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教九流是什么意思,三教九流哪三教哪九流

三教九流是什么意思,三教九流哪三教哪九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4/3/10 19:12:03

三教九流,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的。

它是指宗教或者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后来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我们现在用这词也是指代这种含义,本身所具备的贬义已经微乎其微了。

不过,在中国古代,三教九流其实是古人根据不同地位和不同职业名称所划分出来的社会等级,其中更是带有浓重的阶级性,其中的褒贬色彩也是异鲜明。

“儒”字

那么三教九流之说究竟代表了什么呢,我们先说没有争议的“三教”,它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说到这不少人就说了,儒家只是孔夫子创立的一个学派,怎么会是一个“教”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儒学”、“儒家”、“儒教”三者之间的区别了。

这三者都是儒教化产物,儒学是指一个学说,又可以说成是儒教的核心思想,而儒家则是指一个阶层,也就是一个学派,而儒教可以看成是一种信仰,在广义上它也算是一个宗教,但和现在意义上的宗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道教是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他们主要追求的是“道”,老子被人们称为道教的教祖,而老子的《道德经》则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后来道教在历史中一直在变化和发展,由于其演变过程太过复杂,飞鱼暂不细论。

佛教僧人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如果要找出一个中国古代的代表人物,当属唐三藏莫属,他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自然也不消细说。

三教比较好理解,也比较没有争议,那么下九流指的是哪些人呢?说此之前,我们先说说上九流和中九流。

上九流和中九流。

九流在历史上有很多版本,而且又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之别,很明显,这是根据民众所处的地位或者从事的职业进行的等级划分,当然在不同的朝代九流指代的含义也不同,不过后来人更为习惯称之为划分职业的依据。

我们就来说说通常情况下九流所代表的职业,上九流一般是指帝、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民、工人、商人,这里就要重点说下商人,因为现在的商人那地位可是相当高,早已不是古代人所嫌弃的职业了。

影视中的帝王

中九流一般是指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人、道士、 尼姑,这类人虽然处于中九流的地位,但是他们却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里面的医生是救命的,放在现在也是,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危难时刻也是冲在最前,这里必须要致敬。

而上九流和中九流中的一些职业,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比如说曾经最为显赫的职业帝王,不过上九流和中九流所代之的职业,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由于版本太多,还有一些顺口溜,飞鱼暂不一一列举,请各位看官海涵。

下九流。

下九流,顾名思义是古代从事职业之位最为卑贱的一些人,当然也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一些人,不过在古代他们虽然地位卑贱,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想也是,人人都想成为人上人,但又不可能人人都会成为人上人,卑贱的工作没人做,古代的秩序那还不乱套了?

古代更夫打更的装备

至于下九流都是指哪些人,当然也有很多版本,毕竟在古代卑贱的职位也并不是只有九种,而飞鱼就以其中一个顺口溜说起吧,这个顺口溜就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八叫九卖糖。

巫,这个职业其实就是古代那些自诩可以画符驱邪巫师,娼就不解释了,大神是指古代宣称可以用跳舞形式治病的巫,梆是指古代的更夫,也就是以打更的形式报时辰的人,剃头顾名思义就是挑担为别人理发的人,吹手是指古代的吹鼓手和喇叭匠。

戏,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唱戏的人,后来就泛指登高台演出的人,因为古代人唱戏需要搭戏台,这样才能被观众看得清晰,其实和现在演员并不太一样,把二者等同,或许只是一种不准确的对等,至于能不能对等,全凭看官自断。

戏子

叫,是指古代的乞丐,为称他们为叫呢,其实是指他们乞讨的方式为叫街,类似于“行行好,给点饭钱吧”之类的,卖糖指古代的吹糖人,也有一说是指扛着棍子,棍子上方用东西包裹并且插了很多糖葫芦沿街叫卖的人。

不过下九流包含的这些职业,不少都已经消失不见了,剩下的一些没有消失也已经改变了最初的谋生方式,比如说更夫,现在早已经消失了,想知道时间看看手机或者手表就行,再比如说剃头,现在就被称为理发师,更不会挑着担着给别人理发,而是坐在店中等待客人自动上门。

此外有些用来指代职业的词语,有些在现在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说这个大神,现在则更是用来指代游戏中或者其他行业中很厉害的人。

结束语:

中国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那么下九流指的是哪些人?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其实下九流指代就是从事卑贱职业的一类人,而具体指代那些也有不同的说法,上述只是其中的一个版本而已,不过说来说去都是没有脱离古代的阶级性。

影视中的乞丐

需要格外说明的是这种对社会人群的分类方法其实是封建思想中的糟粕,即使放在古代也只是一种市井文化,并不被当时主流士大夫阶层所认可,所以这也导致了九流在不同封建王朝就会出现不同的版本。

所幸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这种阶级性,正所谓:人人平等,也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至于能不能当上“状元”,那就要看能不能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把自己的专业和知识发挥到极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田忌的简介生平,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军,一生勇猛善战,知人善任,宽宏大量,是齐国的中流砥柱,为齐国成为战国七雄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史学家都对田忌的评价很高,认为如果没有他,齐国的称霸事业不会这么顺利。田忌田忌最先被人们所熟知的事情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忌赛马,那时候他与齐威王的关系很好,君臣经常在一起赛马,可是

  • 盖世太保是什么意思,盖世太保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盖世太保,相信很多朋友们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盖世太保德文的缩写是Gestapo,意思就是秘密警察。这里要注意的是,盖世太保并不是它的正式名称,而是对其职能性质的一种统称。盖世太保的正规名称是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处,处长是海因里希·缪勒。至于要说起盖世太保的来龙去脉的话,那就要从希姆莱

  • 昭陵六骏分别叫什么,昭陵六骏浮雕石刻是纪念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2岁的李世民,攻打郑国王世充的时候,骑马在京郊胜景的邙山,南望雄伟的洛阳城,仔细观察王世充的敌情,坐下战马一声长嘶,打破了时空的寂静。这匹战马有个诗意的名字“飒露紫”,飒露突厥语,意思勇敢的意思。说起李世民的战马,让我们从这匹战马“飒露紫”说起。李世

  • 黑色星期五是哪一天,黑色星期五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的宗教信仰:耶稣基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词语来源黑色星期五源于西方人的说法。

  • 建文帝被谁夺位,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文帝登上皇帝之后,朝廷因为朱元璋早已经为他考虑过,朝廷稳定,大权在握。而建文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的叔叔堂兄堂弟们都有一个小小的王国,担心他们势力变大,反对自己。于是,建文皇帝开始削藩了。而因削藩而失去帝位,这是建文帝事前没有想到的。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燕王

  • 隋炀帝和李渊有什么关系,杨广和李渊是亲戚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一说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人。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在隋朝三征高句丽

  • 川剧变脸是怎么做到的,川剧变脸的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

  • 司马懿的妻子是谁,张春华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春华(189-247年),河内郡平皋县(今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人。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粟邑县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正妻,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母亲,追谥宣穆皇后。简介张春华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张汪曾担任粟邑令,其母山夫人则是“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从祖姑,所以张春

  • 《赵氏孤儿》的作者是谁,《赵氏孤儿》故事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纪君祥[元](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录鬼簿》记他与郑廷玉、李寿卿为同时人。现代研究者考知李寿卿为至元(元世祖年号)间人,由此可推知纪君祥的活动年代。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1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

  • 明朝三公是什么官职,明朝三公主要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公,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制,为最高辅政大臣。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为三公,论道经邦,變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一说指司徒、司马、司空。《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日司徒公,二日司马公、三日司空公,各兼二卿。”战国至秦习惯用称辅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