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结局是怎么死的,张仪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张仪结局是怎么死的,张仪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4/3/3 0:04:54

近日,以战国为背景的连续剧《芈月传》热播,该剧是以秦国宣太后为原型,以戏说的方式讲述了她如何从一名楚国陪嫁的滕妾华丽变身为秦国后宫之主,并成为历史上首位执掌权柄、参政议政的太后。

剧中有位重要配角,在女主角宣太后的人生转折中起过莫大的作用,此人正是后来被秦惠文王拜相的张仪。说起来,这位舌灿莲花的张子,在战国诸子百家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汉书.艺文志》将张子十篇归在纵横家的著述中,怎奈今已失传。

诸子的上一篇曾说到过神秘莫测的鬼谷子,而张仪恰恰是信史中明文记载的鬼谷子弟子之一,见史记张仪列传。根据吕氏春秋和史记索隐,张仪出身于魏国公族的旁支。

何为公族?春秋时期的公族为诸侯国公室的同族,但后来,实力很强的卿大夫也有些渐渐获得了公族身份,甚至将原来的公室取而代之,例如三家分晋。

简言之,张仪的祖上应该是公卿阶层,但照后来他在楚国被人怀疑偷窃的事情来看,到他这一辈,他们家是家道败落了。

楚国受辱

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出师之后,游说于诸侯。当他来到楚国,一开始楚国令尹昭阳接见了他并且请他一块喝酒。可是后来昭阳的宝贝玉璧不见了,大概是酒酣耳热之时拿出来显摆,显摆了一圈玉璧却无影无踪下落不明。

这还了得,那可是楚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啊,国宝丢失自然得查,查了一圈不知怎的,嫌疑落到了张仪头上,可见张仪是在座诸人中最为寒酸落魄也是最像小偷的。

严刑拷打一番之后,张仪就是不承认偷了玉璧,昭阳不得已把他放了,想想也是,捉贼要拿赃,玉璧这东西不小,张仪身上该搜的地方也肯定搜过了,无凭无据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把人扣下留着过年不成?

和氏璧如何辗转流落赵国,引起了秦赵纷争,还是一桩无头公案。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不过数十年,它便随着赵国覆亡又落入秦始皇之手,用和氏璧雕琢成的传国玉玺,其历代传承和离奇失踪又是另外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了。

话说张仪在楚国受辱,便转头去其它地方谋出路,当他再回到楚国的时候,是替秦国做事,诈的楚王疏远齐国并丢失即将到手的秦国六百里土地。

当初诬陷我偷了玉璧,还对我用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必偷盗你们楚国的土地城池。” 这是张仪在秦国刚刚上位时传给楚国令尹昭阳的话,果然,他说到做到了。此事容后详述,先按下不表。


张仪入秦

史记中关于张仪入秦过程的记载颇有些像小说情节。当时,苏秦已经取得赵肃侯信任,欲与诸侯订立合纵盟约,同时想让一个信得过的人掌握秦国权力,使秦国不要过早破坏他的计划。思来想去,苏秦想到了师出同门的张仪,于是派人引导落魄中的张仪来到赵国投靠自己。

然后,苏秦故意激怒张仪,好几天不见他,见了他便给他吃下人的饭菜。张仪原本以为有同门之谊,苏秦一定会善待自己,却没想到受此羞辱,而且苏秦在诸侯间穿梭结盟,关系网遍布六国,张仪一气之下就去了秦国。

苏秦见张仪果然赴秦,便遣人暗中跟随,奉以车马金钱,等到张仪被秦公驷用为客卿来筹谋攻伐诸侯的时候,再告知张仪事情的原委和苏秦的苦心。于是出于感激之情,张仪对苏秦派来的人承诺,苏秦在时,他便不会谋赵。

照史记中的这段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同时代人,且苏秦出道是早于张仪的,后来的资治通鉴及其它一些史书也沿用史记的说法。

但是在近代,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书》(简称帛书)之后,很多学者认为,苏秦出道和活跃的年份要比张仪晚,所以不可能引导并资助张仪入秦,就连苏秦的合纵与张仪的连横也不是同时期的事,真正与张仪的连横策略在同一时期相抗衡的,是犀首公孙衍的合纵之策。

这个新的推论是颠覆性的,但由于帛书和史记与战国策一样,均成书于西汉,孰是孰非还无法盖棺定论。苏秦张仪谁活跃的年代更早,作者一个非专业人士,自然不敢乱说,只不过太史公将苏秦暗助张仪入秦描写得如此戏剧性,作者是暗自腹诽过的。

谋取魏地

张仪在秦国为客卿时,与公子华攻下魏国蒲阳后,他不但说服秦公把蒲阳还给魏国,并送公子繇质魏。在此基础上,张仪说服魏国与秦修好,魏国献出上郡、少梁作为谢礼,张仪因此功拜为秦相。

这并不是张仪唯一的战功,后来,他又从魏国手里夺取了陕邑,将其地的魏人遣返魏国,并修筑上郡塞。公元前325年,秦公称王,也就是史上第一位秦王惠文王。

此后张仪为秦国马不停蹄地奔走游说,与齐、楚之相在啮桑会谈,后来还为了秦国跑到魏国去实施无间道。

本来魏王以张仪为相,一来看重张仪的才能,二来张仪是魏国人,结果张仪倒好,天天鼓动魏王向秦国服软低头,并且还私下里与秦王暗通款曲,配合秦国伐魏,致使魏国战败失地。

蒙在鼓里的魏王接着又被张仪忽悠:“魏国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且与齐国、楚国、韩国、赵国接壤,是个四战之地。魏国随便与哪一国结盟,都会引来边境其它三国的不满。

虽有诸侯合纵之约,但亲兄弟尚有争财产的矛盾,何况是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大王您要是不事秦,再惹恼了秦国,他们只要攻下卫国阳晋,截断赵魏之间的通道,那么等秦国伐魏时,赵国就不能南下救援。

又或者秦国迫使韩国与之联盟攻伐魏国,韩国惧秦而不得不从,那时候魏国的灭亡简直就在须臾之间。我替大王筹谋,莫不如事秦,这样一来其它几国想要动魏国,就不得不先掂掂秦国的分量。

何况秦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背靠秦国而弱楚,反而能使魏国得利。我把情况给您分析了一遍,您要是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别到时候秦国甲士打到家门口的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一出无间道的戏唱的那叫一个好,和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跑到齐国去做官如出一辙,不愧是同门师兄弟,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巴蜀之争

魏王还真听从了张仪的计策,派他到秦国做中间人向秦国示好。张仪回到秦国后,复出为相,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

秦国旁边的两个小国苴和蜀打起来了,苴侯逃到了巴国。巴蜀本来就是宿敌,但是估摸着光靠自己也打不过蜀国,于是巴国找带头大哥秦国帮忙约架。

秦惠王欲发兵伐蜀,但是蜀道险狭难至,而且这个时候韩国正在入侵秦国,到底先伐韩还是先伐蜀,秦王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主张先伐韩的张仪与主张伐蜀的司马错,在秦王跟前展开辩论。

张仪主张伐韩,意在使秦国东出争利于三川,并且可以劫持周室 “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张仪的主张固然不错,但问题是秦国东出争利的时机还未到。

司马错认为,秦国地小民贫,当务之急是广地、富国、强兵,拿下巴蜀,“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而且秦国出兵伐蜀本就是以“禁乱止暴”的名义,既得了好处又师出有名。

反之,出兵伐韩进而挟持周天子,会使秦国恶名在外,若引来山东诸国的攻伐,此时的秦国还不具备和六国抗衡的实力。

秦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出兵伐蜀,灭之。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张仪也参与了平定巴蜀的军事行动,在吞并巴蜀之后,秦国在此先后设立巴郡和蜀郡。

从以上这些事情看来,张仪并非人们固有观念中只靠一根舌头就发迹的酸文士,其实他出将入相、外交谋略,样样都来得。怎奈司马迁不待见纵横家,他的描述容易使人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巧计乱楚

几年后,张仪出使楚国,将楚国上下搅得一团糟的戏码,正式开锣了。那时候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又担心齐楚之间的合纵之约,于是便派出张仪去搞破坏。

张仪向楚怀王许诺,只要撕毁与齐国的盟约,秦国便会奉上宗室之女,并带来商於六百里之地作为陪嫁。楚王一听,秦国开出了如此之好的条件,这大便宜不捡白不捡哪,不顾陈轸苦口婆心的劝阻,立马就跟齐国毁约了。

等楚王派人跟随张仪回到秦国,准备交接土地时,张仪假装摔伤了,三个月不上朝,不见楚使。一脑袋浆糊的楚怀王居然还没反应过来上当受骗了,反而觉得是不是秦国怀疑我没有真正跟齐国绝交啊。

于是他干了一件令人发指的蠢事:公然把齐王骂了一通,向秦国显示诚意。这个举动反而促成了齐国与秦国的结盟,使楚国更加孤立。当然了,张仪之前许诺楚国的土地,还是没给。

张仪:你问我要六百里土地?我只有六里,你要不要?

楚怀王:我们明明说好了的,What are you 弄啥嘞?

张仪:逗你玩儿的,你还当真了!

咱们英勇无畏的楚王气坏了,依旧忽略陈轸的劝阻,悍然发兵攻打秦国,于是乎,记恨楚国毁约的齐国,这次和秦国联手,打得楚国大败。楚国人死了不少,土地也没要到,反而还倒贴了几座城池。


秦国一直垂涎楚国的黔中,就派人跟楚怀王商量,想用武关外的土地跟楚国置换黔中。

视土地为粪土的楚怀王又做出了一件非常牛气的事儿,他让人给秦王回话:“土地我可以不要,你们把张仪送来,我情愿把黔中送给秦国。”楚王要张仪干嘛?让他转会到楚国俱乐部效力?当然不是,他是想要杀掉张仪出气。

杀掉一个人让自己高兴,和黔中这个秦楚边界的门户之地,孰轻孰重,楚怀王眼都不眨地做出了决定。

秦惠王面对同样的选择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为了获取日后进攻楚国的门户跳板,他可以牺牲张仪。而张仪也不愧是秦王的好基友,他自动自发地要求去楚国完成这项交易。

惠文王问张仪:“爱卿你耍弄了楚王,此去不怕他报复你吗? ”

张仪说:“大王您放心吧,我有吉祥三宝,不会有事的。万一这次栽了,为了秦国能够取得黔中,我也是万死莫辞。”

张仪为何如此自信,他的吉祥三宝到底是什么?第一是秦楚的实力对比,第二是楚国大夫靳尚,第三是楚怀王的夫人郑袖

一方面,在秦强楚弱的情况下,楚王是不是真的敢杀张仪,还不好说。

另一方面,张仪和楚国大夫靳尚交好,靳尚又是楚王夫人郑袖在宫外的得力助手,而楚王对这位郑袖夫人一向是言听计从的。只要靳尚能说动郑袖给楚怀王吹枕头风,张仪何愁不能脱身?

张仪之死

张仪成功说服魏王和楚王之后,又再接再厉,如法炮制,说服韩王、齐王、赵王和燕王,将合纵之约分而化之。

张仪游说列国,还未回咸阳,就听到了秦惠文王的死讯,惠文王嫡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是个爱举重的粗人,本不喜欢张仪的各种谋略计策,加上张仪在秦国的群众基础很差,无奈之下张仪又去了魏国为相,第二年便死在了魏国。

张仪这个人,估计因为才能出众容易得到领导的欢心,但在同事中人缘很不好,他在秦国排挤陈轸,在魏国排挤惠施,又和犀首公孙衍竞争了半辈子。

那张仪到底和芈月后来的宣太后,有没有关系?有,当然有啦,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姬妾,张仪是秦惠文王的下属,那芈月就是张仪的老板娘之一嘛。至于他们之间是不是惺惺相惜,有没有恩恩怨怨,作者摊手,我怎么会知道啦,我又不在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圣诞节歌曲《平安夜》作者是谁,平安夜歌曲歌词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安夜》(德语: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英语:Silent Night)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圣诞颂歌。这首歌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创作背景说到《Sti

  • 雄安新区在河北哪个市,雄安新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雄安新区(Xiongan New Area),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2017年,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

  • 复活节的来历和意义,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复活节的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节日起源《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是基督宗教最重大

  • 玛雅人对世界做了哪些预言,玛雅文明的五大预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关玛雅人的预言,从古至今都是很神秘的,为世人皆知的玛雅人的五大预言是什么,玛雅人对世界究竟做了哪些预言,有没有预言过玛雅人自己的灭亡,与探索小编来看看。1、预言玛雅人自己的灭亡在玛雅人的五大预言中,玛雅人预言了自己的灭亡,玛雅人深信《豹的预言书》的预言记载,认为自己的种族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将灭亡,并

  • 石达开宝藏是真的吗,关于石达开藏宝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时期著名将领,带领太平军东征西战,一时间风头无两。战争失败后,石达开被清军逼到走投无路,后来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也被处死。石达开死后,他生前藏宝的传闻渐渐在民间不胫而走,而且还有一张疑似石达开留下的藏宝图在民间流传。关于石达开藏宝的传说石达

  • 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谁,江南四大才子的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那他们之间如何排名呢?第一: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

  • 龙游石窟位于哪个省,龙游石窟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自从1992年被发现以来,经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关注。从金华市区出

  • 赵姬究竟有几个情人,赵姬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姬是秦王嬴政的母亲,嬴政一统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功绩显赫,贵为太后的赵姬,其爱情却婉约着秦时风月,有人称其淫荡,有人称其为爱执着,但感觉唯有赵姬自己知晓。赵姬原是赵都邯郸的一名歌姬,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婀娜多姿,不知道多

  • 郑和一共几次下西洋?郑和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98年,美国《地理》杂志评选一千年来,一百位对全世界影响、贡献最大的人物,中国仅有五人入选。他们分别是郑和、忽必烈、毛泽东、曹雪芹、朱熹、范宽,排在第一位的是航海家郑和。郑和作为一名航海家,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对我国的航海事业的贡献,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哪么郑和一共几次下西洋?郑和最后的结

  • 诸葛亮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观《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于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