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是怎么防范蝗灾的

古人是怎么防范蝗灾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4/1/23 6:09:03

历史上,水灾、旱灾和蝗灾,并称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三种灾害。传统农业讲究深耕细作,同时又不得不“靠天吃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营,其中便包括如应对蝗灾。正因如此,前苏联学者曾提出——“最早的治蝗知识起源于中国”。

大家虽然对蝗虫都很熟悉,但却很难想象这种看似弱小的生物,竟是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害虫。从生物学上来讲,蝗虫属于昆虫纲、蝗科,体长约在5~11厘米之间,身体多呈绿色或黄褐色,善于咀嚼,跳跃性强,且具备飞行能力。世界上的蝗虫种类很多,大概有一万多种,几乎遍布世界各个国家的角落,其中仅我国便有三百种。

蝗虫靠啃噬植物茎叶为生,繁殖能力超强,一旦环境适宜,蝗虫便会泛滥成灾,迅速吃光一切可以啃噬的庄稼和植物,然后继续其他地方侵袭。蝗灾一旦爆发,便会给农生产带来巨大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于绝收 !更为可怕的是,古代粮食产量原本就有限,一旦出现大范围的减产或绝收,将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因如此,古代一直重视防治蝗灾。

查阅史书可知,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蝗灾,而蝗灾最为频繁的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尤以今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最为多发。由于蝗灾严重影响历代的农业生产,会引发饥荒和瘟疫,因而如何及时有效地消灭蝗灾,一直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在应对蝗灾的方式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认知的人们,自然也是有区别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们对蝗灾产生的原因曾长期费解。与面对其他灾害一样,缺乏相关知识的人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蝗虫时,有时会跑去庙宇烧香祭拜,祈求神祇保佑。当然,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救灾背道而驰的。

而言,古人与蝗虫之间的对抗是“粗暴”的。面对啃噬庄稼的蝗虫,最简单的法子便是扑打。这种法子也是见于献记载的。比如在《吕氏春秋》中便有“蝗螟,农夫得而杀之”的记载,只是书中没有讲述具体的捕杀方法。但考虑到春秋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体应该是靠人力扑打了。

西汉时,官府在应对蝗灾时,还想出了一个法子:命人捕捉蝗虫,然后根据捕捉到的数量来给予奖励。这算是古代发动人力对抗蝗灾的一种新举措了。到东汉时,充提到了一种大规模捕杀蝗虫的方法——“掘沟阻隔,驱蝗入沟,聚而歼之”。这是建立在对蝗虫生活习性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扑杀方法。在山西运城稷益庙中的《捕蝗图》中,还颇有些古代捕杀蝗虫的影子。

但是,这种单纯靠人力扑杀蝗虫的办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仅应对小规模蝗灾尚可,一旦蝗虫泛滥,人即便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捕杀殆尽。

除了扑打之外,古人还善于用火杀。个体的蝗虫是很脆弱的,比起野兽更怕火。因此,古人在于蝗虫对抗时,还有一招“火烧法”,或是用烟火驱赶,或是成片焚烧,只要是能驱杀蝗虫,即便是毁坏掉部分庄稼也在所不惜。毕竟,任凭蝗虫肆虐,人们会连野菜都没得吃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古代没有高效杀虫剂与农药,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药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驱杀蝗虫上。古人用于对抗蝗虫的“药物”很多,诸如艾草、苍耳、巴豆、桐油、鱼腥水、石灰、白矾、硫磺、砒霜、雄黄等等。当然,在具体的使用方法上,就更加多样而复杂了。有些是浸泡或煮沸后喷洒,有些是点燃来进行烟熏,还有些是置于田间草丛,来诱杀蝗虫。

除了上述应对蝗灾的方法外,古人还想到了一种十分机智的手段——利用鸭子捕杀蝗虫。这个方法见于明代陈经纶所著的《治蝗笔记》一书。按书中所讲,陈经纶经过细心观察,发现鹭鸟善于捕食鱼子和蝗虫,应该是消除蝗灾的有力助手。不过,人工捕捉、驯化鹭鸟困难太大,并不现实。最终,陈经纶又发现鸭子与鹭鸟的生活习性相近,且能够人工繁殖和运送,所以便试着用鸭子来对抗蝗灾,结果发现效果很好。

陈经纶的法子,后来又被后人沿用。有一位叫陈九振的人,就曾在芜湖使用鸭子捕杀蝗虫,最终战胜了蝗灾。陈九振成功后,又将这个法子继续推广,最后传到了许多州县。在陈世元所著《除蝗记》中,还曾具体描述了具体案例:

“(蝗)未解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蝝顷刻尽,亦江南捕蝝一法也。”

文中的“蝝”【音yuán】,便是蝗虫的幼虫。鸭子虽然不及鹭鸟灵活,捕食成虫时显得较为笨拙,可十分善于捕食蝗虫的幼虫。

事实上,成功扼杀了蝗虫的幼虫,是控制蝗灾的关键。所以,这个办法曾在清代广为使用。按照清代官员许宝书的评价,用鸭子治蝗是一件十分便捷的法子:

“蝻(按指蝗虫的幼虫)初出土五日内,跳跃尚未能远,其在旱谷田内,多雇鸭户纵鸭啄食,最为便捷。”

利用鸭子捕捉蝗虫,可以说是一个两全之法。一方面,趁着蝗虫尚未长成,危害不大,且跳跃能力较弱时,可以很快地将其捕杀掉;另一方面,田中的这些幼虫,成为了鸭子的饲料,而鸭子的粪便又反过来肥沃土壤,以利于庄稼的生长。

因此,除了靠人工扑杀、火烧和药熏,用鸭子对抗蝗灾,才是个便捷有效的法子啊 !可以说,古代蝗灾来袭时,有些愚昧之人还忙着烧香祈祷时,那些聪明的早已跑去抓鸭子了 !毕竟,抓一群鸭子放田里,算是当时最好的法子了 !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三大自然原因从而引发蝗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环境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

  • 古代两国交战为何不斩来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它残酷无情,在战场上,每一条人命的逝去都是一个家庭无法愈合的伤痛。就像是那句话说的,死亡并不只是死了一万人那样,而是一个人死了一万次。但人类只要生活发展就一直会有战争,很难相信的是,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之中却有一个温和的规则。那就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意思就是,在两军战争期间,双方有互相写上的代表

  • 古代弓箭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能杀死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描写古代的电视剧里面,但凡两军交战之前,一定会放箭,两边箭如雨下,总是一下子就射倒下许多人,基本上都是一箭毙命,不少人就表示怀疑,只是弓箭而已,威力真的有这么大吗,居然被一箭就射死了?这感觉很多人都会有,从而就很好奇古代弓箭的真实威力,是否真的如此恐怖,实际上,古代弓箭分很多种类,一般情况下人们都

  • 盘点古代那些奇葩的法律条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商鞅变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法家思想开始成为国家统治的武器。虽然在封建社会中法律不一定能完全执行,但法律对于古代人的生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古代,还有一些我们现在非常难以理解的奇葩法律。秦朝:乱扔垃圾要在脸上刻字。 随地扔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到了秦朝,可不是批

  • 古代打仗弓箭射完还要回收的无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世界上少见的了,其中有2000多年都是封建历史,朝代无数,皇帝无数,其中的历史资料自然也是无数的,从古人遗留下来的东西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源自古人的智慧。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战争频繁,不过那个时候还仅限于冷兵器,骑马砍杀就已经是比较厉害的了,而在那个时候,也有类

  • 中国古代打仗是如何处置逃兵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逃兵,这个词我想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那么在古代,军队是如何处置逃兵的呢?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集团逐渐获取中原控制权。曹操将他军队中的士兵一律划为“士籍”,户口单列,世袭为兵。士兵家属集中迁居到许昌一带居住,作为人质,如果士兵有逃亡、叛降行为,就连带处罚其家属。士家的女子不得外嫁,只能在士家之间通婚。

  • 古代打仗用的粮草究竟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粮草,我国古代的经典兵书《孙子兵法》当中曾用大篇幅介绍了关于粮草的内容,甚至就连运粮的次数都有精确限制,并且将军粮不足带来的影响都说的清清楚楚,这本起于先秦时代的兵书,不但是我国历代兵家必读读物,也被世界各国兵家公认为入门读物。这样一本兵书里如此重视粮草,可见这粮草还真是决定胜败的东西。拜古装电

  • 张飞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是三国时期刘备帐下的猛将,在演义中他面色黑赤,目瞪眉挑,俨然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将模样。那么历史上的张飞真的长成这样吗?一次考古揭开了这个秘密。《三国演义》对张飞的记载是:“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一看就是个鲁莽汉的形象,但是有意思的是,《三国志》对刘备和关羽的

  • 兵马俑为什么全都是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印度总理莫迪看完兵马俑问“为什么全是男的”这则新闻已经瞬间引起热议,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中国人也纷纷开始寻思,女兵马俑呢?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人们在潜意识里习惯性的忽略了女兵这一群体,所以很难会想到为什么没有女兵马俑这个问题。那么为啥印度人会注意到这个话题呢?这和两国古代迥异的文化有关,中国人认

  • 河南开封最值得玩的5大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河南开封这个地方,不知道现在的朋友了解多少,开封这里距离现在已经有四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古都,下面就跟小编去看一下,河南开封最值得去的5风景点吧!1.清明上河园: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清明上河园了,说到清明上河园可能很多朋友脑海里会想到《清明上河图》,而开封市的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