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将领曹变蛟有多厉害

明朝将领曹变蛟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2 更新时间:2024/1/5 15:04:21

曹变蛟是名将曹文诏的侄子,而他自己也是一位猛将。曹变蛟年轻时便跟随曹文诏四处征战,并且立下不少军功,因此受到当时皇帝的重用。后来曹变蛟从参将慢慢提升为左都督、总兵官,和曹文诏共称明朝的大小曹将军。曹变蛟增在松锦大战中力创清军,但最后还是战死沙场,此后明军也跟着分崩离析,只有曹变蛟的部下还义无反顾的冲向皇太极阵营。下面就来介绍下曹变蛟,看看他究竟是位怎样的将领。

谈及明末战争,人们往往错误的认为,明末朝廷无猛将多怂货,真正的最强猛将在满清和起义军手下,比如清军的鳌拜、起义军的刘宗敏等人,但实际上明末最强猛将是官兵,因为他差点把当时两股最强反明势力首领都给杀了: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让皇太极闻风丧胆,差一点就杀了皇太极!这就是明末悍将曹变蛟。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人,曹文诏之侄,少年就随叔父出兵作战,且勇冠三军每战必胜。

《明史》称曹文诏为“明季良将第一”,又称“万人敌”,足见其人骁勇威猛,可惜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洪承畴听说曹文诏阵亡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此痛心不已。

曹变蛟到底有多厉害呢?

1633年,曹文诏被改派镇守山西大同时,山西巡抚许鼎臣急了,连忙上书朝廷说:“山西的贼将紫金梁虽死,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等首领还没有消灭。变蛟勇武过人,部下健将千百人,才能仅次于文诏,请把他留在山西中部吧!”

这时,曹变蛟才25岁,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了。

此后,曹变蛟不负许鼎臣的厚望,对阵李自成等起义军屡战屡胜,但真正辉煌的时刻是1638年。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限期三个月剿尽起义军。1638年4月,因为没能如期完成任务,于是朝廷就把曹变蛟等人贬官三级,让他们戴罪立功。

所谓化耻辱为力量,曹变蛟以此为耻,随即开始第一轮小宇宙爆发。

李自成之所以难以剿灭,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战斗力强大,而在于不停的流动,即所谓“流寇”,一般不与能打的官兵作战,往往敌进我退、敌追我跑,专门往守卫薄弱的地方跑。对付这样的敌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亡命追击、不停打击。所以,爆发的曹变蛟转战千里,身上穿的铠甲有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过,一直穷追不舍,这是一场精神意志的较量。最终,曹变蛟追上李自成,将之杀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只带着七个骑兵逃离。

《明史》记载,“是时,曹兵最强,各镇依之以为固,录关中平贼功,进变蛟左都督”。

关内战争上,打得李自成只剩7个兵,这是曹变蛟最辉煌的一战,而在关外对阵满清的战场上,曹变蛟更是猛得一塌糊涂。

崇祯十三年(1640)五月,锦州告急,变蛟跟随洪承畴出山海关,驻守宁远,随即就爆发了“松锦大战”,明朝指挥官是洪承畴,清军指挥官是皇太极。当然,洪承畴上面还有一堆大爷,他们认为这么多部队凑来粮饷也不容易,应速战速决,违背了洪承畴的一贯谨慎稳重用兵态度。

所以,匆忙救援加上粮道又被切断,明军内部不和谐了,先是王朴趁夜逃走,随后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辅明相继逃跑,不仅削弱了明军力量,而且将很多战略要地送给了清军,于是洪承畴、曹变蛟等人被彻底围困,真正处于绝境之中了。

1642年9月,已抱必死之心的曹变蛟发动了绝地反击,一天夜晚率领精兵直扑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军佐领彰古力,试图阻击的正黄旗清军无不横尸于明军刀下,曹变蛟如入无人之境,杀的清军溃不成军,最后直冲皇太极大帐而去,将侍卫几乎全部杀死,皇太极闻风丧胆躲了起来。

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无法以格斗取胜,情急之下占据御营营门拼命放箭,将曹变蛟射伤,失血过多几近昏厥的曹变蛟这才无力进攻。随后,由于清军慢慢反应了过来,逐渐向御营附近靠拢,曹变蛟于是撤兵,率军退回松山。

假如曹变蛟没有受伤,皇太极能否活命还真难说。一旦皇太极身死,那么松锦大战就会败,因为清军内部的多尔衮、豪格等必然会爆发多位之争,而放弃啃眼前的硬骨头。

对于这一场让皇太极耻辱的夜袭战,《明史》讳言不谈,只记载“九月,承畴、变蛟等尽出城中马步兵,欲突围出,败还”,且只是曹变蛟一支精锐突袭而已,根本没有“尽出城中马步兵”。其实,即便曹变蛟本人,清修明史也只是一笔带过,对他没有过多记载。

险些干掉了皇太极的曹变蛟,要不是史料对他一笔带过,他的名声应该比赵云还大。

1643年2月,副将夏成德暗中勾结清军,以子夏舒做人质约降,率部生擒洪承畴、曹变蛟、巡抚丘民仰(自杀)、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因为副将夏成德做内应,松山城就此失陷。

清军拿下松山城之后,将除了洪承畴、夏成德、祖大乐(祖大寿之弟,清军正在招降锦州祖大寿,故没有杀他)三人之外的一百多文武官员,和明兵八千余人,全部惨无人道的就地处死,其中就包括当时重伤在床、皇太极恨之入骨的曹变蛟。曹变蛟壮烈殉国,时年34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穆修是一个怎样的文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穆修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著有《河南穆公集》、《四部丛刊》等作品。当时穆修提倡韩柳古文,最先推崇“古道”之说。不过穆修性格刚直,诋斥权贵,这为他此后的仕途之路带来不少麻烦。但穆修依旧是我行我素,从不贪恋名利。有人称穆修就是一个“书呆子”,不懂得人情世故,但世间上也需要像穆修这样能够从一而终的人。下面就来

  • 胡雪岩当年有多富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的胡雪岩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佬了。当年在晚清时期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官的要学习曾国藩,经商的要学习胡雪岩。”由此可见当年的胡雪岩已经是风光到了什么地步了。那么当年的胡雪岩到底有多富有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胡雪岩当年多有钱?当年他的阜康银号,在最鼎盛的时候的存银

  • 财主黄世仁为何会遭到后人的唾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由于灾荒之年,土地歉收,杨白劳已经是交不起地租了。在不停的拖延之下,这地租是越来越高了,日子一久,这杨白劳就更加难以负担起了。于是,黄世仁便提出用杨白劳的女儿喜儿来抵债,做自家的丫鬟,好趁机霸占喜儿。当时,是没有哪家人,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别人家当丫鬟或者是姨太太的。杨白劳不愿,喜儿更不愿。于是就逃

  • 元稹是一个不专情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同时及第,两位也是终身好友。元稹是北魏宗室拓跋部后裔,在洛阳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元稹年少成名,15岁便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后来授予左拾遗,是一个八品官职。不过此后元稹的仕途之路并不算完美,曾连遭四次贬官,但元稹官场不顺,情场却十分顺利,甚至有人问元稹是不是一个不专情的人

  • 魏忠贤能够权倾朝野,也是一路上有贵人替他开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忠贤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宦官之一,他的人生巅峰权利堪比皇帝,真正做到了权倾朝野。其实仔细研究魏忠贤的晋升之路,会发生他是一位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谁能想到开启魏忠贤巅峰之路的贵人,竟然是朱由校的乳母,而且不得不说魏忠贤总能获得贵人相助,难道魏忠贤的运气就这么好?想要了解

  • 努尔哈赤的一生做过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历史,我们都会追溯到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年代。然而实际上,努尔哈赤其实并不是清朝的开国之君,因为他当年建立的是后金,充其量是一个后金大汉。直到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手里,才将国号改为“清”。但从努尔哈赤的庙号“太祖”和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

  • 墨子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墨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咱们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鲁国人,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以及社会活动家等等。墨子的活动包含了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宣传他的思想和主张,墨子厂招学徒,并建立一个组织称作墨家。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纪律和组织的团体,是高领袖即老大的称作“巨子”,所有的墨家成员

  • 秦良玉是什么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名将,真是数都数不完。就比如说岳飞、白起、刘关张、霍去病等等,都是威名赫赫,广为人知。但是要论女将的话,那真的是寥寥无几。妇好、平阳昭公主、冼夫人、萧绰、花木兰、樊梨花等等,便再无几人。其中花木兰、樊梨花这些为人熟知的将军更是多出自演义之中,不知几分真假。而在历史上,大明王朝

  • 汉奸李庆元到底有多可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每一次说起咱们国家的14年抗战岁月,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无比沉重的。在这段抗战的时间里,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捍卫祖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天下老百姓恨日本人都恨到了骨子里了,都希望战争能够赢得胜利。然而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做他国的走狗,助纣为虐。而这类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汉奸。在91

  • 秦始皇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吧,他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完成了大一统的君主,同时也是开创封建王朝,首位将自己称作皇帝的君主。这位千古一帝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太多谜团、他的出生、长相、死因、陵墓等等,只要跟他扯上关系的,在如今都未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历史书上不都记载着吗,为何会成谜呢?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