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尺度涡旋——海洋中的黑洞

中尺度涡旋——海洋中的黑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76 更新时间:2024/3/29 12:38:50

中尺度涡旋简介

中尺度涡旋(又称天气式海洋涡旋),是指海洋中直径有100-300千米、寿命为2-10个月的涡旋。相比于见的用肉眼可见的涡旋,中尺度涡旋直径更大、寿命更长;但相比一年四季都存在的海洋大环流有小很多,故称其为中尺度涡旋。

它通常分为两种:气旋式涡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反气旋式涡旋(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


中尺度涡旋分类

中尺度涡旋很像大气中的气旋反气旋,故又称天气式海洋涡旋。

通常分为两种:气旋式涡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其中心海水自下而上运动,将下层水带到上层较暖的水中,使涡旋内部的水温比周围海水低(一般中心海面高度比周围低),又称冷涡旋。

另一种是反气旋式涡旋(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其中心海水自上而下运动,携带上层的暖水进入下层冷水中,涡旋内部水温比周围水温高(一般中心海面高度比周围高),又称暖涡旋。

中尺度涡旋在世界各大洋中都存在,大部分集中在北大西洋,尤以百慕大三角区为多。在太平洋的西北部从1957年至今,已经发现了近200个反气旋式涡旋。

中尺度涡旋的运动可分为自转、平移和垂直3种。

中尺度涡旋会改变流经海区原有的海水运动,使得海流的方变化多端,流速增大数倍至数十倍,并伴随有强烈的水体垂直运动。旋涡中心势能最大,越远离中心,势能越小。

涡旋动能的最大值不在中心,而是在水体旋转线速度最大的区域。


中尺度涡旋的作用

一、对海洋水物理性质的影响

首先是中尺度涡对海表温度(SST)的影响,气旋(反气旋)式的中尺度涡对应着低(高)的海面高度(SSH),在地转的作用下使海面海水辐散(辐聚),从而引起了下层(上层)海水的上升(下降)以作为补充,进而使海面呈现出低(高)的SST。

故而中尺度涡又有冷涡和暖涡之分,分别对应着气旋涡和反气旋涡。中尺度涡对SST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它所引起的上升或下降流所造成的,还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中尺度涡对背景SST的搅拌作用。

在海洋的锋面处SST的梯度非常大,在中尺度涡强烈的搅拌作用下,会将冷水带到暖水处,同样也会将暖水带到冷水的地方,这样便会产生SST的“冷丝”和“暖丝”。

中尺度涡影响了SST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比如说它会改变了海气的热通量,这里不作详谈。

其次是中尺度涡对温、盐、粒子的输运作用,即所谓的eddy

flux。对温、盐、流等的平均背景场而言,中尺度涡的存在对背景场产生一种不规则的脉动,所产生的脉动流速与脉动温度(盐度、粒子密度)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所谓的涡的热(盐、粒子)输运。

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涡的输运作用与背景平流作用相比,不可忽略,而在西边界流及延伸体和南极绕极流海区,涡的输运作用更尤为显著。

除了自身的旋转之外,中尺度涡还在不断地“迁移”。从高度计上可以发现,大洋中的中尺度涡以与长Rossby波速相近的速度向西传播,这可能说明大洋中的中尺度涡正是Rossby波的局地表现形式。

在这种意义下,大洋中的能量不断地以中尺度涡的形式向西传播,从而对整个大洋的环流进行调整。此外,实际海洋中的中尺度涡并不是严格线性的,即中尺度涡的流线并不严格闭合,这会使得中尺度涡不断地向西携带物质,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十分匮乏。


二、对海洋化学和生物环境的影响

中尺度涡对海洋化学及生物环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说中尺度涡所造成的上升流,将海洋下层的营养盐携带至海洋真光层,从而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中尺度涡在锋面处的搅拌,以及中尺度涡对粒子的涡输运作用,也会影响局地的海洋化学及生物环境。

最近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在东北太平洋中脊处的一个中尺度涡,正压性特别强,影响深度可达海底,从而帮助了海底热液出口处生物群落的迁移,可见中尺度涡对深海海洋生态有这前所未知的影响。

作为大尺度过程与小尺度过程的衔接,中尺度涡在能量积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首先,由于斜压不稳定(或其它原因,如正压不稳定),中尺度涡从从背景流中产生,并从背景场中摄取能量不断成长,从而将能量从大尺度向中尺度传递。

而中尺度涡的耗散过程,又将能量从中尺度传递到小尺度,进而最终转化成热能耗散。关于中尺度涡的生成、耗散机制与过程,特别是其耗散的机制与过程,目前尚无定论,相关的报道十分匮乏。

目前的几篇报道指出,反气旋式的中尺度涡可能是近惯性能量向下传播的“通道”,有利于深层海水的混合,从而促进了能量向小尺度的传递;此外还有报道指出,中尺度涡在经过海底强地形时可能产生Lee-wave,Lee-wave的破碎造成了海水的混合。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中尺度涡旋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海洋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海洋百科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台风等级划分依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风简介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称为飓风(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义字。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均以此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分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

  • 风暴潮:海洋灾害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风暴潮是什么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

  • 风暴潮与海啸的区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那么海啸和风暴潮的区别都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海啸和风暴潮的区别一、成因不同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

  • 宫古海峡在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宫古海峡在哪里宫古海峡(也称宫古水道)是琉球群岛(1953年美国交予日本托管而主权仍然在琉球)的宫古岛与(久米岛—)冲绳岛(南部有那霸基地)之间的一条航道。宫古海峡又称宫古-冲绳公海水道。最狭处在宫古岛与久米岛之间,为113海里即209公里;最宽处在宫古岛与冲绳岛南端之间,为145海里(约260公里

  • 海洋内波的特征及研究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洋内波简介内波是一种重要的海水运动,它将海洋上层的能量传至深层,又把深层较冷的海水连同营养物带到较暖的浅层,促进生物的生息繁衍。内波导致等密度面的波动,使声速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改变,对声呐的影响极大,有利于潜艇在水下的隐蔽;对海上设施也有破坏作用。海洋内波典型特征一、非随机特性内波的频率和波数必须

  • 威德尔海——南极“魔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威德尔海在哪里威德尔海,大西洋最南端的属海,深入南极大陆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湾。中心点地理坐标大致为南纬73°,西经45°。南临南极半岛,东为科茨地,最南是广阔的菲尔希纳 (Filchner)和龙尼(Ronne)冰棚前方的冰障。海域经常被厚冰覆盖,在初夏时节,中西部的海冰向北漂流,几达南纬60°。威

  • 鲸鱼集体自杀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鲸鱼集体自杀鲸鱼集体自杀,据记载常有单独或成群的鲸鱼,冒险游到海边,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时搁浅死亡。鲸鱼集体自杀事件1754年法国奥捷连恩湾的沙滩上,30多余抹香鲸搁浅死去。1918年曾有约1000只鲸鱼在新西兰外岛查塔姆群岛搁浅。197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皮

  •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平面上升简介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是一种缓发性的自然灾害。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 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未来100至200年内海平面已无法避免上升至

  • 锰结核——深海里的珍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锰结核是什么东西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锰结核价值有的锰结核锰含量达到55%

  •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水里有黄金吗黄金是地球上的贵重金属,也极可能是史前人类加工过的第一种金属。早在6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开始加工黄金;而在25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类已掌握了黄金的提纯技术。一直以来,黄金都是从陆地上的矿藏中提炼出来。其实,在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海洋中,黄金蕴藏最丰富。据估计,海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