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蒙古高原的发展演变历史

历史上蒙古高原的发展演变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4/2/22 1:47:03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以及农业生产的场所。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甲骨中有“土方”、“鬼方”的记载,史书中则记载有“戎”、“狄”等族称。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分布着的一些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族建立的政权发生了密切关系。到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文献记载的北方民族有了新的具体称谓,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北方各族主要有林胡、楼烦、东胡和匈奴。

战国时期,林胡和楼烦活跃在内蒙古高原上。匈奴强大起来以后,林胡和楼烦又归属了匈奴。

春秋战国时代,东胡人的活动地域大致在今天的呼伦湖以东、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森林繁茂,禽兽众多,绿草如毡,水系如网,是古代居民以渔猎、采集和畜牧的主要区域.东胡人在这里从事着畜牧、渔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孕育了渔猎文化。

春秋时期,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匈奴吸收了诸戎、狄成份而强大起来,战国时被汉文献称为匈奴。初见于汉文字史籍记载的匈奴,主要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一带。公元前310年左右,匈奴地域已与战国的燕、赵、秦三国相邻。战国末年,匈奴东界已达燕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东部一带.战国中后期,匈奴广泛分布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匈奴人在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地区和呼和浩特平原曾经长期驻牧,生息繁衍,生居死葬。从以上具体史实可以看到,战国时代内蒙古高原的大部都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掌控之下,从事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匈奴民族部落和中原人各自建立了两种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内涵的集团,在长城沿线进行了密切接触,游牧和农耕两大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和交融。在战国末期,当时的燕国、赵国以及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后来中原的华夏民族便逐渐开始迁移到内蒙古南部地区定居。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强大一时,因此,“塔塔尔”或“鞑靼”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后来西方通常就将蒙古泛称为鞑靼。

公元12世纪,蒙古族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尔、翁吉剌、克烈、乃蛮、汪古诸部。它们大小不等,经济文化发展亦不平衡。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称作“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业。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在汉文史籍中就统称他们为“蒙古”。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灭元建明,蒙古部族退守回内蒙古高原。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统一全国,清朝满洲部族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即喀尔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即为厄鲁特蒙古。

雍正年间(1723-1735),统治者开放边内商民,到大青山采伐木材到内地贩卖。据《朔平府志》记载,清统治者准予杀虎口关每年木材商贩发放“特许在大青山采伐木材”的照票(采伐证)一百张,仅毕克齐一地,就有木材“商贾百家”,大量的木材被贩运至长城以南出售。乾隆四年(1739年),在归化城(现呼和浩特市)东北建绥远城。

清朝末期,清政府推行“移民实边”、“开荒放垦”的政策,在绥远、察哈尔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官办垦务,开垦蒙旗土地,用开垦蒙地所得收入,弥补财政不足。大量被开垦的土地由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耕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内蒙古高原怎么形成的海拔多高自然环境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内蒙

  • 云贵高原怎么形成的海拔省份湖泊河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大致位于东经100°~111°,北纬22°~30°之间,西起横断山、哀牢山,东到武陵山、雪峰山、东南至越城岭,北至长江南岸的大娄山,南到桂、滇边境的山岭,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400~800千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云贵高原地理位置云贵高原地处青

  • 帕米尔高原有多高怎么形成的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度帕米尔高原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塔吉克斯坦境内主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列宁峰7134米。东西部差异显著。西帕米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很大;纬向和经向山脉相互交错,地形复杂,具有高大山原的特点;河网密度大,切割深,夷平面遭受破坏严

  • 中华白海豚灭绝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长江的白鳍豚在2006年就已宣告绝种。如今,另一个物种中华白海豚也受到灭绝的威胁。这种海豚生活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就在香港、澳门等广东工业心脏地带的水域中。它们所受到的威胁,可能来自世界上两项最大的工业计划。记者站在珠江三角洲水域里的一艘调查船上。在我们前方是一艘拖网渔船。3条姿态优美的中华白海豚

  • 中华白海豚濒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白海豚,常见于我国东海,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据文献记载,最北可达长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时也会进入江河。虽然中华白海

  • 中华白海豚的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白海豚的家不仅在中国,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都是它们的生活区,在中国则分布于东南沿海,以珠江口的伶仃洋、万山群岛和香港西南部水域最为集中,据考察全球约有1000条。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

  • 中华白海豚之乡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娘湾景区以碧海、沙滩、奇石、绿林、渔船、渔村、海潮、中华白海豚而著称,拥有“中华白海豚之乡”美称,由三娘石、母猪石、乌雷岭、威德寺等景观景点组成,是著名电影《海霞》的外景拍摄地和中央电视台MTV《湾湾歌》和20集电视剧《海藤花》的拍摄基地。相传三娘湾原来只有三个英俊的小伙子居住,他们共在一条船上,

  • 历史上苏州有没有地震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没有记载苏州地区的特大地震,苏州历史上从1501年起至今只发生过8次里氏4级以上较大的地震。其中,1990年发生在太仓的里氏5.1级地震,是最大的地震,实际震级后来又修正为4.9级。苏州自古以来就被称福地,破坏性大地震发生的概率比较低,虎丘塔屹立千年就是证明。最近一次地震发生在2012年9月3

  • 历史上苏州的名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最著名的妓女当属苏州的真娘。《青楼小名录》说:“真娘,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塘苏小小”唐代诗人白居易、李绅、李商隐都有诗赞美她。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他曾任苏州刺史,对苏州的娼妓形诸歌咏最多。心奴,苏州妓,乐天诗云:“真娘墓前春草碧,心奴头上秋霜白。就中唯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又诗云:“心

  • 世界十大禁曲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界十大禁曲——黑色星期天黑色星期天由匈牙利作曲家Rezso于1933年创作,据说是由于作者的感情失利造成对生活的绝望而创作的,后有数百人因听过此曲后出现自杀行为,因此遭到了封禁。《黑色的星期天》(gloomysunday)(又名《灵魂忏悔曲》)当时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邀请书”,至少有100人因听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