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道逆流的成因及影响

赤道逆流的成因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17 更新时间:2023/12/17 10:19:09

赤道逆流简介

在大洋中赤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一支庞大的海流,它们自老家大洋东部开始万里“西征”,到达大洋西部后,又各自有一部分“辞别”主流,“会师”赤道附近,然后转东流,再万里迢迢地返回东部老家,这就是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形成原因

赤道北部的低纬度海洋长年吹刮的东北信风将表层海水带动起来,从大洋东部一路浩浩荡荡地向大洋西部流去,形成北赤道海流;赤道南部海水受东南信风的吹刮则形成南赤道海流。

北赤道流南赤道流流入大洋西部后,受到陆岸阻挡,各自分成两部分。北赤道流的“主力部队”转而“北伐”,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别成为湾流和黑潮的主要流源,另一部分离开主力部队,形成向南的支流。

南赤道流的“主力部队”转而“南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别成为东澳海流和巴西海流,另一部分则与主力部队“分道扬镳”,形成向北的支流。

北赤道流向南的支流和南赤道流向北的支流在赤道附近汇合后水位抬升,致使大洋西部水面高于东部,从而形成一支自西向东运动的表层海流,相对于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流逆向流动,因此被称为“赤道逆流”。

赤道逆流位置在南北赤道流之间,赤道无风带之下,是赤道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海流。


赤道逆流有哪些

一、太平洋赤道逆流太平洋赤道逆流分为两支。一支是北赤道逆流,季在北纬4°~10°,冬季向南移动2′左右,是世界大洋中最强的一支赤道逆流。

它从菲律宾外海向东流经15000千米,到达巴拿马湾“寻根”,其流动幅宽为300~700千米;西部流动快,东部流动慢,平均流速为40厘米/秒,最快时达150厘米/秒。

另一支是南赤道逆流,位于南纬5°~10°,西起所罗门群岛附近海面,向东可达秘鲁海岸附近,也是西强东弱,在东经170°处的流速为15~30厘米/秒。


二、大西洋赤道逆流

大西洋也有两支赤道逆流。一支是北赤道逆流,位于北纬3°~5°和9°~12°,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强,最大流速可达150厘米/秒,向东进入非洲西部,然后回到大西洋北赤道流的发源地;另一支是南赤道逆流,在南纬5°~10°流动,强度较弱。


三、印度洋赤道逆流

印度洋由于受季风影响,赤道无风带在赤道以南,因而赤道逆流也位于赤道南部。夏季,赤道逆流在南赤道流和西南季风流之间自西向东地流动。

冬季,北赤道流向西流至非洲东部索马里近海后转而向南,越过赤道后同南赤道流的北上分支汇合,形成“赤道逆流”,在南纬2°~4°和6°~8°向东流去,势力比夏季强大,中西部流速为85厘米/秒,往东逐渐减小。

至东经90°附近,该逆流分为两支:较大一支中的一部分转向东南形成爪哇沿岸流,另一部分转向西南加入南赤道流;另一支转向东北加入北赤道流。


赤道逆流的影响

大洋赤道逆流区域海水温度高、含盐量少、降水强度大。赤道逆流和南北赤道流共同组成复杂的热带环流系统。

一些海域的海水从四周辐合,迫使表层海水下降,形成“下降流”;另一些海域的海水向周围辐散,下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流”,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造成海水颜色变深和透明度下降。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赤道逆流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海洋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海洋百科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沧桑之美——奇特的海蚀地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蚀简介海蚀,为海水对于海岸线陆地的侵蚀,所形成的一种作用。一般常见的如:海崖、海蚀凹璧、波蚀棚、海蚀洞、海蚀门、海蚀柱,如遇地形抬升还会形成海阶等海岸地形。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般的海蚀通常伴随着潮汐,周期性的潮汐引起海水向陆地的水平流动,进而对陆地边缘产生侵蚀作用,而其中又以波浪的侵蚀力最大,前冲

  • 海底断裂带的分布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断裂带简介在海底有许许多多的断裂带撕裂着地球的地壳,仿佛地壳下面有一股巨大的拉力。海洋底部断裂集中呈带状分布的破碎带,称为海底断裂带。海底断裂带的分布大西洋中脊是断裂带分布集中的地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裂缝,即裂谷。其中一条最大的裂谷叫中央裂谷,位于大西洋中轴位置,宽达30千米,深2.8千米

  • 海底火山的类型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火山简介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溶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绝大部分海底火山位于构造板块运动的附近区域,被称为中洋脊。尽管多数海底火山位于深海,但是也有一些位于浅水区域,在喷发时会向空中喷出物质。在海底火山附近的

  • 海底火山为什么不会被海水扑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底火山的形成原理夏威夷群岛以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文明,这些岛屿的形成与火山有关。地质学表明这些充满了火山的岛屿,经历了大量的火山活动。这四个岛屿是由一个火山喷发而成,这些岛屿实际上是凝固的熔岩,从水下或海底火山喷发出来。显而易见,海底火山看起来比陆地火山更稀少。然而,这些火山是地球上最多产的火山。地球

  • 海火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火简介海水发光现象被人们称为“海火”。海火常常出现在地震或海啸前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有这种发光现象。尤其在秦皇岛油码头,人们看到当时海中有一条火龙似的明亮光带。海火产生原因说法一海火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认为是水里会发光的生物受到扰动而发光所致

  • 神秘海雪哪里来 海雪真的是雪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雪简介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

  • 海雾的形成与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雾简介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 (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

  • 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市蜃楼简介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海市蜃楼,是一种

  • 四大名亭是哪四座亭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它们分别是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四大名亭:醉翁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

  • 中尺度涡旋——海洋中的黑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尺度涡旋简介中尺度涡旋(又称天气式海洋涡旋),是指海洋中直径有100-300千米、寿命为2-10个月的涡旋。相比于常见的用肉眼可见的涡旋,中尺度涡旋直径更大、寿命更长;但相比一年四季都存在的海洋大环流有小很多,故称其为中尺度涡旋。它通常分为两种:气旋式涡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反气旋式涡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