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都是怎么评价郑庄公的

历史上都是怎么评价郑庄公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08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36

历史上都是怎么评价郑庄公?郑庄公在位43年,《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鲁桓公11年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左传》严格地说算不上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意味的历史著作。而对于郑庄公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更要以历史的、科学的、公正的态度,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给其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着这一原则,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描写中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

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鲁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了对泰山的祭祀,就想用泰山旁的初地交换鲁国的许田(鲁桓公元年),为此事又增加玉璧给鲁国,才换得许田,以便祭祀周公。可见郑庄公是很重礼仪的。

鲁隐公5年,郑庄公到周都朝拜周天子,周桓王不加礼遇。鲁隐公7年秋,又通过齐人朝王,《春秋》称其“礼也”。

鲁隐公10年,“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夏5月,郑、鲁、齐攻宋,郑连战连捷,但却将占领的宋之领土全部都给了鲁国。《左传》说:“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道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鲁桓公5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结果大败王师并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郑国大夫祝聊请求追击周王,郑庄公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樱无损,多矣!”意思是说,君子都不愿出人之上,我又怎么敢侵凌天子呢!如果能自救使国家不受损失,就不错了。”并且连夜派遣祭仲去慰问周天子及其左右。可见郑庄公是尊王重礼的。

其次,郑庄公具备了当时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必须有的良好素质,但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更加说明了王权意识、道德观念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人物批评

《春秋时期盟誓研究》批评郑庄公,理由有二:

一、郑庄公明知段图谋叛乱,却故意纵容他,让他的罪行发展下去。等他举兵谋叛时,再一举将他铲除。反映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

二、郑庄公对母亲姜氏假仁假义。他把姜氏赶出宫外,还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反映了他的冷酷无情,等到颖考叔来谏,他又假惺惺地“阔地及泉”迎回姜氏,说明了他的虚伪。

这些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全面了解了郑庄公的性格特点后,仔细分析全文,它们似乎又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文中开头即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巫请于武公,公弗许。”‘可见庄公和段虽是一母同胞,但出生后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庄公是在完全没有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个人失误

郑庄公英雄一世,但也有两个重要的政治失误。

一个重要失误是生前没有对太子忽(即郑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郑国立即陷入昭公和厉公(公子突)之争,使郑国形成两君并立的混乱局面,为害甚久。

另一重要失误是重用高渠弥,这为郑国留下了严重后患。前695年,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时为太子的昭公反对,庄公不听,执意用高渠弥任大臣。及昭公为君,高渠弥害怕昭公借机杀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昭公弟子亹为君。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病逝。郑国亦由盛转衰。

毛泽东的眼中

毛泽东一生对历史上很多帝王级别的人物,都有过独到认识和高度评价。他认为商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推崇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佩服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称赞朱元璋具有“卓越的谋略和胆识才气”,但翻遍毛泽东所有读书文集,能够被他称作“很厉害”的人物,却只有春秋初期的郑庄公和汉高祖刘邦。

1959年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历史上名号响当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过被毛泽东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一笔带过,而名号一般的郑庄公,却能出人意料的成为毛泽东眼里的“厉害”人物,并冠之以“很”,让人匪夷所思。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因为郑庄公当年“在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中都很懂得策略”。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乐毅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乐毅是一个怎样的人?乐毅是燕国的一名大将,他原本是魏国人,后来又跑到了燕国,被燕昭王重用。而他更为人所知的是,是他被诸葛亮写进了文章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能让智多星诸葛亮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定是一个非凡之人。但是,又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 管仲是谁(管仲的个人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管仲是谁?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战国晚期人物。管仲是一个拥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却因为家境贫寒,除了他的好友鲍叔牙对他赏识有加,不断帮助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对他认可,

  • 乐毅怎么死的(乐毅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乐毅怎么死的?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

  • 武则天下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武则天下一个皇帝是谁?武则天下一个皇帝是: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

  • 鲧和大禹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共工,大禹,夏朝

    鲧和大禹是什么关系?鲧和大禹是父子关系。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 郑庄公是什么时候的人(郑庄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郑国,春秋,联军

    郑庄公是什么时候的人?郑庄公是春秋初期的人。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

  • 鲍叔牙是谁(鲍叔牙的个人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管仲,鲍叔牙,齐桓公

    鲍叔牙是谁?鲍叔牙(?~公元前644年)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交著称。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

  • 隰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齐桓公,管仲,王子带

    隰朋的故事?隰朋在齐国的外交方面还做了大量实际的工作,贡献巨大,多次见于《春秋左传》的记载,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平晋之乱。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葵丘之会后不久,晋献公病逝,晋国发生内乱,隰朋统率诸侯联军平定了晋国之乱,与秦穆公之军共纳晋公子姬夷吾于国,是为晋惠公。第二年农历4月,

  • 皋陶怎么死的?皋陶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皋陶,大禹,上古

    皋陶怎么死的皋陶之死?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是“上古四圣”之一,在史学上被公认为“司法鼻祖”。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那么皋陶怎么死的呢?他是自己自然而死还是被害死的呢?皋陶是由于操劳过度,不幸过早地死去了。皋陶在尧、舜、禹统治时期,

  • 隰朋怎么读(隰朋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齐桓公,管仲,姜小白

    隰朋怎么读?隰朋的拼音:[xí péng]隰(xí)朋:(公元前?~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朋氏鼻祖。隰朋自幼接受了优良的教育,从而知书达理,聪敏大方,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办事周到细致,所以特别擅长待人接物。在史籍《史记&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