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美洲的地形对于气候有着怎样的影响

南美洲的地形对于气候有着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63 更新时间:2024/4/10 2:24:50

南美洲的气候条件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部分地区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

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洲的地形条件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东西两个纵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

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

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

南美洲东部呈平原高原相间分布。由北至南,分别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帕斯草原。

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


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南美洲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安第斯山了。

首先,因为它南北纵列、耸高峻拔和偏居西岸,构成了气团运行的障壁,对来自太平洋的气团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在南纬30°以北的低讳地带,山势高峻,阻止了太平洋气团的东侵人。只在少数的情况下,当冬季冷气团特别强有力时,向东才能越过安第斯山。

在南纬35°以南,虽然山体高度降低,山势也不及北部宽阔连续,太平洋气团能进入东部地区,但当越过山岭以后,水汽已大都消失,很少能给湿润的影响。安第斯山也是促成南美西岸各气候类型呈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因素。

其次,安第斯山对于降水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在向风地带,它对饱含湿气的气流起着抬升作用,导致丰富的降水。例如哥伦比亚西岸、安第斯山低纬东坡以及南纬40°以南的智利西岸等,都是南美洲的多雨地带。

而在背风地带,例如地处安第斯山南段以东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为西来的气流产生了焚风的效应,水汽消失,很难致雨,这是南美洲中纬大陆东岸形成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的主要原因。

第三,安第斯山本身在气候上表现了多化的垂直带。北段安第斯山,特别在赤道附近,因为高度大,垂直带发育最为完整,从低坡的赤道多雨气候直至高山冰原气候,类型齐全,其中雪线以上的冰原气候是世界上热带范围内面积最大的。

这在气候上首先有利于大西洋气团深人,地面的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气团的具体行径。对于安第斯山以东地区气候类型结构体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来说,平坦开阔的地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关于南美洲地形与气候的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可以点击探索发现栏目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地震预警和预报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

  • 地震预警的原理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震预警简介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

  • 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及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按照系统响应的顺序可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受终端。整套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控、飞速响应,尤其是飞速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

  • 黄延秋事件:中国UFO第一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延秋事件简介黄延秋事件是指黄延秋与外星人同行的事件。黄延秋,男,1950年生。家住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东北高村。农民。现有一女一子,其子女都已成家,其儿子已生有女。从家庭构成讲他是一个做了爷爷的人。在村里是一个诚实、本份、富裕的人家。1977年7月27日至1977年9月28日与外星人同行三次,

  • 美国51区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1区简介51区(Area 51),指的是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南部林肯郡的一个区域,距离拉斯维加斯市中心西北方130公里(37°14′06″N115°48′40″W),有一个空军基地在此,此区被认为是美国用来秘密进行新的空军飞行器的开发和测试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因为许多人相信它与众多的不明飞行物阴谋论有关

  • 埃尔斯米尔岛——只有冬夏的北极寒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简介埃尔斯米尔岛是世界第十大岛,加拿大纽纳武特(Nunavut)地区巴芬区伊利莎白女王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宽480千米,长804千米,面积196235平方公里,为加拿大第三大岛。据说维京人在10世纪时已到访过这里。1616年为航海家巴芬(Williarn Baffin)发现,是加拿大

  • 四季各自的特点与交替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季简介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

  • 溶洞形成的原因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什么是溶洞?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

  • 中国十大奇洞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十大奇洞包括:织金洞、黄龙洞、腾龙洞、本溪水洞、芙蓉蛋、白云洞、石花洞、玉华古洞、梅山龙宫、雪玉洞。第一位:织金洞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

  • 钟乳石的成因与功效你都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钟乳石简介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