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被谁夺位,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

建文帝被谁夺位,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4/3/10 19:11:44

建文帝登上皇帝之后,朝廷因为朱元璋早已经为他考虑过,朝廷稳定,大权在握。而建文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的叔叔堂兄堂弟们都有一个小小的王国,担心他们势力变大,反对自己。于是,建文皇帝开始削藩了。而因削藩而失去帝位,这是建文帝事前没有想到的。

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燕王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谁都看得出他是要夺江山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人们都在心中暗自猜测。当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朱棣却发现找不到建文帝的影子。

难觅遗踪,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于是,产生了很多种说法。

说法1:自焚说。

《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说法2:出亡说。

《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怀 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

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起 来。我"天子"玺(白石)们发现,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体。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神宗曾向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

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谷应泰《明史纪事 本末》中的记载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 (qiè),曰:"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

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 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吴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臣名贤,应贤无疑。"亦祝 发。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随亡,帝曰:"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势必穷诘;有等妻子在任,心必萦系,宜各从便。"

御史曾 凤韶曰:"愿即以死报陛下!"帝麾诸臣,大恸,引去若干人。九人从帝至鬼门,而一舟舣(yǐ)岸,为神乐观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臣固知陛下 之来也。畴昔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乃乘舟至太平门,升导至观,已薄暮矣。俄而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同至。

上面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的确让人有所怀疑,可谷应泰偏偏讲得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真假难辨。建文帝到底是自焚而死呢,还是由密道逃离南京?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当年清朝编修《明史》之时,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撰写《明史·恭闵帝本纪》的徐嘉炎认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逊国外逃。

而同在明史馆的著名学者朱彝尊则相 信《明实录》的记载,认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正如我们所见,《明史·恭闵帝本纪》便有如下的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看来当时谁也拿不出证据 证明自己的观点,只好选择这种折中的意见。

现在,随着对建文帝出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史料掌握的不断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自焚而是出亡的人渐多。那么,明成祖朱棣礼葬的是建文帝吗?有人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马皇后。朱棣在废墟中找到的尸身面目全非,难以分辨真伪。而且,史料没有发现安葬马皇后的记载。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中后期竟然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可见当时的人也都不认为真的安葬过建文帝,因此不用祭奠扫墓,时间久远就变得无人知晓了。其实,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礼 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但这并不影响举行礼葬仪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

另外的一个疑点就是城破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长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皇子:长子朱文奎,7岁,次子朱文圭,2岁。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当时已经57岁了。由于一直被关在宫内,出来时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然而作为建文帝长子的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 岁矣,莫知所终"。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没有理由相信建文帝不能出亡。而且,所谓的"靖难之役"长达4年,并非朝夕之间,建文帝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朱棣进入南京时,江南、西北、西南、东南等大部分还都不在朱棣的控制之下,建文帝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攻。所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究竟如何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和李渊有什么关系,杨广和李渊是亲戚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在隋朝三征高句丽

  • 川剧变脸是怎么做到的,川剧变脸的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

  • 司马懿的妻子是谁,张春华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春华(189-247年),河内郡平皋县(今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人。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粟邑县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正妻,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母亲,追谥宣穆皇后。简介张春华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张汪曾担任粟邑令,其母山夫人则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从祖姑,所以张春

  • 《赵氏孤儿》的作者是谁,《赵氏孤儿》故事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纪君祥[元](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录鬼簿》记他与郑廷玉、李寿卿为同时人。现代研究者考知李寿卿为至元(元世祖年号)间人,由此可推知纪君祥的活动年代。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1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

  • 明朝三公是什么官职,明朝三公主要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公,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制,为最高辅政大臣。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论道经邦,變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一说指司徒、司马、司空。《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日司徒公,二日司马公、三日司空公,各兼二卿。”战国至秦习惯用称辅佐君

  • 巨人传的作者是谁,拉伯雷的简介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弗朗索瓦·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之一。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1483年(一说1494),拉伯雷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希农城,十几岁后,拉伯雷接受了宗教教育,进修道院当了

  • 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下里巴人,是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相传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战国后期著名的词赋家,当过楚怀王和楚襄王的文学侍从。可能是楚襄王对屈原“自投汨罗以死&rdqu

  • 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伤寒杂病论》是怎么写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

  • 李焕英角色的原型是谁,李焕英简介故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焕英(1953年-2001年),喜剧演员贾玲的母亲。也是小品《你好,李焕英》和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李焕英角色的原型。人物轶事2001年,贾玲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班,开学一个月后她收到了来自家里的噩耗母亲意外从拖拉机上摔下来,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当时贾玲母亲她妈妈和爸爸一起去通稻草,拖拉机

  • 阿炳简介生平故事,阿炳的作品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