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后果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87 更新时间:2024/3/30 11:02:56

海平面升简介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 使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未来100至200年内海平面已无法避免上升至少1米。


海平面上升速率

WuPeltier(1983)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年前到7000年前,7000-5000年前间的冰融量减少。

Jaritz和Ruder(1977)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降为每百年0.47米。6000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米。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代海面位置。

中国沿海全新世海面变化可分为6000年前的急剧上升、6000-5000年前期间的最高海面和5000年来对稳定成微微下降等3个阶段;同时,海面是波动的,具有8500-7800年前期间、7300-6700年前期间、6000-5000年前期间、4600-4000年前期间、3800-3100年前期间、以及2500-1500年前期间6次波峰,其中后4次波峰为高于现今海面的高海面时期。

中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可分为8500-7800年前、7300-6700年前、6300-4800年前、4500-4000年前、3800-3100年前、2800-1400年前以及于1000年前7个时期,中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和海面变化以及地壳运动的有关。6次海面波峰对应6次中国全新世珊瑚礁发育,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的结论正相反。

10000-8000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为每百年。6000年以来海平面不升反降,平均每百年下降0.04米,说明6000年以来不是地壳均衡剧烈活动时期。

19世纪气候变暖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平均每百年0.10-0.15米。即10000-8000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度是其近26倍,因此10000-8000年前期间地壳均衡的强度也应该是26倍。

这样,在10000-8000年前期间,1000年间隔的强震将缩短为50年间隔,百年间隔的地震将缩短为4年间隔。6000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米。10000-6000年前期间应该是地球的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5年8月26日,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最新预测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未来100至200年内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已无法避免。


海平面上升的要原因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是很多的:大洋热膨胀、山地冰川、格陵兰陆冰和南极冰盖的融化等,世界大多数山地冰川在近百年内呈退缩趋势。例如,青藏高原尽管在冰川时期不一定像今天的南极大陆一样也有过统一的漫无边际的大冰盖,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这里经大量存在的山地冰川在漫的岁月里逐渐消融、消失。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为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但是据2012年7月10日一项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的研究显示,假设全球温室气体放稳定,全球气温不再增长,海平面依旧会上升几百年。

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说道,这非复杂,主要原因是海水的热膨胀。即使全球气温稳定了,海水面气温和深海气温依旧有差异,深海的气温会慢慢的升高,这会导致更多的海水发生热膨胀反应,继而海水整体体积扩大,海平面上升。

这种反应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海水完全与大气温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才会停止,这个时间估计是300年。


海平面上升的后果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也正因为它是缓发性的,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以为每年个毫米的上升还构不成危险。

其实,这种灾害是累积和渐进的。每年毫米和每十年再增加毫米为例,本世纪一个十年海平面将上升厘米,第二个十年上升厘米,最后十年将升高厘米。

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累积升高厘米。再加上许多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米甚至更多。

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且就是现在,它己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危害。它使沿海地区灾害性的风暴潮发生更为频繁,洪涝灾害加剧,沿海低地和海岸受到侵蚀,海岸后退。

滨海地区用水受到污染,农田盐碱化,潮差加大,波作用加强,减弱沿岸防护堤坝的能力,迫使设计者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增加工程项目经费投入,还将加剧河口的海水入侵,增加排污难度,破坏生态平衡。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海平面上升的原因、速度及后果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海洋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海洋百科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锰结核——深海里的珍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锰结核是什么东西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锰结核价值有的锰结核锰含量达到55%

  •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水里有黄金吗黄金是地球上的贵重金属,也极可能是史前人类加工过的第一种金属。早在6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开始加工黄金;而在25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类已掌握了黄金的提纯技术。一直以来,黄金都是从陆地上的矿藏中提炼出来。其实,在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海洋中,黄金蕴藏最丰富。据估计,海洋中的

  • 珊瑚礁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珊瑚礁简介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

  • 魔鬼海域:日本龙三角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本龙三角简介龙三角(日语:ドラゴント ライアングル、英语:Dragons Triangle),别称为福尔摩沙三角以及魔の海,是一个位于日本近海、北太平洋的海域。龙三角是著名的“魔鬼三角”之一,多年来人们将它视为“太平洋的百慕大三角”,同样有船舶和航空机突然地行踪不明,消失在这个魔海里。自20世纪4

  • 北半球国家多还是南半球国家多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亚洲属于北半球的国家有45个,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国家有2个:完全位于北半球: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

  • 中国徒步探险第一人余纯顺罗布泊意外身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1996年6月11日早上,准备从土哏出发的余纯顺和自己的向导赵子允说了昨天自己的梦:梦中他梦见自己的前妻了,她要和自己复婚。赵子允其实曾经建议余纯顺不要在六月穿越罗布泊,六月危险性太大,但是余纯顺没有听,因为他这次穿越除了要打破六月中旬不能穿越罗布泊的魔咒,还有个任务,为上海台拍摄一部纪录片,

  • 南半球的国家比北半球多还是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在南极和赤道之间的半个地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位于南极点附近的是南极洲。巴西、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大的两个国家。大洋洲、南美洲大部,都在南半球。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因为其70%以上的国土位于南半球。东帝汶是亚洲唯一一个全境都位于南半球的亚洲国家。非洲被赤道

  • 弹涂鱼:离开水也能活 会跳能爬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弹涂鱼简介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泥猴,江边、海边,常见为刺鳍鱼科,世界上共有25种弹涂鱼,根据其形体和行为特点可将其归为四个种类;中国沿海主要有3属6种,分别为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大青弹涂鱼。常见的种类有弹涂鱼、大弹涂鱼,青弹涂鱼。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一类进化程度较低的古老鱼类小动物。弹涂

  • 章鱼、乌贼、鱿鱼的区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起章鱼、鱿鱼、乌贼这三种生物,很多人其实都是分不清楚的,吃海鲜的时候自己吃得到底是哪一种生物,只怕多数看官的心里也都没底。那么,这三种生物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咱们就来抽丝剥茧解析一下。首先咱们还是先来分类,看看它们仨是在哪一层开始分家的。从纲这一层开始分的话,章鱼、乌贼和鱿鱼三种生物还是一家人,

  • 鹦鹉螺——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鹦鹉螺简介鹦鹉螺(学名:Nautiloidea)是海洋软体动物,共有2属、6种,具卷曲的珍珠似外壳,外壳由许多腔室组成,外套位于外壳内。各腔室之间有隔膜隔开;鳃2对;具63-94只腕,但无吸盘;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