荷兰人防御坚固,则再讨论。陈永华也同意马信的意见。此时协理中军戎政(军事行政官)杨朝栋揣摩郑成功的想法,发言表示支持攻台,郑成功闻言大喜,决议出兵。

这是1661年3月汉人郑成功征台攻荷的部将列表,顺序引用来自《台湾通志》的文治、武功、拓殖、延平王世家等章。该列表部分部将镇守铜山,湄州,金门,厦门一并列出。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17世纪初,中国正值明、清交替之际,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也正在发生重大的历史变动,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荷兰以东印度公司为先锋,其殖民扩张很快就延伸到中国的东南沿海,荷兰军队占领了台湾的澎湖岛。公元1642年,荷兰殖民军又沿台湾岛北上,打败了西班牙军队,侵占了台北的鸡笼、淡水等, 至此,台湾落入荷兰人的手中。

荷兰占领台湾之后,强征重税,大肆捜刮,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荷兰的举动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反抗斗争遍及全岛各地。

此时,在抗清的战争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在当时,清朝在全国已逐渐形成统一的局面,清廷可集中更多兵力围剿以福建金门、厦门 为基地反抗的郑成功。面对这种局势,郑成功决定收复台湾,以作为长期的抗清基地。

顺治18年(公元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25000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在赤嵌附近的禾寮港登陆。在与荷兰殖民军的海战中, 郑成功用火计击沉了荷兰的主要战岘赫克托号, 从而大败荷兰军。

而后,郑成功成功击毙了荷兰殖民军首领

汤玛斯及其所率部众,挥师围攻赤眹城,用断水的办法逼迫荷军守将于5月4日率军出降,进而炮轰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但台湾城异常坚固,炮火凶猛,于是郑成功一面指挥军队

采用围困台湾城的战略,一面在已收复的地区加强政治、经济的建设。

5月28曰,荷兰巴达维亚当阔得知荷军在台湾战败的消息后,立即派遣了700名士兵、10艘战舰赶赴台湾增援。郑成功得知这一情况,加强了进行围城和救援的部署,幷在7月23日与荷兰援军的激烈海战中,再次大畋荷兰人《此后,荷兰总督献城投降,签订了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台湾。

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40年的台湾岛.此战的胜利,不仅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而郑成功自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打破殖民统治的第一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

郑成功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

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士奇简介生平经历诗歌作品介绍杨士奇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士奇有哪些代表作品?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史料介绍吧!杨士奇简介: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

  • 方孝孺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方孝孺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孝孺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作品?方孝孺最后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文人方孝孺吧!方孝孺简介: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

  • 王琼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介绍王琼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诗人王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作品?王琼是怎么死的?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的史料介绍吧!王琼简介:王琼(公元1459—1532),明朝军事人物,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

  • 沈德符人物简介沈德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沈德符是谁?沈德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本文来说说明朝文学家沈德符的故事。沈德符历史简介沈德符,明朝文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

  • 龚自珍已亥杂诗原文翻译写作背景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龚自珍历史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

  • 龚自珍生平故事简介龚自珍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龚自珍个人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

  • 宋哲宗赵煦简介生平经历介绍赵煦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哲宗赵煦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经历了哪些事件?赵煦最后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宋哲宗赵煦吧!宋哲宗赵煦简介: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赵煦早年历封均

  • 宋光宗赵惇简介生平经历介绍赵惇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光宗赵惇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吧!宋光宗赵惇简介: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

  • 宋神宗赵顼简介生平经历介绍赵顼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神宗赵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顼是怎么登上帝位的?宋神宗最后是怎么死的?陵墓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宋神宗赵顼简介: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

  • 宋理宗赵昀简介生平经历介绍赵昀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理宗赵昀是怎么死的?陵墓在什么地方?赵昀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一起了解一下宋理宗赵昀吧!宋理宗赵昀简介: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原名赵与莒,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