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3 更新时间:2024/3/10 18:59:47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一种学习思想,意思是西方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然后用来抵御他们的侵略。这里的“夷”就是洋人的意思,不过为什么要用“夷”来形容洋人呢?“夷”在古代的意思非常多,有平安、杀掉还有姓的意思。旧时代也会用来称东方民族和外国人。但要是用来形容外国人的话那就是当贬义词再用了,那“夷”到底是怎么完成这个转变的呢?

晚清时期有一句话最为人熟知,那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夷,最早是指华夏以外的其他部族。到了清朝,“夷”字被广泛使用,特指外国人。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野蛮的、未开化的,歧视的意思很明显。外国人对于中国人如此称呼自己非常不满,为此多次抗议,甚至不惜动武。中国人抵抗侵略,外国人抵抗歧视。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外国人抗争史。

为何说一部“夷”字史就是半部外国人抗争史,而不是全部呢?因为,中国人最早使用这个字的时候,外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歧视用词。夷,在外国人看来,就是“陌生人(Stranger)”或是“外国人(Foreigner)”的意思。但外国人后来慢慢发现,似乎不是这个意思,总有歧视的意思在这里面,更像是“野蛮人(Barbarain)”,最早醒悟过来的便是英国人,但中国人称呼他们为“夷”已经有了近二百年的历史。

1832年,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商馆的高级职员胡夏米来到上海,致信苏松太道道台吴其泰要求通商。吴其泰非常讨厌洋人叨扰,他称呼洋人的船只为“夷船”。胡夏米对“夷”字提出抗议。吴其泰使用“夷”字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挑刺儿的。他解释说,中国早就有“东夷”的说法,不存在歧视。胡夏米说,我们大英帝国在西边,怎么能用“东夷”呢。再者,你们苏东坡先生早就说过,“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譬如禽兽然”。你们本来认为“夷”就是禽兽,是绝对的歧视。英国人如此较真,还如此懂行,吴其泰怕了,立即改口称“英商”。

1833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创办了一本《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本期刊的主要任务就是蒙中国人,希望改变中国人自大无脑、愚昧无知的现状。此时,郭实腊在中国已经生活、工作十多年,精通中。他对中国人使用“夷”字贬损外国人非常敏感,他立志要改变中国人这种歧视观念。他在期刊中多次撰文反驳外国人为“夷”的说法。

比如,他引用中国汉代大儒扬雄的说法,“天下有三门: 由于情欲,入自禽门; 由于礼义,入自人门; 由于独智 ,入自圣门。”他认为,西洋人一样知礼行义,应该入人门,所以不能称为野蛮人,不能称之为“夷”。为此,郭实腊还提出了建议,希望用“远客”一词代替“夷”。中国人自古有“怀柔远客”的说法,而且“客”与“主”相对应。郭实腊的另一个建议就是,用具体的国名直接称呼,比如英国人、德国人。不管别人用不用“远客”这个词,反正郭实腊一直坚持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统帅义律与清朝官员多次通信,也曾对“夷”提出抗议。他指出,中国官方的文书中,屡屡将西洋人称为“夷”,英国人是不能接受的。尤其是中英双方交流的书信,也同样大量使用“夷”字,无法体现平等。

其实,在当时的双方交流中,还远不止一个“夷”字那么简单。中方这边,大量的用词用语都是居高临下的,如“天朝上邦,抚驭四方”,“四海宾夷”。英国人就很不爽,明明我们是世界最强大的文明国家,怎么到中国就成了“夷”呢。中方坚持用“夷”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中国是天朝上国,是中央之国,其他国家,无论大小、远近,都是中国的藩属国,都需要向中国朝贡的。

即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仍在大量使用“夷”字。1842年,魏源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魏源提出了“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虽然承认洋人有好多东西比中国先进,也知道要向洋人学习,但仍把洋人称为“夷”。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还是不服的,仍有一种蔑视、贬损的心理。

外国人对“夷”字的抗议,本质原因还是追求一种国家与民族间的平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两国提出,要在北京驻扎使节。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做法。但清廷大为惶恐,怕洋人借机窥探紫禁城的动静。再者,外夷怎能常住在中国的京城呢,不符合天朝的祖制。

外国人的抗争终于在1858年发生了转折。6月,《中英天津条约》谈判,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力争要避免中方再用“夷”字。在《天津条约》的签订时,英方坚持 “夷”字禁令要写入条约中,中方无奈答应。条约第五十一款中写道:“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至此,西洋人对“夷”字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但“夷”字在中国并没有完全被禁止。虽然公开的文书中,不再使用“夷”字,但在很多私下场合,在民间,“夷”字仍在大量使用。甚至有个别官员,偶尔忘了这个规定,依然会用“夷”字来称呼洋人。上海一位道台就曾犯过此错误,被敏感的英国人发现后,不得不向洋人道歉。

“夷”字的大量使用,其实不光是代指西洋人,对东洋的日本人也同样以“夷”贬损之。为此,日本人也曾大动干戈。甲午战争前后,在中方的各种文书,常常将日本称之为“岛夷”。战前,日本虽有意见,但不敢抗议。战后,日本胜利,硬气了很多。日本驻华公使林董特别就此事致函中国总理衙门,要求中方禁止再对日本人使用“岛夷”一词。中方开始采取的是拖延、敷衍的态度,引起日方不满。日本向清廷施压,要求光绪皇帝出面,颁布谕旨,禁止对日本人贬损。光绪无奈,只能照办。堂堂一个皇帝,竟然为此事,专门下圣旨。从此,“夷”字在中国官方的文书中彻底消失。

一个“夷”字,仅在清朝大约就使用了二百多年。这二百多年,就是对洋人的贬损史。一个“夷”字,代表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但暴露的则是自己的妄自尊大、愚昧无知。为了一个“夷”字,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真的存在有800年吗,周朝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周朝是分东周和西周的。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的夏商周这个断点来断朝代的话,那这个东周和西周两个朝代的加起来的时间差不多是790多年,也就是差不多接近800年,所以按照常规的断代来说的话,周朝是的的确确长达800年的,如果要说具体的数字的话,那就是790多年。790多年放在中

  • 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王宝钏有历史原型人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薛平贵和王宝钏或许老一辈的人会更加了解,因为很多戏曲就是专门讲述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不过薛平贵和王宝钏都是传说人物,正史上并没有他们二人。在戏曲里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女儿,此后爱上薛平贵,不惜和父母闹翻也要下嫁给他。此后薛平贵成为朝廷重臣,夫妻二人也收获了好的结局。不过传闻王宝钏是有历史原型的,这

  • 杨修被杀的真实原因,杨修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修的死一直伴随着很多争议,曹操到底是嫉妒杨修的才华、还是因为杨修太聪明、或者说杨修做了跨界的事情,才导致最后招来杀身之祸呢?可能这些原因都有,实际上杨修在当时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而且非常受到曹操的重用。杨修出身名门,而且更是比自己的父亲杨彪多了几分自信和能力,这也是他被曹操重用的原因之一。

  • 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问了这个亡羊补牢都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其实大家估计有知道,但是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些不知道的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这个这个亡羊补牢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寓意吧!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出了问题之后不要一直在那懊悔不做改变,需要速度的想出补救的办法,然后去解决,

  • 胡宗宪结局是什么,胡宗宪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宗宪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抗倭名将,他是嘉靖皇帝时期的大臣。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人应该对他很有印象,他虽然在站队上属于严嵩一党,行为做事也是老谋深算,但其实胡宗宪却是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人,而且光明磊落,也毫不惧怕别人的指责。可是,这样厉害的胡宗宪,最终却是含冤而死,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嘉靖四

  • 赵州桥位于哪个省份哪个县,赵州桥具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赵州桥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吧,很多人都在课本上有学习到,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座桥梁了,那么最近也有很多人都在问了,这个赵州桥具体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说赵州桥位于哪个省份哪个县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

  • 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怎么评价蔺相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蔺相如小编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蔺相如是古代非常出色的一名外交家,军事家,政治家,当然了,有关蔺相如大家知道最多的还是他的完璧归赵。其实,最开始蔺相如并不受到待见,因为蔺相如的出身不是什么名门贵族,不过,真正的使蔺相如能够得到重用的还是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得到了赵国的器重,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古代蔺相

  • 罗艺是怎么死的?罗艺为什么要反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也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年代,也许正因为它是战乱年代,所以能平战的人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演义小说中,罗艺罗成父子二人也是那个年代的好汉。不过,罗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罗艺却真实存在,并且效忠李渊。但后来,李世民称帝之后,罗艺位比三公,却起兵反叛,终究不敌,被抓斩首。那么,既然有了不低的地位,罗艺为什

  • 鬼吹灯一共有多少部,鬼吹灯八部剧情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这个龙岭迷窟算是看得入迷了,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但是结果却非常的尴尬啊,其实不是拍得不好,而且太短了啊,真的是把人看得不过瘾就这样结束了,真的是烦,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再来回顾回顾小说的剧情,下面给大家带来鬼吹灯的八部剧情详解,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过程却异常的复杂

  • 灵渠位于什么地方,灵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灵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城边,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