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共叔段

共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

共叔段

共叔段的资料

中文名:共叔段

别 名:京城大叔、太叔段

国 籍:郑国

民 族:华夏族

职 业:郑国贵族

相关事件:共叔段之乱

共叔段的介绍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

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武姜因此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不肯答应。同年,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郑庄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武姜于是请求改将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号太叔,世称京城太叔或太叔段。

共叔段到京城后,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共叔段让郑国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区,既听从郑庄公的命令,又听从自己的命令。作为试探,郑庄公并没有干涉,共叔段转而将这两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进一步延伸到廪延。廪延是黄河重要的渡口,与卫国相邻,位置非常重要。从京城到廪延距离很远,共叔段掌握郑国近半壁江山。经过多年的发展,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大。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共叔段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开始做反叛郑国的最后准备,他下令修理城郭,储备粮草,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车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其母武姜则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郑庄公在共叔段准备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共叔段的起兵日期,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京城的人都反对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今河南鄢陵)。同年五月二十三日,郑庄公的军队在鄢地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再度逃到卫国的共地(今河南辉县),因此故称共叔段。

当时,卫国国君卫桓公因弟弟州吁骄横奢侈,于是罢免他的职务,州吁便出国逃亡,请求与共叔段结交为朋友。郑庄公二十五年(前719年),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继位后,联合宋国、陈国、蔡国替共叔段攻打郑国。联军包围郑国都城东门五天后撤军。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后,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

有关“共叔段”的历史故事

  • 段姓起源和来历源自郑武公儿子共叔段以祖先名为姓

    duang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大叔版块的。他是郑皇室的儿子。后来因为叛乱死在了另一个国家。他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最终形成了duang氏族。二是源于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比如忽必烈死后,很多白族人都改成了duang。第三,源于老二,其子被封于段干邑,其后人以为氏,后演变为段、干。duang1的由

  • 段姓起源和来历源自郑武公儿子共叔段以祖先名为姓(段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

    duang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大叔版块的。他是郑皇室的儿子。后来因为叛乱死在了另一个国家。他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最终形成了duang氏族。二是源于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比如忽必烈死后,很多白族人都改成了duang。第三,源于老二,其子被封于段干邑,其后人以为氏,后演变为段、干。duang1的由

  • 郑庄公是怎么打败他弟弟共叔段的?

    说到郑庄公其实就不懂不说这个共叔段了,这两个人真的是斗了很久很久,但是以共叔段失败告终,但是其实很多人都感觉到了,那就是这个郑庄公啊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杀掉共叔段的但是就是不杀,感觉像是在磨死他,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郑庄公老谋深算,步步为

  • 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她究竟有多偏心?

    武姜,姜姓,名失考,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公元前761年,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爱子叔段武姜是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武姜嫁给郑国国君郑武公为夫人。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

  • 共叔段:郑庄公的同母弟,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共叔段,姬姓,名段,春秋时期郑国宗室。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为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庄公即位后,受封京城,时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深得母亲武姜钟爱。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受到郑庄公镇压,兵败逃亡共地,故称共叔段,最终客死他国。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郑武公十年(前

  • 有哪些与共叔段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共叔段,姬姓,名段,春秋时期郑国宗室。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为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

  • 共叔段是什么时候的人(共叔段是哪个朝代的人)

    共叔段是什么时候的人?共叔段是春秋时期郑国人。共叔段(前754年―?),姬姓,名段(一说名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武姜。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

  • 共叔段怎么读(共叔段读音)

    共叔段怎么读?共叔段读:gōng shā duàn共叔段(前754年―?),姬姓,名段(一说名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武姜。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

  • 郑庄公剿灭了共叔段的叛军,共叔段的儿子最后命运是什么?

    很多时候做事情不能做得太决绝,郑国的共叔段就是这样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共叔段享尽母亲姜氏的宠爱,甚至很多次跟郑武公请求要让共叔段做储君,后来没有成功也跟即位的郑庄公请得了郑国最为富庶的京城分封给了共叔段。共叔段在京城里修筑城墙、操练兵将,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要跟自己的哥哥郑庄公争夺郑国。《左传》载:“大叔

  • 剿灭共叔段之乱的最大功臣:公子吕

    郑武公、郑庄公时代,郑国公族子弟还是相对团结的,至少大多数公族子弟都围绕在郑庄公的身边,唯独就出了个共叔段。但这个共叔段除了姜后支持,满朝群臣大抵都是反对的。共叔段的野心很早就被群臣所知,很多臣子也都积极向郑庄公进谏,要求及早处置共叔段。郑庄公的言辞,大抵意思就是共叔段多少还是自己的兄弟,而且共叔段

  • 郑庄公隐忍,共叔段愚蠢,武姜偏执,造成母子三人相残

    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能参与周王朝的决策,还获得大片土地的封赏。因此,在很短时间内,郑国就从一个二流小国,摇身变成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郑武公的妻子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出生时难产,因此名叫寤生,小儿子共叔段出生时相当顺利。《史记》有记载,“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

  • 春秋真正的第一个霸主郑庄公:击败周王室第一人(共叔段之乱)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始,春秋时代,一直是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这个时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春秋五霸的轮流坐庄,从落魄到霸王的血泪史,从霸王到亡国的沧海桑田,重大的战争战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败,有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有楚怀王饮马黄河的扬眉吐气;杰出的人物也很多,杰出人物的离奇身世很多

  • 繻葛之战:郑庄公的这次尝试彻底开启了春秋时代(共叔段之乱)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

  •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郑庄公小霸)

    郑庄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 — 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背景: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

  • 共叔段人物生平简介,共叔段是什么人?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武姜因此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

  • 郑庄公成功的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共叔段之乱,是《春秋》一书第一年所记载的唯一一件与鲁国无关的事件,原文为“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而《春秋》据儒家所说,为孔子亲自笔删鲁国旧史而成,被认为包含了儒家的精神,即所说的微言大义。而作为儒家《春秋》学的三个代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对此有各自的评价。但基本都认为郑庄公与共叔段都

  •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

    郑庄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 — 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背景: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

  • 春秋历史:武姜为何偏爱共叔段?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常说的“偏心”。对一个母亲来说,不管她在深宫还是在农家,最偏爱的一般还是小儿子,不然怎么还会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春秋武姜偏爱共叔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