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崇祯自缢殉国,那么崇祯的子女都是什么结局?

明朝灭亡崇祯自缢殉国,那么崇祯的子女都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00 更新时间:2024/2/16 16:57:33

明朝灭亡崇祯自缢殉国,那么崇祯的子女都是什么结局?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因不肯受辱自缢殉国,那么他的众多子女命运又会如何呢?那位困扰清朝半个世纪的“朱三太子”又是谁?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献愍太子朱慈烺,明思宗的嫡长子,生母为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年初出生,次年便被册立为皇太子。李自成进犯京师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上书,请求让太子朱慈烺到南京监国,旋因京师沦陷未果。李自成入京后为收拢人心,封朱慈烺为宋王,并留于军中。

献愍太子朱慈烺剧照

不久,李自成东征吴三桂,令朱慈烺随行,结果兵败于山海关。吴三桂在击溃李自成后,本打算拥立朱慈烺为帝,但此时的朱慈烺却已不知所踪,或为乱军所杀。南明时期,弘光帝追谥朱慈烺为献愍太子,监国、鲁王朱以海则追谥其为悼皇帝。

怀隐王朱慈烜,明思宗嫡次子,生母为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年末出生,但不久即夭折。次年(1630年),明思宗追谥朱慈烜为怀隐王,并葬于翠微山。

定哀王朱慈炯,明思宗嫡三子,生母为周皇后,崇祯五年(1632年)年生,十六年(1643年)获封定王。李自成入京后为收拢人心,封朱慈炯为定安公,并留于军中。不久,李自成东征吴三桂,令朱慈炯随行,结果兵败于山海关,朱慈炯于乱军中失踪,最终下落不明。

崇祯皇帝剧照

明朝覆亡后,反清人士于起事之际,经常会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很多人误以为便是明思宗的嫡三子朱慈炯。其实,这些人口中的“朱三太子”实际上是明思宗的第五子朱慈焕,至于因何有此“误会”,缘于清廷故意混淆、歪曲真相。

永悼王朱慈炤,明思宗庶子,生母为田贵妃,生于崇祯六年(1633年),生前获封为永王。李自成入京后为收拢人心,赐予朱慈炤爵位,并留于军中。不久,李自成东征吴三桂,令朱慈炤随行,结果兵败于山海关,朱慈炤在乱军中跟随毛姓军官逃难,后在凤阳被一位王姓给事中收养,并化名为王士元。

影视剧中“朱三太子”形象

满清统一后,朱慈炤为避祸,定居在余姚,靠教书为生,一直不敢透露自己的身份。然而在1708年,年已75岁的朱慈炤终于被识破,被清廷逮捕后处于凌迟之刑,妻儿老小全部被杀。为掩人耳目,清廷故意将朱慈炤混淆为明思宗第五子朱慈焕,但朱慈焕年仅5岁便早夭,以故来证明朱慈炤的“朱三太子”身份为假。这个骗术,也是后世经常分不清朱慈炤、朱慈焕二人生平的主要原因。

悼灵王朱慈焕,明思宗庶子,生母为田贵妃,生年不详,年仅5岁即早夭,死后被追谥为悼灵王。据民间传说,朱慈焕在世时曾对崇祯帝讲,九莲菩萨(万历的生母李氏的封号)对他说,皇帝待外戚太薄,所以要让他的儿子全部都死掉。思宗听后大为惶恐,于是尊朱慈焕为“玄机慈应真君”,希望能感动上苍以消祸。

“朱三太子”曾困扰清朝半个世纪

正因为此,朱慈焕尽管早夭,但在民间极富神话色彩,所以反清人士于起事之际,经常会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这“朱三太子”便是朱慈焕。

悼怀王朱慈灿,明思宗庶子,生母为田贵妃,崇祯十年生(1637年),年仅2岁即早夭,死后被追谥为悼怀王。

悼良王朱某,本名、生卒年均不详,明思宗庶子,生母为田贵妃,年仅3岁即早夭,死后被追谥为悼良王。

坤仪公主朱氏,明思宗长女,生母为周皇后,早夭,生卒年不详。

长平公主朱媺娖,明思宗次女,生母为周皇后,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初封坤兴公主,后改封为长平公主(或为清朝册封)。明思宗殉国前,为防止公主遭受叛军凌辱,于是挥剑斫公主,断其左臂。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将公主嫁与周世显。顺治三年(1646年),长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而终,享年16岁。

长平公主剧照

在民间传说中,长平公主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盖世武艺,江湖中有“独臂神尼”之称。神尼收吕四娘等人为徒,积极进行反清复明活动。金庸小说《碧血剑》中的阿九公主、《鹿鼎记》中的九难神尼,以及梁羽生《江湖三女侠》中的独臂神尼,莫不是假借长平公主之名。

昭仁公主朱氏,生母不详,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思宗殉国前。为防止公主遭受叛军凌辱,亲手挥剑将其杀死,公主遇难时,年仅5岁。除以上三位公主外,思宗另有三女皆早逝,生母无考。

标签: 生母公主

更多文章

  • 《一团和气图》的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意思?出自成化帝朱见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气,弥勒

    《一团和气图》的作者是谁?想表达什么意思?出自成化帝朱见深《一团和气图》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为北京故宫馆藏瑰宝。此图作于1465年,明宪宗十八岁时。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坐而坐,体形丰腴,仔细观看则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人,右为一戴方巾的儒生,二人各执经书一端,团膝相连,相对微笑,第三人则

  • 《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石块,石灰

    《石灰吟》的作者是谁呢?这首诗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一起随小编看下。于谦自小就树立了一个坚定抱负。他十二岁那一年,有一次做完了功课,去外边玩。走在路上就到了一座石灰窑前边,他很好奇,从未见过这类场景。只见,很多工人老师傅把一块块石块放入窑洞里,随后在下面加木碳逐渐烧这些石块。这些人为何要烧石块呢?他去

  • 明朝朱祁镇的皇后是谁?朱祁镇与钱皇后的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后,皇太子

    钱皇后的出身并不显赫,太皇太后之所以为英宗挑选那样一位伴侶,便是看好了她的为人和节操。结婚后她与英宗相处过程得十分和谐。英宗爱屋及乌,多次想为她的父兄加官晋爵,都被她婉拒了。虽然明英宗对钱皇后情感很深,可是身处帝王世家,明英宗免不了要纳妃。可是钱皇后并沒有因妒忌而心理失衡,这是因为她知道自已的岗位职

  • 明朝“北京保卫战”具体讲述的什么事件?于谦力挽狂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土城,保卫战

    明朝“北京保卫战”具体讲述的什么事件?于谦力挽狂澜,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下事情的经过吧。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七日,“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北京,造成极大的震动。北京內外,人人自危,文武百官,张惶失措,乃至在朝堂前失声痛哭。应对危机,诸臣有些人认为用黄金珠宝赎出英宗,有些人认为关掉城门坚守待援,更

  • 明朝少保于谦介绍:于谦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于谦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御史,奏疏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最终什么结局?于谦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汉族人,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

  • 明军三大营分别是哪三大营?什么编制?战斗力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骑兵,军营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

  • 明朝的内阁制度有什么特点?明朝内阁与皇权有矛盾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阁,皇权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会不同水平上寄大政于内阁,皇上“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可是,他们谁也害怕担当违背祖制的罪行,谁也不肯从早已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取出一部分给阁臣共享。因此 内阁进度迟缓,并且一直以来都无法变成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

  • 明朝的中央集权: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最终发展到什么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内阁,宰相

    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最终发展到什么地步?明朝最开始承袭元朝制度,开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入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一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设定四辅官,以儒生王本等而为。从明朝起,由皇上直接执

  • 朱瞻基一共几位皇后?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是胡善祥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仙师

    朱瞻基一共几位皇后?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是胡善祥吗?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出名,选为帝太孙妃。洪熙年里,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年间(1426年),立为皇后。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今山东济宁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女官胡善围之妹。胡善祥虽贵为皇后,胸怀坦荡善解人意、本

  • 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的生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后,皇后

    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入选宫禁孙皇后年少时就颇有美貌。她的爸爸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明仁宗张皇后的妈妈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进出皇宫,说孙忠的闺女十分贤德,因此 孙皇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