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方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东方朔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07 更新时间:2024/2/14 15:00:15

很多人似乎都对东方朔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心。史书记载,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在汉武帝时期自荐为郎。要说东方朔对于汉武帝有多重要,肯定不及那些一线官员,但汉武帝的身边似乎也少不了东方朔。东方朔最高职位也只是太中大夫,汉武帝虽然对他赏识,但还是将他当成俳优看待,不以重用。只不过东方朔肯定有对汉武帝推行的政策造成一些影响,那历史上的东方朔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实话实说,对汉武帝很难做出一个公允准确的历史评价。

就拿凿通西域一事来讲,说他穷兵黩武大概不会错,说他雄材伟略也是史实。

再拿汉武帝用人来讲,说他任人唯亲估计不会有人反对,说是不拘一格似乎也讲得通。汉武帝一生最受重用的三个大将是卫青、霍去病、李广利,不说事功如何,此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外戚。但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卜式最早是个放羊的(“拨于刍牧”),国家理财高手桑弘羊出生商贾(“擢于栗竖”),顾命大臣金日磾则更是匈奴归化人(“出于降虏”)。两汉四百年间,以汉武帝一朝人才最盛,这是不争的事实。

时至今日,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早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然而有一位复合型人才直至今日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他是神仙中人,他是寿星老,他文采斐然,他口若悬河,他博学多知,他就是——东方朔!

东方朔(?~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今山东德州地区)。

汉武帝即位之初求贤若渴,全国各地自诩为人才的无不闻风而动,东方朔不甘后人,也积极的毛遂自荐,上书汉武帝云: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

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少失父母,长养兄嫂”,东方朔这样说,并非有意痛述家史,博汉武帝的同情。比他可怜的人海了去了,汉武帝哪里同情得过来。

东方朔虽然以滑稽著称于史,但并不代表他毫无心机,相反,东方朔这样讲是谋定而后动。至于东方朔所学暂时略过,且分析其为什么要在自荐书中特意提到身高“长九尺三寸”一事。

汉武帝想要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并没有象武大郎开烧饼店,比他高的都不要,所以东方朔这样写似乎有多此一举之嫌。实则不然,历史上的东方朔身高究竟是多少,未见有明确记载,但绝对不会有“九尺三寸”。

须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身高才只是八尺有余。东方朔个子较普通人略高或者是事实,但未必会有他所说的那么高。

他之所以如此写,是在委婉的提醒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我只比孔夫子低那么一点点。历史上,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其实是个高大威猛的“功夫熊猫”,身高达“九尺六寸”。讲道理,所有人讲不过他,比拳头硬,孔夫子也不比寻常人差。

与东方朔的悲惨几乎如出一辙,孔夫子也是幼年父母早亡。

同是山东人,同是熟读诗书,甚至东方朔比孔夫子更甚一筹,他“十九学孙、吴兵 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居然深通兵法。

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即位时,汉帝国国库充裕,财力雄厚。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不再推行父祖韬光养晦、无为而治的国策,而是积极进取开拓,不再以和亲谋求和平,决定与百年宿敌匈奴决一雌雄。

东方朔虽是一介布衣,然而却政治嗅觉敏锐,上书自陈这样说,等于是在自夸是“允文允武、出将入相”的人才,汉武帝意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读了东方朔的自荐书,求贤若渴的汉武帝不由啧啧称奇。好奇心驱使之下,东方朔的需要两人一同勉强“持举”的“

三千奏牍”,日理万机的汉武帝愣是用了两个月时间才看完。

读完不禁大失所望,东方朔牛皮吹上天,但在奏牍中全是些空洞宽泛的大话,根本不具可行性。汉武帝有心弃之如敝履,又怕寒了天下有识之士的心,只是给了东方朔一个待诏公车的待遇,挂了起来。

东方朔捞了这么一个闲职,既不敢离开京城,又必须每天到公车署报到“待诏”。“待诏”许久,也不见武帝召见,日子一久,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起来。

穷则思变,这一天东方朔途经汉武帝的御马厩,见到里面有一些侏儒在忙碌,打听之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东方朔神秘兮兮的告诉这些人一个消息: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地也不会种,战场也上不去,活在世上纯粹就是造粪机器,打算把你们全部杀掉。

这些侏儒一听信以为真,当时就傻眼了,相拥着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等到哭罢多时,见东方朔一脸笃定,顿时像找到了救星一样,一起拜倒在地恳请东方朔救他们一救。

东方朔在他们耳边嘀嘀咕咕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这才闪人。

第2天,汉武帝车驾途经御马厩,这些侏儒哭拜于地大放悲声。汉武帝莫名其妙,唤过他们询问究竟。得知是东方朔蓄意散布谣言,立即派人将他喊来问话。

面对汉武帝的诘难,东方朔不慌不忙,说出一番令汉武帝瞠目结舌的话来:

陛下让微臣讲,我就竹筒倒豆子了。即便陛下不让我说,我也得一吐为快。这些侏儒身高三尺,俸禄是一布袋粟、二百四十文钱;我东方朔身长九尺三寸,也是一袋子粟、二百四十文钱。个子不一样高,俸禄却一样多,侏儒吃到撑,我却饿得前心贴后背。如果陛下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请给我不同的待遇,如果不能,请放我回家好了。不要让我在长安城中浪费您宝贵的粮食。

东方朔的意思说直白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用他自己的话,文雅些来讲则是“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哪知道,汉武帝今天心情不错,听了东方朔的话非但没有责罚他,反而提拔其为“待诏金马门”。

“待诏”之职,与现在的顾问一职仿佛,“金马门”,因为门旁有铜马而得名。汉武帝时的“金马门待诏”属于天子近臣,有时候可以参与国家大政的集思广益,更多时候其实就是天子的“度娘”,负责为天子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严格讲来,这时候的东方朔还不是大汉公务员,属于考核期内的官员。当然,负责考核的只有天子一人。从公车署到金马门,东方朔虽然待遇有所改善,究其实质不过是屎窝子挪了个尿窝子而已。

正是在“待诏金马门”的时候,东方朔结识了为大汉王朝修历法的司马迁,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司马迁将东方朔引为知己,将自己写好的《史记》(彼时书名不是《史记》)拿给东方朔看。据说,书中所有“太史公”的字样,全是出自东方朔的手笔。

司马迁将有谤书之嫌的《史记》放心的交给东方朔审阅,充分说明了其对东方朔的信任与尊重。东方朔是西汉武帝年间著名的赋家、多产的散文家,他的作品多针砭时弊、经常犯颜直谏,搞得汉武帝下不来台(如《谏起上林苑疏》)。司马迁这样做,显然是将其引为同道中人的。

东方朔本来是想做“天子大臣”,一展抱负的,可是汉武帝却以滑稽俳优视之,对他并不是十分重视。

“滑稽”这个词,现代人以为是反应灵敏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实,《史记》中的所谓“滑稽”,和后来的酒过龙差不多,可以转注吐酒,终日不绝。

东方朔,在汉武帝眼中就是个倒不完、流不干的酒葫芦而已。按道理,东方朔每天在天子身边,比寻常人有更多的升迁机会,然而,他始终不得大用,史称“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时间一久,东方朔索性也就破罐子破摔起来。好不容易混了个郎官做,一高兴酒喝高了,居然就旁若无人的在大殿上随地小便。立即有人跳出来弹劾其“大不敬”,好在汉武帝宽宏大量没有深究,只是将他打回原型,重新去做他的待诏了。

一次,在建章宫后阁重栎中,发现一个似麋非麋的动物。汉武帝诏问博学的大臣这是个啥玩意,大家面面相觑,都纷纷摇头。汉武帝一扭头,见人群中的大个子东方朔一脸不屑的神色,当即问他识也不识。东方朔当即表示我当然知道,但是没有美酒佳肴的话,我就不说。汉武帝当即点头表示同意。见汉武帝答应的如此痛快,东方朔也加码了,提出新的要求,某位大臣有一个几顷地大的鱼池,皇帝如果赐给我,我就说,否则呵呵……汉武帝被撩拨的好奇心大起,一迭声的答应。东方朔这才慢吞吞道,这个东西叫做“驺牙”。这个东西出现在这里,意味着将有外族人来归化我朝。汉武帝闻言大喜,除了那个鱼池之外又重赏了东方朔财帛若干。

果然,第二年匈奴混邪王率领数万部众归降了汉王朝。汉武帝大喜之下,再次重重赏赐了东方朔。

东方朔行为乖张,一些行为更是与礼俗相违。他这人不能有钱,一有钱了就马上换媳妇,而且等不到什么“七年之痒”,一年娶一个新媳妇,旧的就给钱直接打发回了娘家。搞到后来,长安街中人人侧目。

即使如此,因东方朔博学多识,汉武帝仍将他留在身边以便随时咨询。

据说,霍去病通西河之后,汉武帝有心在那里设立郡,实施有效管理,可是一时不知该起个什么名字好。于是去问东方朔,东方朔早知该地区有一眼神奇的酒泉,当即建议以“酒泉”为郡名。

东方朔虽然有理想,有志向,但在仕途上注定不会走的更远。汉武帝任命其为常侍郎,不过是因为他的机智巧辩能给他枯燥乏味的政治生活增添一些乐趣罢了。当时宫中最流行的游戏是射覆,就是先将东西藏起来,用器物盖在上面,让别人猜是啥。

一次,汉武帝命人在覆盆下放了一只壁虎让东方朔猜。东方朔故作神秘掐指盘算一番,中中念念有词道:“说是龙,它没有角;说是蛇,它又有足。莫非是有人画蛇添足?NO、NO、NO,原来如此,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汉武帝大声叫好,当即命左右赏赐他十匹绢。

接连猜了好几样东西,根本难不住东方朔。每次射覆,简直就是变相在给东方朔发绩效奖。

汉武帝既然乐此不疲,东方朔自然要加小心陪伴。为了迎合汉武帝,东方朔干脆也佯狂放誔,故意以自己的怪诞博武帝欢心。

东方朔的人生际遇,大概就是现代人们常说的弄巧成拙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汉将领耿恭立有战功,为什么最后会被汉章帝下罪免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耿恭是东汉名将,耿广之子,好畤侯耿弇之侄。耿恭早年跟随过窦固、耿秉等人,慢慢展现出了将帅之才。此后耿恭两次率军击败北匈奴,立下战功,回朝后升为骑都尉。当时耿家的三位将领耿弇、耿恭、耿秉都十分出众,但耿恭最后却是被下罪免官,强行送回原籍处。历史上很多武将虽然在战场上总能锋芒毕露,但往往就是栽在了官场上

  • 顾维钧的外交生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顾维钧,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顾维钧出生于光绪年间,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外交家”。那么顾维钧有办过哪些实事呢?能够获得此殊荣。首先顾维钧在外国攻读国家法与外交,获得了学位之后于1912年回国。当时任命于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内阁秘书等一些职务。之后又担任了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一职。可以说顾维钧自从海

  • 宣太后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实际上宣太后能有掌权的机会,全因秦武王举鼎以外身亡所致。秦武王死后,宣太后才有机会让自己的儿子嬴稷去争夺国君之位,好在有樗里疾的支持,最后嬴稷顺利继位,成为了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只不过秦昭襄王即位初期是由宣太后执政,要说宣太后一生最重要的功绩肯定就是消灭了义渠国,使得秦国西部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不

  • 秦琼出仕前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琼是隋末唐初名将,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诸多战功。大唐建立后,秦琼还帮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助他登上皇位,此后秦琼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很多以隋唐为背景创作的影视剧,都喜欢把秦琼作为主角描述,实际上秦琼的确是一位人缘很好的将领。很多朋友好奇秦琼出仕以前是做什么的,可能这里面还有很多大家不知

  • 霍去病不死获能提前结束汉匈战争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霍去病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军事天才,17岁封冠军侯,19岁参与河西之战,成功歼灭招降匈奴近10万人,21岁封狼居胥,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23岁时染病去世,汉朝就这样损失了一名对付匈奴最为重要的将领。如果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或许汉匈战争可以提前结束。霍去病、卫青都不在后,汉朝对于匈

  • 魏冉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冉是战国时期秦国重臣,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算是皇亲国戚。秦昭襄王能顺利成为秦国国君,其中便有魏冉的功劳。秦武王突然去世,魏冉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拥立嬴稷,并且清扫了夺嫡的对手,后来一度掌管朝内大权,并且深受宣太后重用。秦王后来察觉到了魏冉对他的威胁,于是将他罢免,魏冉最后忧愤而亡

  • 陶渊明为何会厌恶官场,选择归园当一名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千古名句。不过陶渊明为什么会突然厌恶官场,选择过上归隐的日子呢?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要职,看的出来陶渊明年轻时也曾想过走出一番事业。但后来陶渊明上任彭泽县令仅仅80天便离职而去,这中间到底

  • 欧内斯特·金与下属妻子通奸,罗斯福为何还要重用欧内斯特·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二战美国海军舰队司令欧内斯特·金,据说是“最杰出的军事思想家”之一。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欧内斯特·金负责指挥整个美国海军舰队。虽说他被授予了五星上将的荣耀,但却与自己部下的妻子通奸。而且他自己经常喝的醉醺醺的,却还抢破着别人禁酒,而且还在中途岛战役中排挤比他能力强的人。中途岛战役中,有个参谋向他报

  • 艾森豪威尔是如何躲过希特勒的暗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从法国的某处乘坐车返回总部参加一个紧急军事会议。那是个人大学纷飞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汽车一路飞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处野地,他忽然间看到一对法国夫妇坐在了路边测测发抖。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自己的翻译官下去进行询问。一位泰谋急忙提醒说:

  • 美国一些高级军官为何会反感艾森豪威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艾森豪威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总司令,美国的五星上将。尽管艾森豪威尔非常的优秀,但是在霸王行动等一些作战行动中却还是引起了一部分高级军官的反感。曾经美国第五军军长,艾森豪威尔的老友对他曾经说个这样一句话:“你想被打死,请别死在我的阵地上。”1944年7月1日,艾森豪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