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的生母

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的生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00 更新时间:2024/2/16 18:21:37

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

入选宫禁

孙皇后年少时就颇有美貌。她的爸爸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明仁宗张皇后的妈妈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进出皇宫,说孙忠的闺女十分贤德,因此 孙皇后才能够进宫。

孙皇后刚进宫的时年方十余岁,那时候明成祖命皇太子朱高炽的正妃张氏(即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礼仪知识。

永乐八年,明成祖觉得皇太孙已成年,当择配。彭城伯夫人常常进出皇宫,称孙氏女贤德,因张皇后告知了明成祖,明成祖遂令孙氏进宫。之后,皇孙朱瞻基成亲,下诏选妃,以司天奏故,最终册立济宁胡氏为正妃,而孙氏只有为嫔。彭城伯夫人常常因此跟张皇后絮叨,而张皇后贤德,不语这事。

宣德年间(1426年)五月初九日,朱瞻基继位后,孙氏被封为贵妃。依照故时的皇宫礼乐制度,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金宝(印),贵妃下列有册无宝。孙氏与朱瞻基自小无话不说,夫妻感情很深。朱瞻基特意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报告,制金宝赐予孙氏。从此,大明朝诸帝妃都被册立,均册、宝俱备。

册封中宫

明宣宗继位之前,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了明宣宗的大儿子朱祁镇,明宣宗更加宠溺孙贵妃,以胡皇后无子嗣因此 理当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

明宣宗为了更好地废后,接见重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商讨,宣称:“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当如何处置?”因此明宣宗例举了胡皇后数次过错。孙贵妃装作回绝说:“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孩子怎能在于皇后的儿子呢?”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黜胡皇后,退居北京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三月初一日,册封孙贵妃为皇后。明宣宗之母张太后同情胡废后,常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张太后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上面,孙皇后亦因此觉得不悦。

尊为皇太后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同一年二月初九日,张太后立皇太子朱祁镇为皇上,张太后被誉为太皇太后,孙皇后被誉为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孙太后和钱皇后马上筹集一批至宝做为保释金送出,以使皇上出狱。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一日,晋升他为兵部尚书,把迎战御敌的重担交由了他。九月初,臣子请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以安人心,孙太后准议,郕王却惊让再三,最后朱祁钰得以继位,为景泰帝(明景帝)。同一年十二月初四日,孙太后再加上尊号“上圣太后”。

明英宗被俘虏处于漠北后,孙太后多次给明英宗寄去保暖的棉服。明英宗还朝后,被明景帝囚禁在南宫,孙太后数次前往探望。

晚年去世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将领合谋动夺门政变,复立明英宗,他们先密秘告之孙太后,获得了孙太后的允许。正月十二日,明英宗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为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朝后宫的徽号从此开始。

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初四日,孙太后崩逝。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明宣宗合墓于景陵,祔太庙。

大明朝早期发生过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孙皇后以丰富的政冶工作经验及无可取代的皇太后之尊,扭转局势掌控两“变”,对维护大明朝执政和国家稳定充分发挥了作用。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大明朝五十万精英兵和朝中各处大臣在土木堡遭瓦剌骑兵队围剿,率军亲征的年轻皇上朱祁镇被俘虏,并被劫持再次攻掠大明朝北方地区名镇,京师吃紧,大明朝深陷前所未有危机。历经短暂性混乱后,孙太后坚决摒弃了一部分诸臣的南逃主张,听取意见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建议,陆续采用了让皇帝之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泰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积极主动调兵遣将固守北京市等一系列恰当管理决策,总算解决了危机。

在击退瓦剌攻击后,景泰帝恋栈帝位,囚禁被遣返返京的太上皇朱祁镇,废止孙太后所立太子朱见深,改立自身大儿子为皇太子。作为“上圣皇太后”,孙太后任其景泰帝废立太子,细心保护好被囚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和被废的小皇太子朱见深,维护大明朝政冶相对平稳的大局意识,静观时局之变。

景泰帝命运多舛,大儿子与妻子杭皇后陆续去世,且再无子嗣。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在景泰帝重病且又坚持回绝诸臣再次立太子的奏议、大明朝帝位遭遇承传危机的紧要关头,孙太后又确立支持一部分诸臣执行“夺门之变”,拥护做为皇室嫡长的太上皇朱祁镇再次复位,进而清除了大明朝政治上的又一次危机。《明史》中“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则充分证明了孙太后的作用。此外,孙太后催促她的大儿子明英宗下诏,坚决地废止了嫔妃殉葬制度。

标签: 太后皇后

更多文章

  • 宣德年间朱瞻基开展的“扫黄运动”严肃纲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官员,娼妓

    宣德年间朱瞻基开展的“扫黄运动”严肃纲纪。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萌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遭受封建社会专制制度各个方面的阻碍。在其中明政府部门对手工业者和生意人的诸多抑制掠夺。民间传说朱瞻基爱好私访,因其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所以自己对从商的人也很抵触,常常给予施压,使商业难以发展壮大

  •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怎样的皇帝?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帝,宦官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怎样的皇帝?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朱瞻基当政时推行重农国家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掌管朝廷,多有成就。他们当政期内变成明代皇帝历史上小有的吏治清明,社会经济,社会稳定的阶段。史料记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 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朱瞻基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皇太子

    诚孝昭皇后,河南永城人,明代前期政治人物。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祖母。《大名风华》中的名字叫张妍。张氏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登基,册封为皇后。明宣宗登基后,被誉为皇太后。明英宗

  •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几个皇后?朱棣一生的挚爱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帝位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几个皇后?朱棣把所有的柔情都给了徐皇后。朱棣这一生更为光辉的一段史书,大约就是他那一段谋反的经历的吧。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战事中,在任何人的痛斥声中,朱棣却一路坚持不懈的走来到最后,他赶跑了建文帝,并最后坐来到他可望不可及的帝位。在朱棣登上帝位后来,不仅对建文帝手底下的臣子进行了屠戮,

  •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师,弟子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

  • “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宁,元年

    提到“靖难之役”首先想到的是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攻入金陵后,朱允炆在宫廷纵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自此其下落变成疑团。朱棣进城后,派人找到皇后的遗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必这般!”。接着六月二十日,以君王礼葬朱允炆,产生建文帝已死的假相。而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典,皇帝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即位起,就集倾国之力动工:明朝初期大才子解缙“领军”,集结全国各地文士专家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类别的书籍八千多种。经历多年艰辛编撰,总算在永乐六年(1408)冬季

  •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典,百科辞典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舰队,锡兰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哪个皇帝让他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船,航海图

    明朝初期的外交关系有意承袭元朝的规模,但在邦交核心理念上各有不同。明太祖积极参与、主动不断发展与藩国的邦交相互关系,对中国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心态,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尝试搭建一个以大明为核心,有级别纪律的、和睦的理想化世界格局。有见解觉得,明廷为此为基础形成了友谊外交关系