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战神霍去病有多厉害,霍去病的几次战役介绍

西汉战神霍去病有多厉害,霍去病的几次战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82 更新时间:2024/2/6 6:47:23

霍去病的几次战役

西汉名将霍去病数度出塞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而被封为西汉战神。然而这位汉代最年轻的战神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关于霍去病数度出塞、痛击匈奴的文章,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显贵的身份而让我们忽略了其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但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在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凶险、困难和艰苦卓绝。这绝对是需要大决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才能做到的,而我对霍少历次战役的总结就是六个字―玩的就是心跳。

一.初战-小试锋芒、崭露头角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即历史上的漠南之战),由于霍的一再请战,卫青挑了八百名勇壮骁骑归其指挥,初披战袍,霍少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凭一腔热情和血气之勇带着八百精壮离大军数百里,偷袭得手,“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大胜而还,战果空前,消息传来汉武帝十分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

此战,霍去病年青、骁勇,没有经验,能一战封侯确实有运气的成份,八百骁骑虽然悍勇,但大漠中敌我不明,极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歼之、血本无归,(汉匈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苏建李广都有这样的经历,赵信也是在寡不敌众部下将尽的情况下复归匈奴的),而且出发时也没有明确目标,基本是寻敌决斗,长途奔袭,打的是遭遇战、突袭战,勇则勇矣,实在是险到了极点,也许是天赐名将,战争要催生这样的一代名将,便不会让他湮灭在自己的处女作里,而是送了他一个大胜利。

但是此战对霍少和整个汉军来说意义重大,那就是长途奔袭战术小试锋芒便显示其巨大的威力,霍去病误打误撞,无意中走对了路、摸对了门,对于霍这样的军事天才来说一次胜利可以总结的地方太多了,从此后轻装简从,长途奔袭的战略思想成为霍的主要对敌战术并在以后的历次战役中屡试不爽,成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这里也总结一下长途奔袭战法的基本条件:部队必须骁勇,要求极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行动迅捷,出击凶猛、号令严明、整齐划一,几百人乃至数万人进退有如一人,机动性强,快打快收,决不恋战。而长途奔袭战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必然是以少打多,人多了,部队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闪击战的迅疾和暴突威力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观霍的以后几次战役虽然统兵越来越多,但其以少打多的性质从来没变过。

一代名将横空出世,这位大汉朝最耀眼的将星甫一出场就以其势不可挡的锐气、充满新意的战法、崇尚进攻的风格昭示了汉匈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击阶段,汉军横扫大漠,称雄塞外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二.首战河西一战功成,铁军立威

初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所以在下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中他成为汉武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本人更喜欢冒险,骠姚校尉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汉武的这次河西之征任用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份,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很同意他的观点,汉武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孚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逾乌盭,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这是霍少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大兵团试验战,结果大获全胜,战果辉煌,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霍少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的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1000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候、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

霍去病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军无定势,不按常理出牌,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匈奴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对于其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很不适应,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河西大捷为汉军的大兵团长途奔袭战术提供了可贵的实践机会,也证明了该战术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汉军因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对相应的后勤补给、粮草武器运输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初步获得了解决方案。

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霍去病挥师东进,在皋兰山与以逸待劳的卢候、折兰二王主力接战,是一场真正的正面战、攻坚战、近战、血战,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酷烈,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一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三千,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当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

不过单从战争的层面分析漠北大战确实是西汉王朝的经典之作,这一仗卫青用武刚车杀败单于,霍去病更是追击左贤王部数千里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将汉武一朝的武功军威推至极致。打到漠北决战,霍军的胜利已经根本不存在天幸的成份,五万精骑乃一支无敌王师,基本是见谁灭谁的实力,胜负其实早在开局之前已经决定。这个时候霍少的指挥才能,全军的运作都已不存在任何悬念,左贤王部被一路追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霍这时的统兵才能已达化境,如此大战,杀敌七万之多而己方损失不过十之二三,难得啊!汉武之所以举全国之兵,穷一国之力而要毕其功于一役也是出自对霍的能力的无比信任。“宜将剩勇追穷寇”,最大限度地杀灭匈奴有生力量,并将其彻底赶出大漠,使之数十年内无力犯境,霍少贯彻武帝的北逐匈奴方针可谓彻底,汉武一朝,到了这一次的征战之后,兵威之盛,一时无敌。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这个马背上的强悍民族终于在强大的西汉王朝的倾力打击下,在霍去病、卫青、李广这样的不世名将的铁血征阀下引马而去,不窥阴山。

此战,霍去病可谓战功彪炳,登峰造极,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情报有误,错失单于而抱憾终生,曾经看过不少关于两强相遇的假设,也有人提出若真的遇上单于大军,霍军是否一定取胜,我认为这种怀疑是多余的,以当时霍军装备之精良,霍军战斗力之强大,霍对战争于生俱来的敏锐和得心应手,以及霍在军中无以伦比的权威和掌控能力,霍军取胜当不成问题。当然了,霍没碰上单于,心里也郁闷得很,一路追杀左贤王到天边也是一种发泄和驱策吧。窃以为此战霍少其实并未尽兴,不能和自己最心仪的对手过招实在很不爽,军士无事可做就去挖土增山吧,以后没对手了,手痒时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寂寞啊,独孤求败啊!

三.补充其他因素

以上我们沿霍少的历次战役一路寻来,觉得他随历次战役的成长脉络清晰可见,时势造英雄,这位军事天才生而逢时,正碰上汉武这样开疆拓土的一代雄主,两大民族间酝酿已久的殊死决战,伟大历史时刻的风云际会,再加上他以外戚的身份为汉武赏识,得以弱冠之年崛起于行伍,建功塞外,即有天幸,更靠的是他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

这里还想补充一下霍少成功的其他因素。公平地说霍少比其他人是多些客观优势,每次大战兵马都让他先挑,“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麾下甚少成名人物,下属称心,符合他说一不二,令出即行的独断作风,霍少个性强硬,心狠手辣,军中大多数人对其即敬又怕,这种人统帅的军队战斗力往往比慈眉善目的将领统帅的军队要强上几倍。再加上汉武对其无条件的支持,不仅在装备和后勤保障上,关键还在信任和放手上,霍少脾气刚硬,羁傲不驯,牛劲上来时连皇帝都顶,“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出征塞外很少上报过程,一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架势,故汉武没有象对卫青那样咬耳朵,用谁不用谁。不过呢这也与其于生俱来的霸气有关,虽然令人叹服,但只适合他自己,而且有一个就够了,不然满朝文武都跟着学样,个个梗着脖子,看武帝不大开杀戒才怪。

中国历史,历来成王败寇,霍少年纪轻轻就成不世之功,达不到的人当然要说此乃天幸,对此不多做争论,我感兴趣的是霍少如果活得久一点,在汉武以后的用兵中一定还有出场机会,他会不会有失败的时候?虽说“胜败兵家事不期”,但以我对霍少个性的分析,这个霸气十足,天赋极高的人如果落败恐怕很难象其他人那样卷土重来,他象极了项羽,一生只求一败,一生只堪一败,一败便是一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刘邦戚夫人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后杀戚夫人是历史上最残酷的虐杀事件,吕后也因杀戚夫人臭名昭著。吕后为什么要杀戚夫人?女人刁难女人肯定是因为男人,嫉妒而生恨。刘邦五十多岁得了刚二十岁的戚夫人,她能歌善舞,甚得刘邦欢心。不久,她还为刘邦生了个儿子。老年得子,刘邦别提有多高兴,起名刘如意,可见刘邦对此儿此妇的心情。这时候,三十多岁的吕

  • 戚夫人母子是怎么死的,戚夫人母子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高祖刘邦的夫人吕后不仅野心勃勃,一心想做女皇帝,还干过不少令人痛恨的事情:在密室里诛杀开国功臣韩信,杀害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尤其是杀害戚夫人的手段可谓惨绝人寰。吕后是怎样残害戚夫人母子的?吕后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有谋略,而且性情残忍。高祖十年,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与丞相萧何商议,将大汉的开

  • 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历史上有妲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纣王与妲己因为封神榜的深入人心,因此在大多数人在心中对于妲己的印象都是那个无恶不作的风骚九尾狐,然而妲己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她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美女,因为背上祸害商纣灭亡的罪名最终被处死。妲己,有苏氏部落之女,世人称之为苏妲己,根据左传中的记载,商纣王发动大军讨伐其部落,最终该部落因为难敌商

  • 戚夫人为什么变成人彘,吕雉杀戚夫人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听到“人彘”这个词,不禁的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如今的这个词已经深深的被大家将汉朝时期的一位太后所联系到一起。这位太后就是吕雉,究竟“人彘”与吕太后有哪种联系,就然我一起来探讨下。“彘”在古代是猪的简称,而“人彘&r

  • 姜子牙为什么没被封神?姜子牙最后被封了什么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牙剧照在封神榜中,姜子牙早知道妲己是狐狸的化身,对妲己恨得牙痒痒,两人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但是姜子牙一直都没有对妲己痛下毒手,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一提到姜子牙,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就是姜太公钓鱼,他常年用一根直钩垂钓,目的不在钓鱼而在钓人,他算准了会在这里遇到姬昌,于是常年隐居于此为了引起

  • 辛追是谁的夫人,辛追有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汉巾帼》利苍剧照辛追是利苍的夫人,利苍是战国末代人。秦朝末期,群雄纷起,只为讨伐秦的残暴。汉高祖刘邦也在此时招兵买马,曾被征入秦国讨伐楚国军队中利苍因为种种原因随即追随了刘邦,参加了刘邦在秦朝末期发动的农民起义。后来楚汉之争之中,项羽刘邦大败,将刘邦死死困住,刘邦本来率领的四十万大军最后也就剩下

  • 历史上有没有姜子牙这个人,姜子牙生于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在人们的印象中,姜子牙是个料事如神的人,是他辅佐了周文王建立了周国,之后又辅佐了周武王姬发。大家对姜子牙的了解更多的也是来自神话故事封神榜,那么这姜子牙是什么人,在历史上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的存在吗?姜子牙原名尚,吕氏族人,所以也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商朝末期,据考证他的生年大约是

  • 姜子牙的老婆是什么神,姜子牙老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牙剧照姜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 世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 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

  • 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如何?诸葛亮尽忠辅佐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和刘禅的父亲刘备的君臣关系,可是说是千古佳话,被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称赞。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最完美和谐的君臣关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一番肺腑之言令人闻之落泪。还命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事事都要与其相讨。但是刘禅真的听从刘备的话了吗?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又如何呢?诸葛亮剧照刘禅与诸葛亮是君与

  • 古代被称为酒仙是谁?竹林七贤刘伶历史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伶墓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