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曼施坦因一生中有哪三大遗憾

曼施坦因一生中有哪三大遗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65 更新时间:2024/2/14 13:42:15

众所周知,曼施坦因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在战后众多的军事专家的评价当中,曼施坦因被公认为当时德军当时最具有战略视野的军事家。在古德里安大将的回忆当中曾明确的表示:“我们中最具备战略眼光的人,就是曼施坦因”。而隆美尔在北非失利之后也曾希望能够在曼施坦因的手下工作。

曼施坦因还是一名中将军长的时候,就因为制订了穿越阿登森林、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而驰名,也正是因为这一计划,德军在与欧洲陆军第一的法国的战争中,没有实质性的损耗就完成了终极目标,而且法国的军备、军队和百姓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德军得以接受了法国的坦克、飞机等装备,并且没有与法国百姓酿成仇恨,最终获得了与欧洲800年噩梦---俄国一较高下的实力。

战后曼施坦因著成了《失去的胜利》一书,作为他在二战期间的得失总结,又称作《曼施坦因战争回忆录》。在他的二战履历中,首先作为军长参与到了对列宁格勒的战争,后来指挥德国第11集团军攻克了克里米亚,被授予元帅军衔,随后再度率领集团军进攻列宁格勒。德军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受挫后,又回到了南方集团军,并且接任了A集团军群的总司令。

之后援救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失败,1943年指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以少胜多击溃了反击中的苏联南方集团军,军事生涯达到顶峰。1943年下半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曼施坦因带着几乎德国的全部家当,被朱可夫元帅率领的苏联军队毕其功于一役,纳粹德国一蹶不振,曼施坦因的战争生涯不久也宣告结束。

曼施坦因为什么把回忆录称作“失去的胜利”?在他的表述中认为,德军曾经有机会获得苏德战争的胜利,而且这些胜利的机会都曾经真实的出现在他的眼前。许多机会和惨重的失利,都被他视为巨大的遗憾。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有三件事最让他耿耿于怀:

1、1942年奉命离开南方战场,错失了合围苏联西南集团军主力的机会。

1942年春天,苏军最高统帅部错误的判断形势,认为在莫斯科受到重挫的德军已经失去了战争能力,于是发动了全线反击。苏联老元帅铁木辛哥因为在1941年丢掉基辅,因此主张由他帅军反击,夺回基辅。而德军实力最为强劲的第6装甲集团军突然出现,击溃了苏军,第6装甲集团军顺势进攻斯大林格勒,险些完成对苏联的致命一击。

但是当时的战争,却并未能完成第一次基辅战役时的合围,导致苏军主力完成后撤,为后来坚守斯大林格勒以及苏军反击埋下了伏笔。曼施坦因所率领的第11集团军当时刚刚夺取克里米亚,如果能够穿越刻赤海峡,铁定能够合围苏军,随后再进攻斯大林格勒,苏联的有生军力届时连后来的一半规模都没有,覆灭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但是德军总部却盲目高估了第6集团军实力,并且迷信列宁格勒的象征意义,将曼施坦因军队调动了1000多公里,攻打列宁格勒。而德军距离军事胜利,就差一个刻赤海峡。

2、1942年德军在列宁格勒包围战中损失过于惨重,曼施坦因长子阵亡。

1942年苏德双方拼到什么程度了?有关列宁格勒的惨状,很多资料都已经给了出来,城内的苏联人每天只有6两树叶和黑麦混合称的面包吃,连小孩最后都十不存一,几乎成为空城。

但是德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曼施坦因元帅的长子格罗当时担任第51集团军团的少尉,就在曼施坦因即将被调离列宁格勒前三天战死。大量的兵源损失,导致纳粹总部脑洞大开,将17万精锐空军组成了野战军。要知道培养一名空军士兵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同时期的日本同时对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开展,空军数量也仅仅几万人。历史上大部分国家都是从陆军中选拔空军,像这种十几万空军改编成陆军的情况,独此一家。

相比较之下,列宁格勒一代环境恶劣,战争条件对德军非常不利,取胜代价巨大而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都相当有限。也看不出任何迹象表明,列宁格勒失陷,苏联人会失去精神依托。

3、援救斯大林格勒失败。

第6装甲集团军是德军的牌,本身利用其机动性,苏军永远都不可能对其造成伤害,只能任由这支军队不断的抄后、增援,搅乱苏军军事部署,但是却因为执意硬扛斯大林格勒而惨遭合围,德军最先进的坦克,几乎都被投入到了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奉命援救,但是却遭到了上百万苏军的阻隔,眼看自身即将被合围,他只能迅速前突进,在距离斯大林格勒50公里的地方要求第6集团军自行突围。

但是此刻希特勒内心深处仍然不放弃攻克斯大林格勒,派遣到斯大林格勒负责监视保卢斯的传令兵的影响下,第6集团军拒绝了主动突围的要求。曼施坦因最终率军逃脱,第6集团军30万大军全军覆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曼施坦因提到,A集团军群前任司令是德军元帅斯特,但是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同被解职,中间由希特勒亲自担任集团军群司令。而曼施坦因接任这个军群司令时,希特勒已经开始指挥该军群有一段时间了,曼施坦因继任的隐性条件就是服从。

战争的损耗和牺牲的巨大的,而战机则是稍纵即逝,我们常常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历史能够假设,以此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作为当时的亲历者,回头难免痛心疾首,然而谁又能保证,自己当初真能作出变化,而外部的世界却不变化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杜月笙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龙所著作的陆小凤系列的小说《决战前后》里面,除了白云城主叶孤城与孤高剑客西门吹雪之外,还有一个人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就是杜桐轩,人称城南老杜。在小说的开端的情节中,他与号称仁义满京华的李燕北之间的一场赌注,是整部小说的线索人物之一。古龙书迷都知道,陆小凤的名字和武功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

  • 秦始皇为何说话总是发出豺狼的声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公元前211年,在深秋季中一个平静的一天,出开使关东的使者骑着马在官道上行驶着。此时在这支队伍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人,整个队伍都因此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个人手中拿着一块玉璧,并且将玉璧塞给了使者,并且说到:“今年祖龙死”。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祖”就是开始的意思,“龙”是君王的象征,

  • 兴登堡是如何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德意志德国的元帅、后来的德国总统兴登堡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一直都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兴登堡这辈子的荣誉全部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来自”国王所征服的,由亲王建成,元帅保卫,士兵拯救和统一... ...”的段子,兴登堡就是保卫帝国的元帅。兴登堡相貌威严,身材魁伟,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举

  • 孟尝君为何要杀光一整个县的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为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宽厚仁义,使得自己闻名于天下,受到各国的君王或是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其倾心敬慕。而且天下的老百姓也是将其当作君子来看待,事到如今他的美名还在各地传播着。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孟尝君,以及跟他相关的一场屠城案,来看看此人的真面

  • 和政公主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政公主是唐朝时期一位评价很高的公主。他是唐肃宗李亨第三女,从小由韦妃带大,为人多才多艺,而且聪明漂亮深的唐肃宗宠爱。后来和政公主嫁给柳潭,为他生下五子三女,一家人过得很是幸福。结果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被攻陷,和政公主一家并没有利用柳潭兄长夫人是杨贵妃姐姐的这层关系,依然是行百里路,亲自砍柴做饭。下

  • FBI负责人埃德加·胡佛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埃德加·胡佛在1924年期间成为了美国FBI前身司法部门调查局局长,在往后的48年时间里,美国更换看了8位总统,16位总检察官。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人例外,都没能敢撤换埃德加·胡佛的职位。直至1972年,胡佛在自己上任期间死于了高血压。胡佛在FBI期间,建立了一个外部看起来高效有纪律的强势部门。他大权独

  • 张宗昌为何被称之为狗肉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张宗昌,相信大家都会想到他的绰号了,有一大堆,什么“狗肉将军”、“五毒大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张三多”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狗肉将军”的绰号,那么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张宗昌为什么叫狗肉将军张宗昌(1881~1932年),字效坤。奉系军阀头

  • 陈诚很少打胜仗,为何蒋介石还要重用陈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蒋介石身边的那些红人,了解的朋友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诚了。这人也没给老蒋灌什么迷魂药,反正就这么牛逼哄哄的在老蒋身边红了一辈子。自从陈诚跟随了老蒋之后就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了。然而这样一个打仗不太行的人却能够一直位居国军的高层,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陈诚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是蒋介石

  • 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屋大维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屋大维,相信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小伙伴们对这个人绝对不会陌生,他就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一个拥有传奇一生的古罗马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屋大维,看看一个真正拥有大战略思想的人是怎样行事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屋大维出生于公元前63年,他的父亲是以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凯撒大

  • 赵王武臣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臣是秦朝末年人士,曾跟随陈胜抗秦,也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之一。不过后来武臣选择不再听令于陈胜,自立为赵王。当时武臣没有选择和陈胜一起西进攻秦,而是北上夺取燕地。武臣功成一时,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因为武臣最后竟是被自己的部将李良所杀。乱世之中,想要称王称帝都是极具风险的,那武臣究竟是怎么被李良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