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狱”最初是指什么

“狱”最初是指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35 更新时间:2024/2/29 14:46:26

监狱在古代有哪些名称?“狱”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末期,《周礼·秋官·大司寇》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狱从犬从言,两犬相啮必先相争,人之相争亦类是。故从犬犬相争必以言相争,而后有狱。”表示为防守因讼而被拘者之意。古代“狱”有时也用以表示诉讼,称狱是相告以罪名,或许诉讼后必有一方败诉被监禁,所以演化出这个意思。

夏的第七代帝芬用土筑成圆形狱城“圜土”(《竹书纪年》),用以集中收押犯人。夏多次在“夏台”软禁商的首领(《史记·夏本纪》),因地位显赫,本是在都城陽翟大飨诸侯的“钧台”成了夏囚禁人犯场所的代称。夏还有“牗里”、“念室”等土牢,但这些称谓并非通称。

殷商的监狱叫“羑里”,还设有“冰圉”、“艾圉”、“戈”、“旁方”、“东对”等监狱,史书上有称为“动止”的,但商朝因袭夏制把监狱仍称为“圜土”。

西周时期有了一定规模的监狱体系,还建立了短期监禁的“嘉石”制度,“囹圄”是囚禁罪犯并强制进行教育使之改过的“通之狱”,而关押有罪但够不上肉刑的轻犯人“罢民”的狱城仍叫“圜土”,地方的监狱称为“狴”或“犴狱”,暂时羁留嫌疑犯的场所叫“稽留”。监狱名称和设置的变化,可以看出狱制的发展和完善。

战国时期沿用周制称监狱为“囹圄”,宫中所设狱名为“永巷”。秦时监狱也称“囹圄”,中央设有廷尉狱(也叫咸陽狱)。

从汉代开始,监狱始称为“狱”,一直使用到元朝。到明朝时,始称狱为“监”,取其监察之意,清代以后才合称为“监狱”,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民间俗称则是“监牢”。中国近代有集中营、反省院、罪犯习艺所、劳动感化院、自新学艺所等称谓。新中国建立初期有看守所、拘役所、劳改队、劳动改造机关等称呼。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姓和氏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姓”与“氏”是一回事吗?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不是一个词。具体说来,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就是同姓。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特别是到了伏

  • 古人什么时候结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结婚的“婚”最初是写作黄昏的“昏”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写,还是有一定缘由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尤其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曾经盛行过抢婚的风俗。一般是男方纠集一帮人,利用黄昏时刻去抢掠妇女成婚。《白虎通》说:“婚姻者何谓?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是结婚要在夜间进行,这正是古代掠夺婚的真

  • 投壶游戏在古代怎么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玩的一种投掷游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是一种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即搁一个壶在那儿,然后把箭投进去,输者喝酒。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 古代八段锦气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才图会》之“八段锦”古代有一种气功导引功法,叫八段锦。此功法共八节,可分文八段与武八段两种。文八段,又称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其图式出自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明人王圻《三才图会》载有类似图式并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笺》概括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

  • 角力比赛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角力,也称为角抵,通常是指人们力量的比赛。在周代,角力是一种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可知,从每年陰历十月开始,周天子就下令要战士们练习射箭、驾车和角力。到秦代,角力成为宫廷宴乐场合的一项表演节目。据《史记·李斯列传》所载:“是时(秦)二世在

  • 拔河比赛是如何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拔河,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古代最初称为“牵钩”、“强钩”。相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与古时水乡拉纤和水军操练活动有关。春秋时期,楚国准备攻打吴国,曾以“牵钩”来训练士兵。这种牵钩是用竹皮做成的一种竹索,在水战中,这种工具可以紧紧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逃脱。拔河就是从楚国这种用牵钩对拉的军事训练中演变

  • 帝王们是如何追求长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求长生的秘诀就是炼丹。炼丹在早期只是炼“外丹”,即用炉鼎烧炼金石,然后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这种炼丹术又称为“黄白术”。东汉魏伯陽著的《周易参同契》,用陰陽论述金丹,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东晋著名道教仙家葛洪对当时流传的外丹加以总结,著有《抱朴子》一书,将外丹分为神丹、金液、黄金三

  • 古人吐纳炼气技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吐纳吐纳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清气,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具体说来,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

  • “走后门”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走后门”,是指用托人情、行贿等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内部关系以达到某种目的。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说:“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退有据。”此处的“留后门”指的是办事应留有退路,否则万一遇到挫折,就没有退路了。可见并没什么贬义。“走后门”一词的现代意思据说来源于宋代的一幕宫

  • 人死后为什么要停尸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死者为大",从古至今,我们对死者的身后事都看得比较重。其中一个习俗就是人在去世后要停尸几天。虽说是古代的规定,但并不代表他们所有的思想都是落后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的富含智慧的人生道理,而这个"人死后一定要停尸三天",这其实也并非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