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昌为什么成为发射基地

西昌为什么成为发射基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4/2/29 15:48:04

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1,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2,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3,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瘟疫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人类和病魔的战斗就从未停止过,但均以人类获得胜利,使我们的生命和传承得以延续。在古代,医疗技术十分的不发达,一场大病的到来,往往会带走数以万计的生命。有几次甚至更是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死伤殆尽,比战争带来的伤亡更加可怕。天花,古老而且死亡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天花肆虐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历史上最

  • 人为什么怕蛇是天性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怕蛇是最普遍的恐惧症之一,然而,许多人可能从来没有亲自看到过蛇。那么,这种恐惧症是如何产生的呢?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已经进化成了天生对蛇和蜘蛛的特别感觉,天生知道害怕它们。心理学家发现成年人和儿童都在各种不恐怖的物体中发觉蛇的图像比青蛙、花卉或毛虫要快得多。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此能力能帮助人类在野外更好地

  • 人为什么怕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怕黑是恐惧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在临床上很多见,以女性或孩童为多。医学上将其称为单纯恐惧,也就是只怕一种东西。有的人怕狗、怕猫,也属于单纯恐惧。怕黑是人的一种本性。有试验发现,如果把婴儿放在黑暗里就会哭,这是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人人都有。“瞎子摸人”的游戏也有助于解开怕黑的谜团,眼睛被蒙上

  • 南海诸岛的自然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海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海主体海域、北部湾和泰国湾。南海海域纵跨约2000公里,东西横越约1000公里。南海几乎整个地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北部邻接中国海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各省区,东侧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南部邻接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西至越南、马来半岛、印度

  • 人怕冷的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冬季寒风凛凛,一部分人群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即使穿太多的衣服也感觉到寒风刺骨,有可能是身体缺少营养元素或者新陈代谢异常。为什么冬季特别怕冷?主要是这4个原因在作怪!1、身体太瘦弱大部分身体太消瘦的人群容易感觉到寒冷,这类人群身体里面的脂肪和肌肉量少。充足的脂肪才能和外界相隔绝,肌肉能产生热量。体重过

  • 世界动物国宝排名:第一名是大熊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阿富汗:雪豹它们扎实的毛皮和斑纹,让它们得以假装。它们彻底适应了喜马拉雅山的冰冷和荒芜的环境。珍稀的雪豹,认为其宝贵的皮裘而遭到美军和盗猎者的大量偷猎捕杀,一度濒临灭绝。4.印度:孟加拉虎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最强大猫科动物,这些孤僻的山君坐在户外食物链的顶端,被印度人跪拜为榜首神兽。孟加拉虎弹跳力和

  • 古代穷人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农作物种类有限,还十分低产。高产还管饱的土豆在三百多年前才传入中国,广泛种植的时间不到两百多年,适应性极强的红薯在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福建、云南等地,到了清朝道光年间,红薯才在全国推广种植,7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的玉米,也是在明朝中晚期才传入中国,高产水稻也才出现几十年时间,在大航海

  • 古代穷人穿什么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冷了要加衣,穿棉袄。狭义上的棉袄,自然是用棉花来制作。可是我们都知道,棉花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国,虽然在唐朝之前就已有种植,但还没有流行开来。直到宋元朝时期,才开始被广泛用来制作衣物。南宋词人蒋捷在《梅花引·荆溪阻雪》一词中有句云:“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可见在当时棉袄已经出现了。那么在宋朝之前,棉

  • 古代穷人有三妻四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上层阶级除了拥有金钱地位,三妻四妾也是标配;下层民众终日劳作,标配只是一个老婆,那为什么穷人也有底线的交配权,没有被富人全部夺走,从而产生类似现代中国的“光棍大军”呢?古代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代,一家五六个孩子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古代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便是

  • 古人读书为什么摇头晃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读书可以叫诵读,也叫吟诵,声音阴阳顿挫,很美。但是那个时候,它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读书的人往往不知道怎么断句。于是在读书的时候就晃头晃脑的用肢体的摆动节奏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古中国人喜欢讲究神韵,就像国画对比西方油画,追求神而非型。古文更是讲究神韵。几句话也要按其韵律,就像音律一样,入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