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宗实为何拒绝当太子

赵宗实为何拒绝当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1/23 13:17:48

在我们看来,古人为了争夺皇位,可以说是闹得兄弟相残,父子相残,这都是很正常的,皇位对于他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在皇家生长的皇子们,也不可能拥有普通人家的兄友弟恭,每一天都要琢磨着,如何争夺皇位,或者如何隐藏自己,污名化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命。然而历史上多的是为了皇位前仆后继的人,却也总有一些皇位摆在眼前,却根本不想当皇帝的人,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宋英宗赵曙,也叫赵宗实。赵宗实多次拒绝当太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赵宗实为何不愿当太子,也不愿意当皇帝?

1.赵曙简介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

赵曙幼年时被无子的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赵宗实。担任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封巨鹿郡公。

嘉祐八年(1063年),赵曙即帝位。赵曙为帝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

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五岁,在位4年,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2.赵曙为何不愿当皇帝

赵曙,原名赵宗实,是仁宗堂哥赵允让的第十三子。与很多出生时就有很多传奇来环绕来说,据说赵宗实出生时红光照遍整个居室,有人看到黄龙在红光中游动。

幼年赵宗实被仁宗和朝臣相中,过继给了仁宗,所以被接入宫中生活。赵宗实非常懂事,喜欢读书,衣着朴素,深受大家的喜爱。宝元二年,仁宗的亲生儿子赵昕出生后,赵宗实被送回了父亲身边,这等于说是第一次被废了。

庆历三年,赵昕早夭,赵宗实被升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等。此时的他一直在生父身边生活,但是又被韩琦等官员提起立为太子,这件事遭到了赵宗实自己的推辞。因为当时他的生父赵允让去世了,赵宗实在家守孝,为此还将越州团练使官职辞去。

嘉佑七年(1062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赵曙在接到诏书后称病推辞,后来被众臣劝说和仁宗执意如此他才最终答应。经历了上一次废黜的他这次表示皇上如果有了皇子他就回去,给自己和仁宗都留了后路。

第二年,仁宗去世,曹皇后秘而不宣,并秘密召回赵曙。曹皇后在朝堂上宣布了仁宗遗诏,宣布赵曙即位即宋英宗。

赵曙即位时因为身体有恙,导致精神稍微有些失常,有些大臣于是在曹太后身边说了他的是非,渐渐导致二人生了嫌隙,关系不和。赵曙身体一直不好,在做了四年皇帝之后就去世了,年仅35岁。他死后,儿子赵顼即位即宋神宗,曹太后成为了太皇太后。

值得一提的是赵曙的正宫皇后名叫高滔滔,在《清平乐》中也有出现,她和赵宗实一同进宫在曹皇后身边学习,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了。高滔滔的母亲曹夫人正是曹皇后的堂姐,所以曹皇后是高滔滔的姨母了。曹皇后一生并无所出,所以对待高滔滔如亲生女儿般。

庆历七年,高滔滔嫁给了赵宗实,封京兆郡君,第二年四月生下了长子赵顼,高滔滔育子多名,一共为英宗生下了四子四女。英宗离世后,宋神宗即位,高滔滔成为皇太后,曹太后成为太皇太后。高滔滔对姨母非常孝敬,宋神宗受母亲教诲对祖母孝顺有加,曹太皇太后下半生过得非常幸福。

高滔滔成为太后后,她的儿子宋神宗因为变法失败抑郁而终。没办法的她开始抚育幼孙宋哲宗,并利用身份开始执政。在执政期间她克己自律、勤俭廉政,被后世称为女中舜。

3.历史对于宋英宗的评价

司马光:臣闻陛下昔在藩邸事濮王,承顺颜色,备尽孝道。凡宫中之事,濮王皆委陛下干之,无不平允。

王称:英宗皇帝之在潜藩也,允蹈恭俭,力行礼义,而天资明叡,物望攸属。仁宗皇帝雅知其贤,授以重器。在位五载,尽循父道。虽以忧勤损寿,然甚盛之德,固已度越前王,宪章后嗣矣!

脱脱: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臣下有奏,必问朝廷故事与古治所宜,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彼隋晋王广、唐魏王泰窥觎神器,矫揉夺嫡,遂祸原,诚何心哉!诚何心哉!

王夫之:然而英宗有难处者于此:君子之守道也,不昧其初。濮王之薨,英宗尝执三年之丧矣。未为天子而父之,已为天子而不父,则始末不相应。而前之哀戚,以大位而改其素,安能不耿耿焉。此则仁宗之过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幼子李明的真实身世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生有很多儿子,而经常被人们提起来的,也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等等这几个儿子,因为他们都曾经和皇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除了这些人之外,李世民的幼子,在历史上可以说也算是一个身世奇特的人物了。李世民的幼子名为李明,他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的妻子。我们知道,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

  • 宋仁宗时期有哪几位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绝对不仅仅只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他的身边也有很多能臣,他们都在帮助皇帝一起好好的治理国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身边那些非常有能力的宰相们。可能很多人以为,一个皇帝身边的宰相也不会有很多个,毕竟宰相的职权那么大,所以宰相的数量也不会很多。但是实际

  • 清朝道光皇帝有多愚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了清朝的道光皇帝接手国家的时候,此时的清朝已经是进入到了粉饰太平的局面了。西方欧洲那边的革新运动已经是在轰轰烈烈的展开。西班牙与荷兰人的侵略并没有让当时的人有所反应,整个朝廷更是处在自高自大的自以为"天朝上国",唯我独尊,闭关锁国。殊不知他们从未见过的"番夷"之人,早就强过他们不知道多少倍了。"天

  • 历史上令妃真的狠毒,揭秘历史上真正的令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延禧攻略》这部剧相信不少喜欢宫斗剧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可以说是比较少见的佳作了。在这部剧当中,富察皇后和女主应该是大家最喜欢的两个女主角了。这两个人可以说在刚一开始还闹出了一些误会。璎珞她进宫,其实是想让为自己的姐姐报仇,当时她无意间看到了富察皇后的首饰里边竟然有自己姐姐的遗物。于是他就以为是富察

  • 朱泚最后怎么死的 唐朝将领朱泚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泚是唐朝中期将领,他曾自立为帝,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据说朱泚从军时武艺并不出众,但为人大方,经常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分给其他士兵,因此得到拥护。后来泾原兵变爆发,长安被朱泚大军攻陷,唐德宗无奈逃到奉天。此役对于唐朝皇帝的威严来说,无疑是会心一击,导致后面的皇帝不在轻易相信将军,

  • 韩信为何会被竹签给扎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201年10月,一封检举信摆在了刘邦的面前,检举信上的内容是举报楚王韩信要谋反。不过有史学家认为,其实这封检举信是刘邦密令其他人书写的,因为就在一年前韩信藏匿了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刘邦得知此事后,曾向各地下达了一封追捕钟离昧的诏书,希望韩信主动将钟离昧交出来,但韩信没有任何反应。自己的领兵大将藏匿敌

  • 文天祥为何愿意投降忽必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天祥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人物,他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诗句,一直流传着,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也一直感动着很多人。但其实,当时还发生过一件事情,文天祥的确是一直都不愿投降,但是在中途其实还说过,如果忽必烈答应自己一个要求,他也不再会像之前那样的顽抗,忽必烈听到他的要求之后,其实也有些犹

  • 狄青战功赫赫,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心中,岳飞的死一直都是很冤的,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抗金大将,最终却被自己的皇帝所杀,不得不说很多人还是觉得很寒心的。岳飞被杀之后,虽然最终得到了平反,但是那时候岳飞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平反对于他而言,只是恢复名誉而已,却不能恢复生命和理想了。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宋朝时期另一位大将,狄青。狄青也是

  • 我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皇位是在古代人心中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位置。即便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在皇位面前也会显得微不足道。而这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了。为了皇位,亲兄弟之间是争得你死我活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又所谓朝代更替,皇帝宝座也要轮流坐!在中国古代,皇帝们视皇位和天下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在

  • 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上滕子京并不怎么出名,他也没什么地位,但正是因为范仲淹的一篇名作《岳阳楼记》让滕子京得以出名。那这位滕子京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首先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好友,后来因罪被贬到岳州。不过根据正史记载,滕子京在岳州任职期间,也没尽到自己为官的责任,反倒四处搜刮钱财来修建岳阳楼,为自己树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