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仲舒的主张的思想是什么,董仲舒的故事又有哪些

董仲舒的主张的思想是什么,董仲舒的故事又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85 更新时间:2024/1/26 5:22:16

董仲舒的思想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根据时代的需求,会提出与时代相符或者是具有预见性的思想。这些主张在当时或者是后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董仲舒作为我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呢?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照片

董仲舒是西汉初杰出的大儒,他根据西汉初期政治上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的思想主张,其中的一些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第一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提出的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汉初的政治需求,儒家的大一统、仁义、君臣伦理等理论似乎更适合汉武帝时期。于是董仲舒提出的这个深受汉武帝的欣赏,才有了著名了“天人三策”。儒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正统”思想。

第二种是为了加强君权才提出来的。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是认为人类的行为与天道运行是有关系的。人类社会的兴衰会影响天道,天上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等现象对人间的统治进行评判。本意是为了借助天对帝的行事进行一定的限制。

第三种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了。“三纲五常”思想自董仲舒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在中国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我们在继承这些思想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董仲舒的故事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不仅仅是著名的思想家,他还是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因此董仲舒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那么在他的生平中董仲舒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董仲舒人物图

关于董仲舒的故事,据相关历史资料的显示中,董仲舒的生平有两件轶事:“三年不窥园”、“有客老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在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读书学习,还常常学习起来忘记吃饭和睡觉。而他的父亲董太公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作息,他决定要在宅子后面建造一个花园,这样孩子在空余时间可以来花园溜达溜达,休息一下。在第一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则一边派人去南方学习如何建造花园,另一边则着手准备砖瓦等修建花园的材料。初建成时花园里阳光明媚,他的姐姐曾多次叫他来花园玩,他依然手拿书籍,专心看书。在第二年的时候,花园里建造了假山,旁边的孩子纷纷爬上假山上玩。唯独他头也不动的书写章。在第三年的时候,花园完工,好友前来观看,可他依旧埋头于书本中。

第二个故事:“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正在讲课,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董仲舒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客人说:“快要下雨了。”谁知董仲舒跟他开玩笑说:“住在巢里的知道外面在刮风,住在洞里的知道在下雨。您如果不是狐狸,那就是鼷鼠。”于是客人就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董仲舒的主张

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董仲舒。

董仲舒雕像

董仲舒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便是针对当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当时董仲舒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改,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依据“三统”,即黑统、白统和赤统来依循的。

他的第二个思想主张是提出了朱莫甘娜的“君权神授”理论。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中,所有君王的君位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当时西汉的开创者是一个平民,他要君临天下不仅需要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撑,更需要一种理论来加以强化他的帝位。董仲舒就因时制宜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不仅来自于祖先聚成,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这就为君权神授统治权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第三点就是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和信”。这一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和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矩。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董仲舒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无疑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理论都是错误和严重压抑人的个性的东西。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王保保是赵敏的哥哥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毫无争议,王保保是元朝的人。史料记载王保保是北元著名将领,曾经率领元军成功的平定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元惠帝画像身为元朝大将的王保保,在身世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王保保的蒙古名字是扩廊帖木儿,有人称这是北元当时的皇帝元惠帝赐给王保保的名字,即王保保实际上

  •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冼星海死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冼星海一生为了国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给了当时中国人民很多的激励与前进的动力。像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民族解放等等都符合当时国家的现状,冼星海总是能从现实出发创作出贴合人民的作品。冼星海照片但说到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就不得不说黄河大合唱,这应该算是冼星海影响最深的

  • 杨时见程颐于洛阳的故事,程颐是哪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程颐简介程颐是湖北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到双十年华他就敢以布衣的身份给皇帝上书,足见他的雄心壮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到北宋最高学府念书,写得文章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赏。他给皇帝上书指出了朝廷的危机并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大了。程颐图像程颐没有考中进士,他

  • 酒池肉林是什么意思,纣王酒池肉林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酒池肉林是指生活奢糜腐化,胡作非为,纵情享乐,原来的意思就是酒多肉多。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酒池肉林像纣王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为了排除异己,害死众多忠臣,而且手法都很残忍,比如剖开大臣比干的七巧玲珑心。不仅对大臣残忍,对百姓更是残暴,他发明了许多酷刑,如炮烙之刑,把活人绑

  • 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王莽篡汉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莽篡汉时间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卒于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出生在魏郡元城(现在的河北大名县东),他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平时生活简朴博学多才,最喜爱读书。后来在他伯叔父王凤的帮助下,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入朝为官。而这是王莽篡汉的开始。那么他到底是哪一年篡汉的呢?王莽篡汉插

  • 夏桀亡国的根本原因,夏桀的暴行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桀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一位只懂得贪图享乐,残暴荒虐的君主。根据记载,夏桀能文能武,本来可以成为明君,但是夏桀不把才华用在国事上。夏桀的故事他想出了很多残暴的酷刑,至今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夏桀喜欢奢靡的生活,他命人在皇宫之中修建了九个用黄金打造的柱子,每个柱

  • 卫青和平阳公主的爱情故事,卫青喜欢平阳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阳公主是皇帝的姐姐,虽然是女儿身,但是却有着非常正直的性格以及对于爱情一再的坚持。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是骁勇善战的大司马大将军。这样两个人的爱情真的是一段佳话。且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最终才走在了一起。但是在历史上对于平阳公主的记载并不是很多。那么到底两个人的爱情是怎么样的呢?跟小编一起分析一下。卫青

  • 杨贵妃怎么死的,谁逼迫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贵妃怎么死的到现在还颇有争议,《唐书》上记载,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号,天蒙蒙亮时,安禄山的造反,导致潼关被破,皇帝带着嫔妃、皇子皇孙、陈玄礼等向西跑了。那么往西是什么地方?是咸阳,咸阳离西安是很近的,但是在那时候,四十里路,这行人走了半天,中午时候到咸阳本想叫这的县令接待他们,可是这的县令一听安禄山

  • 袁世凯的后代都有谁,袁世凯有多位妻子和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世凯的后代:袁世凯介绍袁世凯的后代有多少?袁世凯是北洋军阀领袖,有“窃国大盗”的称呼,这个称呼叫了一百年。他就是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物理学家袁家骝身上因为“袁世凯孙子”的身份都会让官方觉得非常&ldq

  • 荆轲刺秦的故事,如果荆轲刺秦成功结果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荆轲刺秦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时期,由于各诸侯国处于混乱状态,所以战国时期的形势极其复杂。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所以在这个时期有很多让我们敬佩的英雄和很多让我们感叹的故事。电视剧《荆轲刺秦》的剧照荆轲刺秦的故事是我国战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最受争议和关注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