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筷子为什么基本都是七寸六分长

筷子为什么基本都是七寸六分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4/15 0:27:57

筷子长七寸六分其实就是指的“七情六欲”,也侧面的说了吃饭什么的要节制,不能吃太饱,也不能吃太少。

筷子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喻老》这篇历史章里面,篇里有写"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是商朝的皇帝,证明3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了。

筷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圆后方,意思也是指的“天圆地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老祖先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总结。

手拿筷子也有讲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代表着"天地人"。

筷子都是一双双的,这跟太极阴阳有关。太极生两仪,两仪指得是阴阳,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表示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是阴阳的结合,也是个完美的结果,中国人讲究合二为一。

筷子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秦朝以前称为"梜";汉代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直到现在东南沿海的方言里还保留着"箸"的说法。

人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也有很多禁忌:

1.筷子不能长短不齐。古人认为筷子长短不齐代表着三长两短,而棺材也是三长两短所以饭桌上出现长短不齐的筷子是非不吉利的。

2.不能用筷子指人。吃饭时用筷子指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3.不能用筷子敲打碗;在古代只有乞丐才会敲击碗要饭。

4.更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嘬并且发出声音,会让人认为缺少家教,没礼貌。

5.用筷子来回在盘子里挑来捡去,这个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6.把筷子插进饭里,这个跟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千万不要在吃饭时把筷子插在上面。

筷子在每个朝代的标准都不一样。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筷子长约17厘米;唐朝的筷子大多在29厘米左右,最长的有33.1厘米;春秋期间的筷子多在17-18厘米;辽在筷子在25厘米左右;明末清初的木筷子长27—30厘米之间,铜筷子长约21—25厘米。

而我们现在用的筷子一般是七寸六分(25.3厘米)长,因为这个长度用起来最舒服。

一双普通的筷子却包含了古人的人生哲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筷子也充满了文化气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官员如何上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

  • 虞姬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虞姬墓在哪里虞姬墓位于灵璧县城东(灵璧县位于宿州市),虞姬墓。墓侧曾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相传虞姬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

  •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黎民,《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这里的黎民就解释为“众也”。与此相近的还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的“黎”是“黑”的意思

  • 古人结婚的三书六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结婚讲究三书六礼,极为周全。所谓三书,就是奉行六礼应备有的文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确定婚约的书柬。礼书是女家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的书信。迎书则是迎亲当日,男方送给女方的书柬。而六礼则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纳采即提亲,问名则是问女方的名

  • 为什么月亮在白天也会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月亮虽然不能和太阳一样明亮恢弘,但是月亮和其他星球比较起来它还是明亮的多的,假如说在白天月亮显现出来是因为过于明亮的缘故。假如在白天时候看到了月亮就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月亮很明亮可以被人们看到和发现。大家对于月亮有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知道月亮是不会发光的,之所以大家感觉它在发光,是因为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 北京为什么那么多胡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胡同,可算是北京人从古至今最为讲究的了,在北京的大家小巷里都可以被称之为胡同。只要你说胡同,北京人是听的懂的,若你说什么什么街什么什么道,可能北京人就不太明白了。那么北京胡同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胡同由来: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

  • 古代买不起盐的穷人用什么炒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说的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余六件可以通通找别的东西来代替,但独独有一样东西我们离不开它——盐。盐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没有盐,我们吃的食物不仅乏味可陈,而且如果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盐,会引起身体身体很多疾疯,身体肿胀,头晕眩目,

  • 古代的状元有多难考 状元到底是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若是穷苦人家想要出人头地的话,选择科举考试这一条路子是非常稳妥的。科举考试最初始于隋朝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这些从科举考试中出来的状元都是当时考生中的佼佼者,因为科举考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有些人是一辈子也考不出个功名来的。所以状元自然就成为了考生中最为优秀的,如果他能够在官场上好好

  • 蒙山大佛消失了600年 到底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山大佛,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然而,它却无故消失了600年。为什么蒙山大佛会消失600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开蒙山大佛消失600年的谜题。它生于北齐551年,1千5百多岁,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它高66米,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就

  • 古人都用什么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实际上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