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40 更新时间:2024/4/10 3:17:54

海洋酸简介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海洋吸收、释放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CO2),使海水正在逐渐变酸。工业革命以来,海水pH值下降了0.1。

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海洋酸化原因

海洋与大气在不断进行气体交换,放到大气中的任一种成分最终都会溶于海洋。

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大气中碳的变化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这种自然变化造成了全球气候的自然波动。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砍伐了大量森林,至21世纪初,已经排出超过5000亿吨二氧化碳。这使得大气中的碳含量水平逐年升。

受海的影响大气成分最先溶入几百英尺深的海洋层,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这些成分会逐渐扩散到海底的各个落。研究表明,在19世纪和20世纪,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的30%,并且仍在以时一百万吨的速度吸收着。人类活动导致了海水的不断酸化。


海洋酸化的危害

一、生态危害

1、浮游植物

由于浮游植物构成了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初级生产力,它们的“重新洗牌”很可能导致从小鱼小虾到鲨鱼、巨鲸的众多海洋动物都面临冲击。

此外,在pH值较低的海水中,营养盐的饵料价值会有所下降,浮游植物吸收各种营养盐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越来越酸的海水,还在腐蚀着海洋生物的身体,研究表明,钙化藻类、珊瑚虫类、贝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在酸化环境下形成碳酸钙外壳、骨架效率明显下降。

由于全球变暖,从大气中吸收CO2的海洋上表层也由于温度上升而密度变小,从而减弱了表层与中深层海水的物质交换,并使海洋上部混合层变薄,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


2、软体动物

一些研究认为,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将对蜗牛壳产生腐蚀作用,这些软体动物是平洋中三鱼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对于捕捞三文鱼的行业将造成影响。


3、鱼类

海洋酸化会阻碍珊瑚礁的生长繁殖,并导致小丑鱼和小热带鱼智商下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最新报道:模拟了未来50~100年海水酸度后发现,在酸度最高的海水里,鱼仔起初会本能地避开捕食者,但它们很快就会被捕食者的气味所吸引──这是它们的嗅觉系统遭到了破坏。

实验表明,同样一批鱼在其他条件都同的环境下,处于在现实的海水酸度中,30个小时仅有10%被捕获;但是当把它们放置在大堡礁附近酸化的实验水域,它们便会在30个小时内被附近的捕食者斩尽杀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潮汐形成的原因 潮汐的利用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潮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潮汐是怎样形成的?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

  • 洋流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洋流简介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引起洋流运动的因素主要动力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

  • 赤道逆流的成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赤道逆流简介在大洋中赤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一支庞大的海流,它们自老家大洋东部开始万里“西征”,到达大洋西部后,又各自有一部分“辞别”主流,“会师”赤道附近,然后转向东流,再万里迢迢地返回东部老家,这就是赤道逆流。赤道逆流形成原因赤道北部的低纬度海洋长年吹刮的东北信风将表层海水带动起来,从大洋东部一路浩浩

  • 沧桑之美——奇特的海蚀地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蚀简介海蚀,为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一般常见的如:海崖、海蚀凹璧、波蚀棚、海蚀洞、海蚀门、海蚀柱,如遇地形抬升还会形成海阶等海岸地形。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般的海蚀通常伴随着潮汐,周期性的潮汐引起海水向陆地的水平流动,进而对陆地边缘产生侵蚀作用,而其中又以波浪的侵蚀力最大,前冲

  • 海底断裂带的分布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断裂带简介在海底有许许多多的断裂带撕裂着地球的地壳,仿佛地壳下面有一股巨大的拉力。海洋底部断裂集中呈带状分布的破碎带,称为海底断裂带。海底断裂带的分布大西洋中脊是断裂带分布集中的地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裂缝,即裂谷。其中一条最大的裂谷叫中央裂谷,位于大西洋中轴位置,宽达30千米,深2.8千米

  • 海底火山的类型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火山简介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溶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绝大部分海底火山位于构造板块运动的附近区域,被称为中洋脊。尽管多数海底火山位于深海,但是也有一些位于浅水区域,在喷发时会向空中喷出物质。在海底火山附近的

  • 海底火山为什么不会被海水扑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火山的形成原理夏威夷群岛以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文明,这些岛屿的形成与火山有关。地质学表明这些充满了火山的岛屿,经历了大量的火山活动。这四个岛屿是由一个火山喷发而成,这些岛屿实际上是凝固的熔岩,从水下或海底火山喷发出来。显而易见,海底火山看起来比陆地火山更稀少。然而,这些火山是地球上最多产的火山。地球

  • 海火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火简介海水发光现象被人们称为“海火”。海火常常出现在地震或海啸前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有这种发光现象。尤其在秦皇岛油码头,人们看到当时海中有一条火龙似的明亮光带。海火产生原因说法一海火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认为是水里会发光的生物受到扰动而发光所致

  • 神秘海雪哪里来 海雪真的是雪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雪简介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

  • 海雾的形成与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雾简介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 (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